Saturday, July 31, 2010

曹仁超 - 最遲25歲戒掉儲蓄,改而學習投資

曹仁超21歲前已養成儲蓄習慣,明白開源,節流之道。21歲便開始投資生涯,畢業後很快便將自己的投資心得寫成文章投稿報館,到70年已成為本港知名財經作家了,那時才22歲。怕別人認為自己年紀太小而不信任、因此扮老「我老曹」口頭蟬便是那時開始。

1978年第一次到美國華爾街朝聖,同飛機上鄰坐的人搭訕。他問我有沒有投資股票?我說有。再問我是否認識「曹仁超」?我說不認識(我怎可認識自己?)他說他認識。曹仁超年紀大約五十多歲、戴黑超眼鏡、抽煙斗,他在舞廳見過他幾次並向他介紹買某某股……愈說愈神奇。我則聽得津津有味,原來自己在別人「想像」中是如此的。

儲蓄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戒。所以我主張最遲25歲必須戒掉儲蓄習性、學習投資之道。學習如何令資本以每年25%速度增長,不然你一生人無論如何努力儲蓄、都不能擁有超過1000萬元。須先開源、後節流,因為開源才是上策。只有在無法開源情況下才考慮節流,因節流是下策。

每個人因性格、學識、環境不同,應該投資甚麼?因人而異。年輕時例如30歲前大部分人「本少膽大」,不妨考慮些高風險,高回報率項目去投資,反正輸光了亦沒有甚麼大不了。30歲之後才學習七三分(70%投資進取型、30%穩健型。)40歲改為六四分(60%投資進取型,40%穩健型)……。到退休之時改為三七分,即30%進取型、70%穩健型,因為年紀大輸唔起。

創業變大企業機會400分一

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必定嘗過失敗。個人認為失敗得愈早愈好,最好在30歲前大敗一次,因為仍有時間從頭再開始。反之到50歲、60歲才失敗、往往倒地不起。做人千萬不可變成「鬥敗的公雞」從此垂頭喪氣,應該有打不死精神。失敗一次從頭再來,失敗兩次仍從頭再起……直到有一天成功為止。

今天的香港,創業期恐怕已成過去。因為人工貴、租金貴,除非你有其他人沒有的本領,不然創業成功的機會只有5%,由小本經營變成大企業機會亦只有5%,即由創業成功到成為大企業機會只有0.25%。2010年起買樓亦要小心「7年循環周期」影響。由1990到1997年是本港樓價上升期、1997年下半年到2003年上半年是七年回落期,2003年開始到2010年上半年又完成樓價7年上升周期,如今年置業要特別小心。投資股票早已進入擇股唔炒市期,回望1997年8月至今最少有50%股份只有波幅沒有升幅。換言之何時買賣、已變成十分重要。

小戰失敗無關宏旨,但不可在大方向上搞錯。例如2007年10月才睇好股票便神仙難救。在2009年則一味睇淡;2010年仍不知上落市時代來臨。為免自己方向搞錯,最好嚴守「止蝕唔止賺」策略。

隨着1971年美元同黃金脫鈎後,投資市場進入泡沫時代。泡沫由形成到擴大、然後爆破,形成個別行業性的盛衰循環周期,在全球未重返金本位前,我們是無法逃避泡沫的,因此應學習如何在泡沫中生存。例如70年代的黃金泡沫、80年代的資產泡沫、90年代的科網泡沫、21世紀的金融泡沫都是一個接一個在形成,擴大及爆破。很難一一說清楚。

地產升市已近尾聲

香港物業可分為三期。一、1967年至1981年是需求推動樓價上升期。二、1984年至1997年是限制土地供應令樓價上升期。三、2003年起是因利率下降到不合理水平及政府採用勾地政策減少土地供應、向內地人提供「投資移民計劃」刺激豪宅樓價上升期。美元利率回落期在2009年1月已結束,由於時差關係香港豪宅樓價到2010年上半年才見頂。由於這次樓價上升是透過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刺激,令650萬元以下的普通住宅樓不大受惠。但最近連650萬元以下住宅亦被炒起,情況有如股市中一旦二線股亦被炒起,代表升市已近尾聲。加上內地政府大力打擊內地樓價,2010年本港物業市場已進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期。

請不要把短期現象、視為長期因素,以為買樓可以發達。97年到03年不少香港中產家庭變成負資產。買樓百分之一百是一項投資,投資有賺有蝕,有能力承擔大風險者才可在今時今日買樓,因為往後日子風浪一定很大。

港物業高潮在1997年、股市高潮在2007年。目前物業及股市都處於「高原期」一旦完成便進入回落期,因為一個大循環是55年到65年。香港由戰後興起至今已完成上升周期,最早是工業走下坡然後是房地產最後是金融,擔心香港已步入回落期。反之中國經濟1980年才起步進入上升期,仍可睇好10年到20年。中國因素令香港自1997年起的物業回落期仍不算差,股市有了紅籌,國企股支撐場面亦不俗,反觀本港工業卻一去不返。

每一代年輕人出身之時,都認為社會上投資機會很少。機會是自己找回來的、不是天跌下來的。只要你面對現實努力地幹、未來一定是你們的、不是我們的。因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幾十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是天然形成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