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超级偶像 !!!

1. 美国 - 巴菲特

2.马来西亚 - 冯时能先生
=《冷眼:三十年股票投资心得》

3.台湾 - 王志鈞先生
=<管好你的錢---一生受用的理財聖經>
=<股票,這樣買才會賺>
=<20年後你想過甚麼樣的家庭生活?---十個步驟創造與累積家庭財富>

古老的致富秘笈

這則巴比倫最有錢人的故事,看似簡單平常,但在8000年前巴比倫人已經懂得理財致富之道,這些原則到現在一樣可以適用。

巴比倫最有錢的人叫做阿卡德,本是擔任雕刻陶磚工作,有一天,一位有錢人歐格尼斯來向他訂購一塊刻有法律條文的陶磚,阿卡德唯一的條件是歐格尼斯要告訴他致富的秘訣。

完成工作後,歐格尼斯告訴阿卡德:“財富就像樹一樣,從一粒微小的種耔開始成長,第一筆你存下來的錢就是財富成長的種籽,不管賺多麼少,一定要存下十分之一。”

一年後,當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阿卡德很驕傲的說,他確實照他的方法作了,歐格尼斯就問:“那存下來的錢,你如何使用呢?”

阿卡德說:“我把它給了磚匠阿盧瑪,因為他要到遠地買回菲利人稀有的珠寶,當他回來時,我們將把珠寶賣很高的價格,然後平分這些錢。”

歐格尼斯責罵說:“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為甚麼買珠寶要信任磚匠的話呢?你的存款已經泡湯了!年輕人,你把財富的樹連根都拔掉了,下次你買珠寶應該去請教珠寶商,買羊毛去請教羊毛商,別和外行人做生意!”

果然,磚匠阿魯瑪被菲利人騙了,買回來的是不值錢的玻璃。

第二年,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阿卡德告訴他:“我把存下來的錢借給鐵匠去買青銅原料,然後他每四個月付我一次租金。”

歐格尼斯說:“很好,那你如何使用賺來的租金呢?”

阿卡德說:“我拿來吃一頓豐富大餐,並買一件漂亮的衣服,我還計劃買一頭驢子來騎。”

歐格尼斯笑了,他說:“你把存下的錢所衍生的子息吃掉了,你如何期望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能再為你工作,賺更多的錢?”

又過了二年,歐格尼斯問阿卡德:“你是否達到夢想中的財富?”

阿卡德說:“還沒有,但是我已存下了一些錢,然後錢滾錢,錢又滾錢。”

歐格尼斯說:“你已學會了致富的秘訣。首先你學會了從賺來的錢省下錢,其次你學會了向內行的人請教意見,最後你學會了如何讓錢為你工作,使錢賺錢。你已學會如何獲得財富,保持財富,運用財富。”.

巴比倫五大金科定律

這則古老的智慧當中,蘊含著金錢的五大金科定律:

金錢的第一定律:

金錢是慢慢流向那些願意儲蓄的人。

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錢,久而久之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

金錢的第二定律:

金錢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

那些願意打開心胸,聽取專業的意見,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創造財富。

金錢的第三定律:

金錢會留在懂得保護它的人身邊。

重視時間報酬的意義,耐心謹慎的維護它的財富,讓它持續增值,而不貪圖暴利。

金錢的第四定律:

金錢會從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邊溜走。.

對於擁有金錢而不善經營的人,一眼望去,四處都有投資獲利的機會,事實上卻處處隱藏陷阱,由於錯誤的判斷,它們常會損失金錢。

金錢的第五定律:

金錢會從那些渴望獲得暴利的人身邊溜走。

金錢的投資報酬有一定的回收,渴望投資獲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錢。缺乏經驗或外行,是造成投資損失的最主要原因。

只要每年賺7% 退休不必籌千萬

《Money錢》2010年 ● 撰文:施禔盈

1000萬元台币 = 100萬元马币

到底存多少錢才能退休?一位網友認為:「1000萬元現金:活著;2000萬元現金:還可以;3000萬元現金:品質不錯的生活。」並且這個前提是有1棟無貸款的自住房子、有車子、有保險。

"有1棟無貸款的自住房子、有車子、有保險。" 這也是我理想退休的目標。

年初,花旗銀行發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平均受訪者所主張的數字,在台灣要能舒適地過退休生活,約需1620萬元。可能有人會說,以上都是大家推測的金額,不夠客觀,那就從官方版的統計數據來算算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9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約30萬元,假設現在40歲,打算60歲退休,以男性平均壽命75.9 歲、女性平均壽命82.5歲,通膨2%計算,男性要準備約709萬元,女性則因為壽命普遍較長,因此要準備的金額升高到1003萬元。

我計劃在56歲時,退而不休。

因此,多少錢才能退休?果然千萬元跑不掉,而且萬一你不小心活太長,超過平均壽命,那糟糕了,因為屆時退休金已經用光光,難道要喝西北風?另外,如果你現在還不到40歲,那辛苦了,因為年年通膨的環境下,要準備的退休金勢必多更多。

可以不生子、不買房無法選擇不退休

如果說「千萬元退休金」是社會共識,那來不及準備,可能就是共同的無奈吧!因為,20歲時,賺的錢都不夠花用了,誰會去想退休;30歲,賺的錢拿來買車、置裝交際都來不及了,誰會去理退休;40歲,賺的錢雖然變多,但光是應付房貸、小孩學費就喘不過氣來了,誰敢想退休....總之,退休就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偏偏在人生理財規畫中,「退休」不是個選項,而是必然要面臨的階段,荷寶投顧總經理江東峰就強調,退休金的儲存是「target investment」,如果將目標設定為1000萬元,就是在退休的那一天,必須要把這1000萬元準備妥當。

與生不生小孩、買不買房不同的是——選擇不生小孩,可以多存1000萬元(大家總說養一個小孩要花1000萬元);決定不買房子,可以大吃大喝1、20年(媒體總喜歡以買台北市房子要不吃不喝××年來形容買房的難度)。但是,就只有退休金非存不可,否則退休後的日子難過喔!

如果年賺7% 退休金可以減一半

只是,一定要存足千萬元才有資格談退休嗎?其實不用,因為目前大家所談的1千萬至3千萬元不等的退休金額目標,都是以退休後「坐吃老本」的方式來計算。但是,換個方式,若能夠想辦法在退休後,每年都有源源不絕的30萬元收入(專家常喜歡用「被動收入」這一詞,意思就是指除了工作收入之外,每年或每月可以「自動」流入到你帳戶的錢),這樣,是否存足上千萬元的退休金,就非必要前提了。

問題是,退休後如何每年創造30萬元的被動收入?答案是,如果能找到年報酬率6~7%的投資工具,那麼,在退休那一天,退休金只需要準備500萬元就夠了。(現階段500萬元退休,投報率6%即可,但如果是未來10年後才退休,考慮通膨,則投報率需要7%。)

「存500萬元就退休」,當我們提出這樣的論調時,身邊周遭朋友的反應都是:哪有可能?就連受訪專家都是難以置信。大家一致認為,500萬元退休,未來的退休生活應該是超陽春版吧!

在這裡要先釐清的是,「存500萬元就退休」的前提,是在奉養父母、教養小孩的責任告一段落,且無房貸壓力下,一個人退休時所準備的金額,「事實上,一個人努力工作大半輩子,養老的、顧小的,之後還能剩多少錢呢?了不起500萬元吧!」富邦投顧董事長胡德興也認為,千萬元的退休金儲存目標太高調,500萬元算是一般人可達到的水準。本來,投資理財就要量力而為,不要設定讓自己易生挫折的目標,否則更容易宣告放棄。

就因為這樣,我正在努力實現我的退休計劃。

尤芊花:高財商不如好財主?

自認為是新一代的知性女性,財商(Financial Quotient,簡稱FQ)是少不了的衡量標準。

如果妳還不知道財商這個新名詞,沒關係,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妳!

省吃省用、存好多錢,就是高財商嗎? 不一定哦,畢竟儲蓄是理財規劃的一部分,但卻不是全部。

所謂財商,是指一個人對金錢的認知及駕馭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理財的智慧。

衡量一個人管理財富的能力有多高,除了要知道什么叫精明消費、懂得儲存“銀彈”、管理資金流動,還包括對投資的認識。

什么股票、信托基金、黃金及房地產投資的戰略,即使非精通,都略懂一二,因為這些就是錢生錢的工具。

有智慧的理財規劃,其實還講究到對未來退休生活的部署,否則還不算是一個圓滿的計劃。

沒人會希望自己年輕風光風光、年老面上無光,但是如果沒有好好規劃,老來就真的只能聽天由命,看前世積下的福,夠不夠來個安享晚年。

L女說:“好煩哩!我每天忙著鑽研扮美秘訣釣金龜,還要趕著去血拼跟約會,哪有這么多時間學理財?倒如找個好財主,一世人都帶著個會走路的提款機,更容易!”

是的,現今的“索女”已經不需要長期飯票,因為要保持身材,飯不必吃多,但卻絕對需要一個可以四處流動的隨身提款機。

姐妹,如果妳有這樣的命水,找到好財主還約了“生死約”,一世用錢不用愁,真恭喜妳!

但如果到現在妳的好財主影子都還沒見到,還是趁早花些時間先搞清楚什么叫理財。

财女风情:吃钱的怪兽

2010/12/06 3:55:28 PM
●罗凤琴 金融系硕士/合格财务规划师/认证财务规划师

虽然大家时常看见报章谈到CPI(Consumer Price Index),但有许多人还不是很了解:“CPI究竟和我手中的资产有何关系?”

其实,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缩写,是目前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CPI上涨会造成货币的实质的购买能力下降,所以买到的东西变少了,如CPI上涨1%,那100令吉就只能买到99令吉的东西,因此也有人将通胀视为吃钱的怪兽。

财富缩水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使得财富缩水。它还会带来严重的财富再分配现象。通货膨胀还使资产增值,造福一些拥有许多固定资产的人,而普通打工一族阶级却只能望而兴叹。

让我举个例,目前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85%,如果CPI超过一年期存款利息,就出现了负利率,钱存在银行会越“存”越少,具体来说,这只怪兽会大口啃食你的存款。

72法则

依据“72法则”测算,如果以年通胀率4%计算,你今天拥有的100万令吉现金,若你什么都不做,18年后实际价值就只剩下50万令吉!白白损失近50%。

36年后100万令吉变成了25万令吉,损失了75%,75万令吉就这样蒸发了。

这只怪兽也会重挫你的退休计划。如果你计划30年后要退休,现在每月RM3000 的生活品质,30年后,必须要RM9,788.52才能达到相同水准!

钱存银行 越来越薄

此外,通胀对理财产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投资者得到的只是名义上的利率,也就是银行规定的利率。

如果只靠银行存款,靠利息让资产增值,将无法跟上通胀脚步,就会落入“钱越来越薄”情况。

船停泊在港口内固然是最安全,但这不是造船的目的,船必须扬帆出海经历风浪,然后安然无恙返回海港。资金亦一样,放在银行虽然安全,但并不是长远之计。

通货膨胀不是一般人能够控制的,但采取适当的因应策略,却是一般人所能能够控制的。

因此我们必须留意各种资讯,并建立个人投资策略,一如船必须出海而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港口道理一样。

所以在银行负利率时代来临时,抗通胀,除了要节流,还要会开源!而理财贵在能“开源节流”。

建立财务规划 跑赢物价指数

会理财与不会理财的差别,就是,不会理财的人以为,拿口袋的现金去购买人生的各种欲望,就是一种生活享受。

懂得理财的人,却在进行人生各种生活享受品的购买之前,先建立财务规划,把口袋里的现金扔进资产方格中,摇一摇,变出更多现金来,这就叫开源。


了解通胀对购买力造成的侵蚀作用后,你必须学习新的理财技能,尽早为长期目标做理财规划,用钱来赚钱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战胜通胀,最后拿到的钱就越多。

所以,会不会理财,怎样理财,可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个人的财富积累。

温水煮青蛙

十九世纪末,曾有学者做过一项著名实验,把青蛙直接放到沸水中,它会因面临生死关头而奋力跳出逃命。

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冷水里慢慢加温,刚开始青蛙还充满活力,等水温渐热,青蛙察觉想奋力跳出水面时,却已四肢无力。

其实,“温水煮青蛙“的理论值得作为理财的借镜。

提醒身边的人,若不及早正视通胀风险而对理财行为选择观望,就像温水煮青蛙,对资产会造成无形伤害,甚至影响长远的退休计划!

财务规划不再是可有可无、听过就算了的观念,而是社会大学必修的学分!

现在全世界的经济都进入了二低一高的时代:低成长、低利率、高通胀;如何让资产有效地钱滚钱,利滚利,不在无形中缩水是非常重要的。

努力跨出投资理财的第一步,将跑赢物价指数列为自己的理财目标,真正受益的正是未来的你。

节省和享受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节省和享受是不能够共存的。其实如果单单是考虑到节省和享受这两样对立的东西,直觉当然是不能共存的。可是如果我们把享受切开,那么这个方程式就会变得比较不一样了。

怎么切开呢?就是把享受分成享受的次数和享受的品质。这样切开后,节省不代表不享受,只是把次数和品质上作个控制而已。

要多次数的享受又要多节省的时候,就把品质降低

要高品质的享受又要多节省的时候,就把次数降低

要多次数的享受又要高次数的时候,就把节省降低(不那么节省)

就好象Project Management中三角形的Resource、Functionality、Time这三样东西一样的概念,把它沿用在这里就行了。这样子只不过是个人生活的小调整而已。

个人认为了解了这个三角关系后,节省就不见得是一件苦差了。也比较容易掌控了吧?

不同的意見

要容下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需要廣闊的胸襟。人有時以為自己知識豐富了,以為自己累積了經驗,覺得自己是對的,就會再聽不到別人的意見。

故此,我們不時需要 Unlearn,將自已手上杯中的水潑出去,讓自己的杯能再空出,再有空間去添一些新鮮的水。

不同的意見是件好事,我們需要不同的意見,如果在一個會議中,十個人有十個意見都一樣,那就表示其餘的九人都是多餘的了。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正確金錢觀創造財富

如果我有一百萬,我要開房車住洋樓,吃盡山珍海味,走遍全球各地……。喔,或許,一百萬也不夠;如果我有一千萬,我要……。

關於財富的夢想,人人都會有,但是,關於財富的事實,未必人人都懂。

澳洲理財教育家漢斯雅格比(Hans Jacob)認為,財富是一種財務控制觀念,不用為錢操心,只是有錢的一個重要表現。而如何才能使金錢成為一種有益的激勵,答案則更為簡單——正確的精神態度。

雅格比說,“它不是說你有多少金錢的問題,而是你對金錢的態度,要想獲得財富請先關注金錢。

“它沒有長在樹上,不能買來愛情,並常常被當作萬惡之源。但你必須學會掌控它並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要學會創造致富的運氣。”

“熱愛他人並且利用金錢,絕非熱愛金錢而利用他人”,正是雅格比所倡導的金錢觀的核心。

財富不會從天降

“你目前所處的環境,這一點並不重要;至於離你夢想實現的距離,這也不重要;同樣,你自身的條件也不重要。如果你選擇突破,那麼這種種障礙都能成為成功的機遇。”一直以來,雅格比都是這樣通過父親的事例來告誡人們。

雅格比的父親和別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從不受所處環境的限制。他的父親在14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在當地成功商人的指導下,通過在現實社會中“摸爬滾打”學到了許多東西。二戰爆發後,

雅格比的父親應徵入伍。戰爭結束後,則定居奧地利,並在當地開始了自己的生意。兩年後,作為一名官方劃定的無家可歸者,在政府的資助下,雅格比的父親踏上了往澳洲的旅程。那時,他的父親不會說英語,並且手頭也僅有兩澳元。

看準時機開拓商機

雖然被分在瑪魯蘭的一家採石廠,但雅格比的父親並不想在採石場工作一輩子。因此,每逢週末,他的父親都會去悉尼賣一些小東西。儘管收入十分有限,但還是設法存夠了錢,買了一輛平板貨車,並且又採購了一些貨物去賣。

在定期的週末聚會中,他的父親從與其他移民交談中瞭解到,這些移民都希望能找點東西讀一讀。看到這一機會,於是,不久後,雅格比的父親開始做進口圖書和雜誌這個小生意,此後,又出版了一份德語報紙——這也成為後來經營其他生意的契機。他的父親憑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令人敬畏的堅定信念,儘管起步非常低微,但通過不懈努力終成為百萬富翁。

雅格比說,他很慶幸能有父親這樣的楷模讓他學習,通過父親的經歷,他也總結出:運氣總是為那些不安於現狀、對未來有追求的人準備的,要學會為自己創造致富的運氣,而不是坐等天上掉餡餅下來。

讓錢為你工作

雅格比常常給人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某年的一個假日,一艘豪華遊艇正駛離港口,甲板上有一群歡樂的人們,很明顯他們正翹首期盼著即將到來的一天深海垂釣之旅。然而,附近一名釣魚的老人神情疲憊地說道:“當我有錢的時候,我沒有時間。現在我有時間了,可我又沒錢再像他們這樣去釣魚了。”

雅格比說,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痛苦反思,對許多人來說這確實是事實。和任何你所能想到的其他東西相比,金錢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顯然更大。除非你能駕馭你的生活,否則這種悲劇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缺錢花,是困擾大多數人生活的一個問題。對金錢的爭奪,已成為婚姻中衝突產生的主要原因。由於缺錢,很多人被迫從事他們不太感興趣,甚至是非常不喜歡的工作。缺錢限制了人們的自由,大多數人都成為金錢的奴隸,而不是金錢的主人。這一點和其他原因相比顯得尤為突出。

僅是工具勿為錢而活

雅格比強調,無論你喜歡與否,錢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忽視這樣一個事實,那麼你也就很難變富有了。當然,談論金錢的重要,並不是想讓金錢來主導我們的生活,而是要想獲得真正的財務成功,其中一個最基本的法則,就是要熱愛金錢並且利用金錢。你可以享受金錢——尊重它並使用它,合理地規劃你的開銷,還可以夢想擁有更多金錢,但你要記住,金錢僅僅是一種工具,千萬不要為金錢而活著。

錢只是一種工具,一種交換方式。

當然,擁有金錢總比永遠為金錢苦苦掙扎奮鬥要快樂,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後一種情況卻總是大多數人真實生活的寫照。

知識能賦予財富

創造財富的方法應該是讓你的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大多數靠上班掙錢的人,從不敢奢望進行任何形式的投資計劃。其實,你越早將收入用於投資,你的工作就會越輕鬆,同時你也就能儘早地讓錢為你工作。現在就檢查你的財務計劃。你不一定要成為一名稅務專家,但你需要瞭解這個體系是如何運作的。知識可以賦予你自由,而且如果你能夠將知識運用自如的話,知識還能賦予你財富。

沒有甚麼不可能

雅格比認為,只要信念有所改變,那些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也能成為家常便飯。他舉例說,幾個世紀以來,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人,他們一直試圖打破4分鐘跑1英里的紀錄。
羅馬人甚至還放出獅子在後面追趕跑步者,看他們是否能夠打破該紀錄。但事實不得不讓人們相信,人類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名叫羅傑‧班尼斯特的英國小伙子終於打破了這項紀錄。

他實現了這一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從那時起,已有40多人打破了這項紀錄。

同樣,在致富法則上面,信念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雅格比說,父親知道自己會成功——而這恰恰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抓住機會大膽追求

所謂“知道”就是允許自己不要懷疑。其實,當時的環境和時機對他都很不利。能取得最大程度成功的人們,都應該知道自己將會成功。這是一種選擇,很少有人不曾經歷過懷疑的痛苦,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讓這種疑惑存在於你的意識當中。

假若一個人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他沒有的東西上,那麼他將會越來越少的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恐懼和懷疑是我們真正的敵人,而不是我們的環境、智力、運氣、父母,甚至伴侶。抓住機會,大膽地追求你真正想擁有的一切。

從儲蓄投資開始

按照《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說法,一個孩子可以輕鬆成為百萬富翁,辦法如下: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每個月存下1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進行投資。以每年16%的盈利計算,74年後這筆錢將增至100萬美元。這確實令人驚訝,不是嗎?

關於這個策略人們可能會有兩點疑問。首先,16%的回報率是不是太高了?雅格比認為,這的確很高,但是如果你知道怎樣做,也並非不可能達到。再有就是時間的問題。當孩子74歲時,你我可能都已不在人世了,誰還願意等那麼長的時間?他說,沒人願意,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資產不能提前享用。即便在你的孩子享用之時,這些資產依舊可以增值。

雅格比認為,所有的理財規劃都是從儲蓄、投資開始的。而他在生活中所遵循的規則就是,將部份收入(至少10%)變為能帶來收入的資產,然後再用由此得到的收入來購買奢侈品。

投資提高收入

大多數處於貧困狀態的人都是用他們的收入直接購買奢侈品的。這樣的話,他們永遠都不會有投資,而只有進行投資,才能在今後大幅度地提高收入。

千萬不要低估儲蓄加投資的威力,不管你是從多小的數目起存,復利可以將這些小錢變成大錢,這樣你就能給自己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而且也不用再為錢而擔憂。

60種存錢絕招

雅格比列舉出60種常見的存錢辦法,如下:

1. 帶午餐去上班。
2. 為上學的孩子準備午餐。
3. 減少叫外賣的次數。
4. 不再購買冷凍食品,改為自己製作。
5. 最好一週購物一次。
6. 如果有足夠大的儲藏間,你可以每兩週或每個月購物一次,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錢。
7. 飯後再去逛食品店(如果饑餓難耐時去,你會多買很多東西)。
8. 心情不好時,遠離商店。
9. 在超市裡,檢查頂層的貨架,便宜的商品通常擺放在頂層的貨架上。
10. 購買普通品牌的商品能節省你40%的錢。
11. 在超市裡要多去牆邊看看,所有生活必備品都放在靠裡面的地方,而過道裡通常都是奢侈品。
12. 用天然的清潔產品,例如小蘇打、醋,來代替傳統的清潔產品。省錢的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
13. 在一天或星期天快結束時,即下午4點鐘以後去購物,這時那些易腐敗的食品會大幅度降價。
14. 加入一個生活合作社或者自己創建一個,這樣你就可以直接從農產品市場購買農產品。
15. 一年只買兩次衣服,一次買夏裝,一次買冬裝。
16. 在真正的大減價期間購物。
17. 在換季時購物。
18. 購買無須乾洗的服裝。
19. 在大減價時購買禮品。
20. 從廠家直接購買或在二手店購買。
21 .買一些相關雜誌從而瞭解在甚麼地方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22. 問一問如果付現款是否有折扣。事實上無論甚麼情況都要問能否打折,這不會讓你的孩子感到難堪的。
23. 貨比三家,選擇最合適的價位。
24. 儘量使用當地的圖書館,只購買你想收藏的書。
25. 計劃花在購買禮品上的消費,如果可能的話,自己製作禮品。
26. 不買卡片而是自己製作賀卡,可以讓孩子幫忙。重複利用去年的聖誕卡,這樣可以拯救很多的樹木。
27. 加入一個臨時看顧嬰兒的俱樂部。
28. 加入一個本地的物品交換俱樂部。
29. 購買淺色汽車,這樣可以節省汽車中空調的花費,因為深色的汽車吸熱更多。
30. 只在需要降溫時使用車中的空調,過後就把空調關掉。不要整年都使用空調。
31. 通過學習如何使用天然能源來節省家中的供暖費用,甚至連你房子的顏色都有可能降低或提高供暖費用。
32. 冬天的時候每天早些時候將窗簾拉上,這樣可以防止屋中聚集的太陽熱量的散失。
33. 在你的房子附近種上落葉樹,這樣夏天可以防止太陽的暴曬。
34. 盡可能地重複使用和重複利用,這樣不僅可以省錢,還可以保護環境。
35. 無論你在蓋房子還是在加大房屋時,一定要考慮好熱水器的位置。它越靠近廚房和浴室,你就越能節省更多的錢。
36. 在更新大型家用電器時,應考慮它們的節能效果。
37. 應在月底時考慮買車。因為此時是月銷售的結算期,如果某個銷售員需要提高自己的銷售額,你就有機會得到最大的折扣。
38. 在政府的拍賣會上購買汽車。
39. 在任何拍賣會上買東西都要格外小心。在競價開始之前,你要確定好自己願意出的價格,並且確保事先已調查過零售價格。
40. 選擇一種有免息時段的信用卡,並確保按時支付欠款。
41. 每週去自動取款機取錢的次數一定不能超過一次,每次取錢得花手續費。
42. 在你進行抵押貸款的銀行開戶頭,這樣你可省掉銀行因開戶頭而收取的費用,因為你進行抵押貸款的銀行通常會提供免費的戶頭。
43. 如果可以的話,每週或每兩週支付一次你的抵押貸款。
44. 定期保養你的汽車,這樣可以省掉修車的錢,並且可以減少污染。
45. 如果你有抵押貸款,那麼將你的工資打入抵押貸款抵消賬戶上或輸入再提取功能之中。即便你只是讓工資在這個賬戶中呆上一週,它也能幫助你減少抵押貸款。
46. 加入一個交換住房聯合會,以便你假期外出旅行時可以與別人交換住房。
47. 在家裡度假可以節省很多錢。拋開一切你通常需要在家裡幹的活,完全去做你外出度假時想做的一切。
48. 戒煙。如果你做不到,就少抽一些。
49. 戒賭。
50. 省下你通常用來購買彩票或用於其他投機遊戲的錢。
51. 在打折日去看電影。
52. 檢查超市貨物的標籤背面,看看有沒有折扣標誌。
53. 少吃豬肉和雞肉,多吃蔬菜,可以使你延年益壽。
54. 洗淋浴。盆浴通常要用上淋浴兩倍的水量。
55. 請朋友吃飯時,你提供主菜,讓朋友帶些小菜和甜點。你去別人家吃飯時,也可以這樣做。
56.從 自己的花園裡採花。
57. 要使麵包保鮮的時間更長,你可以在麵包盒裡放上一根芹菜,或者將之冷藏起來,每天只拿出要吃的量。
58. 事先準備好每頓飯要吃的東西,並將之冷藏。
59. 自己種蔬菜。
60. 通過野餐和散步自娛自樂。

在雅格比看來,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通常是免費的。但是,在這個崇尚消費的社會裡,人們似乎忽略了這一點。如果你要花很多錢才能找到快樂,那麼你就得認真地重新評估你的生活和審視你的價值觀,因為無論有多少錢,你都會覺得不夠。

不理财借口症

2010/11/15 3:51:23 PM
●罗凤琴(金融系硕士、合格财务规划师、认证财务规划师、益智利投资银行经纪)

要拥有财富,就应该先学习理财,而经济独立是在你停止找借口后才能如期而至。

第一步就是必须给你自己注射免疫针,以防染上不理财借口症。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能够采取预防措施,使我们自己免于这三种最常见疾病的侵袭及克服的方法,做好个人防护,以防患未然!当然还是希望大家都不要感染最好。

借口症1:钱不够用

许多人会说:我的钱不够用,根本无财可理。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在富有后才谈得上理财,而财务规划也常常被认为是必须要累积了很多钱之后才去做的事。

其实,理财是一种管理钱财的行为,是生活的一部分。所谓的理财不只是投资,更代表了你的资产,包括衣食住行、房贷、孝养金、教育费,所有跟金钱有关的项目,都是理财的一环。我们一生都无法与金钱脱离关系,就像家里的柴米油盐样样都是生活上的需要,所以不可能没钱可理。

改变心态和思考模式才是上上之策。应该从“收入-储蓄=消费”的观念开始,那怕你只有微不足道的1令吉。

咖啡、香烟、来电铃声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糊里糊涂、随随便便就会花掉的小钱。这些金额都不大,却不断支出,随着时间的过去,累积的金额规模也会如雪球般越来越大。

借口症2:年龄太大或太小

真的,几乎没有几个人觉得他们正好是“合适”的年龄,不是太年轻就是年纪太大。

理财固然是越早开始越好,而且永远不嫌早。

因为时间加上复利的效应,越早投资让理财变得更轻松,无形中就能提早过着经济独立的生活。

如果你一把年纪什么钱都没有,人家会觉得你即然无法好好掌握自己的财务,你一定是个无法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人。如果你现在已经40岁,那么你至少还有30年具有生产力的时间!

我们的年龄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年龄的态度和行动。停止思考“我几年前就应开始”,而是应该这样思考:“我现在开始好好规划”。

所有人都应该今天就开始做财务规划。10年、20年后,可能你已经济独立了。否则再过几十年,你依然还是两袖清风,口袋空空也!

借口症3:没时间

一般人不喜欢思考自身的财务情况,因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再用“我没有时间”为借口,得过且过的心态拖延理财行动。

如果你不愿意花时间思考自己的财务状况,你就不可能会有财务成功的一天。

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人人平等。你丢失的时间是被人买走了?被别人抢走了?还是被自己的穷人思维任意地挥霍掉了?

每个人都有一笔时间财富,善用时间,等于为成功累积资本。将时间当作金钱管理,你才知道何时该投资、何时能获利!越是能够将时间运用在有意义、生产力高的地方,越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不平凡的成果。

你怎样过今天最终决定了你的过去和将来,让自己在人生不同阶段拥有美好愉快的生活。

总结:

停止找借口,因为财务问题不会因为借口而自动解决。

借口,只是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为。学习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是成功踏出理财第一步的基本态度。

所以自认为有责任的人是时候为自己的财务规划一下了!

投資黃金的理由是什麼?

王志鈞 台灣理財教育志工

投資黃金的理由該是什麼?很抱歉,我個人實在想不出來。黃金無法創造利息,黃金本身也不會創造生產效益,黃金只是類貨幣的一種。黃金的投資價值到底在哪裡呢?

裝飾用的一種奢侈品吧!我想。

但是,投資人值不值得握有黃金呢?我們可以從理財六字箴言:理財、投資、投機,試著做一些釐清。

我為了讓一些不懂理財投資之人,能免於被商業市場的銷售氣氛所誤導(詐騙?),一直在提倡人們應該記住這六字投資理財箴言,並藉此為自己的理財行為做出正確的定位。

理財=維持家庭生活之財務收支平衡的工作

投資=冒著虧損風險,去進行追求獲利利潤的生產性行為

投機=計算價格漲跌風險,去進行低買高賣的交易性行為。

投資與投機看起來很像,好像都要冒著市場不確定風險去賺錢,但本質上差別很大。投資必須具有生產性的效益,像開一家咖啡店,老闆與股東得投入資金、心力與勞務去創製一杯咖啡的生產流程,才能創造咖啡的市場價值。但投機則不用,只要看好一間咖啡店的股票會上漲,提前購入,高價賣出,不必管那間店的咖啡好不好喝?有沒有市場價值?

投資得是一套生產性流程,像古典經濟學所提倡的一種能創造國民整體財富增加、且能在市場上交換的生產與勞務。這種市場交換過程裡的實質產出與獲利行為,才是投資時該思考的重點。

就此來看,一塊黃金放在家裡,能為國內生產毛額創造什麼貢獻呢?

答案:0

一塊死黃金,對一國經濟成長的貢獻度是0。

但一塊拿到市場交換的活黃金,卻能創造黃金市場的交易數字、交易價差、黃金火耗、銀樓仲介費與市場流通管理等經濟產值。故黃金的流通,對促進社會經濟成長頗有貢獻。

黃金的流通對整體社會的財富有增加,對個人家庭的財富也會有所助益---只要那個賣黃金的人,是以高於先前買入價格賣出黃金,就能賺到價差。

價差,注意到了嗎?低買高賣黃金,能創造家庭財富。

但低買高賣的行為是什麼定位呢?

投機!黃金低買高賣完完全全是一套投機行為。

回到前頭說的,黃金沒有利息,實體黃金沒有生息的可能性,黃金存摺也沒有。投資黃金唯一的獲利管道,就是低買高賣,用十年前每盎司300美元的價格買入,並於今日每盎司1400元的價格賣出,如此得到價格上漲4倍以上的漲幅。年化還原回去,10年前單筆投資黃金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8%左右吧。

18% 的年報酬率,可觀嗎?其實這跟這跟軍公教人員享有的18%優惠利率是一樣的。如果十年前,一個公教人員把同一筆錢存到銀行優惠存款戶頭中,十年來,他的存款本利合也漲了4倍。所以從理財角度來看,過去十年持有黃金的家庭資產效益,跟軍公教18% 優惠存款的威力相近。

我這邊又混入了理財觀點,而跳脫了剛剛談到的投機行為。

回到投機來看,十年來,一個長期握有黃金之投資人所創造的投資收益,是從哪來的呢?是從黃金低買高賣的價差上所賺來的。而黃金低買高賣屬於何種行為呢?

投機!不要懷疑,今天鼓勵你繼續買黃金,並宣稱黃金還會漲到每盎司2000美元的投資專家,大部分都在鼓勵你作黃金投機。你不靠黃金投機,如何創造家庭財富呢?

想要創造家庭財富,我也認為你要好好搏上一搏,以願賭服輸的精神,好好在黃金市場下大注,並在黃金多頭泡沫前,即時離場!

我祝福黃金投機者,都能在這一波洶洶的黃金漲勢上賺到錢。但我仍要好心提醒黃金投資人,嚴格來說,你不是在做投資,是在搞黃金投機。所以,千萬、千萬、千萬,要記住即時離場。

黃金投機跟股市投機一樣,喊股市萬點論很簡單,但懂得在9800點以前離場的人不多。喊黃金2000美元也很簡單,但懂得波段操作黃金的人,我希望能多一點。

黃金值得投機,但卻不值得投資。不值得投資的理由是因為它本身沒有辦法在經濟市場上創造現代人所界定出來的"財富"價值。黃金無法孳息、沒有租金收益、沒有終端產出與勞務貢獻。一個實體黃金若擺在銀行保險箱,反倒到還創造了銀行保管箱收入。無實體黃金放黃金存摺,也創造了銀行的開戶與手續費收入。

除此之外,黃金只是一塊石頭,它對經濟市場的最大貢獻就是辛苦黃金礦工的挖金收入,以及黃金礦場大亨賣出黃金的白花花鈔票。對了,還有黃金公司股價上揚的資本利得。

黃金值得投機,只要供給仍小於需求,只要投機者瘋狂的黃金需求仍遠遠大於黃金供給量。黃金短期內看來還不會崩盤,只要各國中央銀行不扔黃金儲備出來賣,以及外星人不從火星帶來他們不要的黃金垃圾並傾倒於地球,否則現有黃金挖礦速度還趕不上投機大戶以"噸"來囤積黃金的速度。(但我真很懷疑這些大戶真的知道自己在做黃金投機嗎?)

有一些理性的黃金投資者與大戶,則是以理財角度看待黃金。我認為這群人是對的。黃金原本就是一種貨幣,是法幣時代以前的標準貨幣。黃金、白銀的存在歷史都遠遠超過法幣、紙幣或電子貨幣。

現代人離開貴金屬貨幣時代,還不到半個世紀。現代國家法定發行貨幣的存在歷史雖有二、三百年,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靠金本位、銀本位的貴金屬習慣在支撐。如果拉掉金本位制,黃金若不再做為貨幣存在,它就只具有裝飾性與工業稀有金屬的貴金屬價值。它本身就會失去貨幣的屬性。

從歷史長遠時間角度看,我們現在脫離金本位制不遠。假如貴金屬貨幣存在於人類歷史有4000年,進入數字貨幣的現代人才占有貴金屬貨幣約1%的時間而已。換個比喻來說,也就是我們用黃金、白銀當賭場交易籌碼已經360天了,卻才在近兩三天以電腦浮動數字來取代實體交易籌碼,當然會不太習慣,並習慣以金本位的角度來想貨幣交換。

所以,黃金在今天仍具有準貨幣的功能,故在家庭理財的資產配置上,混搭多國貨幣,也就是不只持有新台幣,定存戶頭還交叉持有特定比例的美元、歐元與日圓,是穩定家庭資產的一種保值性措施。中產階級很難會這樣想事情,是因為我們的家庭資產有限,還不需要進行到這樣跨國際的貨幣配置。

但如果你收入頗豐、家庭資產雄厚,則海外資產本來就是規避單一國家貨幣貶值的一種資產配置態度。問題只在於,配置比例問題而已。

從理財架構來說,低風險性的資產工具有存款(貨幣)、保險、債券與房地產等等。黃金的性質就是一種類貨幣,適度配置黃金到存款額度中,會是一種正確的家庭理財配置。這就像存款戶頭中,有台幣存款,也有部分外幣存款是一樣的。

所以一個理財者,能夠買多少黃金呢?重點不是數量,而是比例。一個資產上百億的超級有錢人,在他整體家庭資產中配置2%到5%的黃金部位,黃金購買量就是2到5億元。而一個家庭總資產僅有百萬元的人來說,2%黃金部位就是2萬元。

想一想,哪個結過婚、生過小孩的華人家庭,家中沒有黃金呢?其部位沒有占整體家庭資產的2%到5%嗎?就算當時買入價格沒有,以目前黃金市值來計算,只要過去沒賣掉飾金的家庭,理財部位中都有2%到5%黃金。

所以,黃金部位過多的人,從理財角度想,是該繼續買黃金?還是降低部位賣黃金?相信您心中會有一把尺。

每個人的家庭資產狀況不同,故對黃金此時該買或賣,當然都會有不同答案與想法。這跟金價還會不會再漲?或跌?一點關係都沒有。理財行為不是投機,投機與管理家庭理財架構也不一樣。

投機是進行低買高賣的行為,所以要研判清楚黃金漲跌趨勢。

理財是家庭收支平衡與家庭資產的保值性配置,故黃金在家庭理財中是一種貨幣配置的觀念。如果你像我一樣,心中早已不認為黃金有什麼貨幣功能與價值,你也會棄黃金如廢土,人家高價買就高價賣囉!

至於你想投資黃金?呵!想清楚投資是什麼再談吧。

貧窮的四大原因

節錄自《富爸爸有錢人的大陰謀》

你知道一般人之所以貧窮的原因是什麼嗎?這世上的確存在著某些人,他們利用各種的影響力來掠奪你的財富,他們遵循著一套完全不同的金錢規則,使得一般大眾愈來愈貧窮。

這四大原因分別是:
· 稅賦
· 債務
· 通貨膨脹
· 退休金

如你所知,那些位於E和S象限人們的財富,因為稅賦、債務、通貨膨脹,以及退休制度等影響而不斷地遭受到侵蝕。

◆ 稅賦:「上學唸書,然後找一份好的工作。」這將會調教小孩成為一個上班族,並且要支付最高比例的所得稅。當你告訴小孩要辛苦工作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你無意中就將這個小孩推向一個更高稅級之中,並判決他(或她)去為稅賦最高的收入形式──薪資所得來工作。
  那些從小被教育成B或I象限心態的人們,則是遵照完全不同的稅賦規則,他們可以賺取更多的金錢並且繳納更低的稅(有時候甚至根本不用繳納任何稅負),在B或I象限裡的人們可以在賺到幾百萬之後不用繳納任何稅賦—而且完全合法。

◆ 債務:「趕快買自己的房子。你的自住的房子是一種資產,同時也是你個人最大的一項投資。」建議眾人購買自己的房屋,是在讓他們到銀行申請貸款並開始背負不良的債務。自住的房子屬於負債的一種,因為它只會從你的口袋裡面把錢拿走。一般而言,自住的房子並非你自己最大的投資,反而是你最大的負債。它不會把錢放進你的口袋之中。這個道理在當前的金融海嘯中是更加清楚不過了。
  那些位於B或I象限的人們,則是利用債務來購買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例如服務式住宅就能把錢放到自己口袋之中,而不是把錢從自己的口袋中拿走的資產。位於B或I象限這邊的人們,清楚的知道優良的債務和不良債務之間的區別。

◆ 通貨膨脹:「要儲蓄,要存錢。」當人們在銀行裡面儲蓄時,他們不自覺的在增加通貨膨脹的程度;諷刺的是,這恰好會讓他們的儲蓄貶值。根據當前銀行體系的儲備金制度,銀行可以將個人儲蓄帳戶中的錢以好幾倍的額度放貸出去,並在這些貸款上收取遠比給這些儲蓄帳戶更高的利息。換句話說,儲蓄者會讓自己的購買力遭受到侵蝕。當他們存放的錢愈多,那麼通貨膨脹的情形就會愈嚴重。
  輕微的通貨膨脹遠比通貨緊縮來得好,因為通貨緊縮非常具有毀滅性而且非常難以制止。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果當前這些紓困和刺激景氣的方案無法有效抑制通貨緊縮的發生,那麼政府可有能大量印製鈔票讓我們陷入惡性通膨之中;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儲蓄者將會是最大的受害者。
  你每儲蓄一元,你就等於授權給銀行產生更多的錢。當你能理解這個觀念,你就能瞭解到為什麼那些具備財務教育的人們,會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 退休制度:「長期並多元化的投資於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之中。」這些話會長期讓位於華爾街那些傢伙們非常的富有。想想看,數百萬E 和 S 象限的人們,每個月不斷的把支票和錢匯進來,這種事情有什麼樣的人會不想要?我會問自己:「當我知道自己也可以利用財務知識和智慧,合法的『印』自己的鈔票時,我為什麼還會想要把自己的錢交給華爾街處置呢?」
總結
  藉著把財務教育從我們的學校體系當中剔除,這些陰謀家們非常成功的在你我的腦海中灌輸了有助於他們強取豪奪的理財觀念。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就請你先改變自己所用的語言。吸收有錢人所運用的詞彙。你的競爭優勢完全來自於自己的財務教育。
  
記著 - 知識就是財富。

做家務助理財

最近美國有研究發現,在家中常做家務的兒童,長大後較有理財概念,並且對自己的財務責任極為清晰。這項由美國一間投資公司所做的調查指出,超過53%受訪家長認同,子女小時在家中固定做最少4項家務,長大後能非常瞭解自己的財務責任。相反地,從小不做任何家務的子女,只有不足40%長大後會瞭解自身的財務責任。該投資公司主席指出,家長不但要與子女分享理財知識,亦要培養孩子有責任感,這才能啟發孩子長大後作出正確的理財決定。

其實,負責任是個人在群體生活中必備的品質,意思即要盡最大的努力把要處理的事情做到最好,實踐承諾。可是在現今社會裡,人們只講“權”不講“責”。很多時候,實踐責任後將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的快樂,這種快樂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再者,負責任的人更能為自己帶來在群體中的信譽,這是建立人際網絡重要的一步。

在理財方面,一個負責任的人不會受“先用未來錢”等眼前享樂、不顧後果的觀念影響。有責任感的人可以在財政上獨立,不倚靠別人,為自己的財務作出長遠計劃及安排,這正是理財教育的核心價值。

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為人父母者,我們需要不斷思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注重甚麼方面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學校考試名列前茅,還是取得鋼琴八級成績……孩子的培養重於健全的人格多於知識,理財教育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最好課題。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現實世界中,企業拿到股民的錢要有責任感;員工拿了公司的薪酬要有責任感;家庭為孩子付出的錢也要讓孩子有責任感。因此,透過做家務,讓孩子深切體會責任感的重要,將來自然理財有道。

Sunday, October 31, 2010

規劃人生的未來

20岁以前

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学读书升学读书。。。,建立自己基础。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教育。选择读书,应该一鼓作气,在您尚未进入产业时,能读多高就多高,毕竟何时进入产业,您都是社会新鲜人。但是一旦您已经有工作经验而又有心进修,当然管道很多,相对的挣扎也多。因为您不知现在的年纪、条件、资历……再去做进修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如果,您认定一辈子要当上班族,学历对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则,时间宝贵,不容许您再走错路。

20 ~ 25岁

您要懂得掌握与规划自己的未来,决定了就是一条无悔的不归路。刚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种种权力,相对的您要尽您的义务及学习面对责任的承担。这时候的您,是喜悦、矛盾与痛苦交战,喜悦来自于开始被赋予一些自主权,矛盾来自于与父母割不断的脐带关系,痛苦的是开始要尝试错误。您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如升学、就业、感情……拿回自己对人生的主控权,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响的去摇摆自己的未来。

【学会人际关系,多认识积极的朋友,十年后这些朋友都将是产业的中坚】

25 ~ 30岁

您像一块海绵,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压榨,为的只是自我的成长。这时候的您,应是工作取向,薪水待遇。升迁调职您应该是斤斤计较。因为唯有努力付出,相对的您才敢积极争取,社会新鲜人的动力应该让您冲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不懂挫折。因为资源不多,所以一切尽人事,听天命。现在的您:领取别人的薪水,学习别人的经验,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构自己的未来。

【学会累积经验,接触机会,良师益友的提携更是提升您成长的大利器】

30 ~ 35岁

您要学习判断机会、掌握机会,不能再有尝试错误的心态。这时候的您,应是事业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应该从体力转换为脑力。您应该看到的是远景,而非现况,面对的是宽广人生,而非局限于自我。结婚是许多人面临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抉择,面对婚姻,很多人以为结婚就是一个责任的结束,殊不知正是学习的开始。就像一些刚上市上柜公司,以为目标达成了,忘了自己的企业责任,忽略本业。反而是一个恶梦的开始。人的本业不就是经营自己的家庭,赚钱的目的不就希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这可不能成为忽略家人的借口,一个经营不好家庭的人,纵使赚到全世界,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掌声,在他人生的这个圆,永远有一个缺口。家应该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动力来源和坚强后盾!

【时间管理,转化心境;转化用头脑去工作,不要用身体去工作】

35 ~ 40岁

您要享受给人希望,功德无量的格局。这时候的您,应是企业取向,工作只是一种休闲,更可转化为对他人的责任。如果您专注于研究,您应该不只穷毕生之力。24小时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应该有成立研究机构,带领一群人做更多研发的雄心壮志。如果您是企业主管,您应该不只停留在汲汲营营,斤斤计较,您应该有能力担负主导周遭的员工、家人,带领他们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会影响您成就的多少,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非被影响的人。

【不论目前您多风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画得出十年后的你?】

静心思考!

40歲以後

我们现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应该等于是人生,更不应该是需要经营一辈子的事。试问健康、财富、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和时间自由,什么是您努力工作的动力?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放弃任何一点。这些正是促使我们年轻人前进的动力。十年后,您是提早完成它?还是提早放弃它?

【宁可因梦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

我看周遭有太多优秀甚于我数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终日汲汲营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神、资源,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代价,原因无他,努力错方向,找错机会,拒绝机会而己。

Jordan打了一辈子的篮球,是很难在棒球场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让忙碌蒙蔽了您的双眼再回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你的时间在那里,成就就在那里】

当您一个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个人的快乐!

懂得分享与付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周遭的亲友因您的成长而提升,不论是精神或物质。

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周遭的亲友因您付出获得改善,给人希望功德无量。

我们不是在做慈善事业,尚没有能力普渡众生,但是,我们可以发挥一己之力,对亲友,对那些有缘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

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贵人,聪明如您,何不先从帮助他人开始?

“有人4、50岁了,还喜欢说出自某某名校,我觉得奇怪,他们把学校的那几年当成生命的巅峰,其实他出了校门便已开始走下坡路了。 ”

大马股神冯时能先生30年投资心得(转贴)

冯时能先生,马来西亚股神,是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总编,和香港信报编辑曹仁超类似,都有差不多30多年的投资经验,且几乎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在投资上获得了财务自由。以下投资心得是冯时能先生30年来发表在南洋商报上的文章汇编,下面摘录一些精华片段,算是投资精神食粮和读者朋友共勉励。

1、股票投资者如果一开始就对股市存在错误的观念,以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么他的下场几乎肯定是悲惨的。

2、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公司的资产和业务,就像地契代表土地一样。买了屋子可以等三年,为什么买了股票不能等三年?

3、股票投资的风险,源自于企业的失败,这是企业风险。如果买价过高,还有市场跌价风险。所以,投资者应该避免高价买股。治本之道,就是反向+成长+时间=价值。

4、长期投资不应刻舟求剑。长期投资多长时间合适,是否继续投资下去,不应由时间,而应由公司表现决定。另外,如果股市极端疯狂,给出高的离谱的价格,你还坚守长期投资不出售,你就不是做股票投资的料子。

5、买银行股必须选择管理严格的银行。因为银行是薄利多销的行业,赚率(净利润率)约为,管理稍微松懈,坏帐增加2%,银行就会亏大本。

6、怎样减少亏损?做股票的人首先不是学怎么赚钱,而是学会不要亏掉大钱。。要减少亏损,就要养成反向的习惯,尽量低买,在股市低潮时进场。大多数货物,都是价格越便宜越多人买,唯独股票是越低越没有人买。价格越高,买的人反而越多。这就是大多数人最终赔钱的原因。

7、散户三部曲。根据情绪进行投资的散户,他们的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叫“散户三部曲”。买股三部曲:第一部:熊市——股价低沉,市场淡静,散户绝迹股市,股市死气沉沉。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股票的价值都被低估,但散户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股价,不是股票的价值。所以他们不买。第二部:牛皮靠稳——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户还是不要买。因为他们在低价时没有买进,现在股价已上升了50%,他们心有不甘,买不下手。第三部:牛市形成——股指破五关斩六将,见亲朋戚友捞得风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进场。就在兴高采烈时,股灾发生了。

卖出的三部曲:第一部:利润不多,而牛气逼人,他当然不会卖。第二部:指数跌至5000点,他认为这是暂时性的,不久就会回升,所以决定不卖。况且高价时有得赚,衷诜炊鞅荆遣桓试嘎簟5谌浚褐甘毕呦碌?000点,他有大祸临头之感,信心崩溃了,不计成本抛出。结果发现他是以最低价卖出。买进三部曲的特点是:高买。卖出三部曲的特点是:低卖。高买低卖,刚好跟股市金言——低买高卖适得其反。

8、“烂”比“跌”更可怕。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缩,年年亏蚀,而且亏蚀额越来越大,最后可能面临破产的噩运,则股份的价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后可能使你血本无归。作为散户,宁可高价买好股,切勿低价买坏股。当然,如果坚持反向策略,低价买好股,就可以赚得更多。

9、猜股市如抓黄鳝。无数的人,殚精竭虑,“发明”预测市场新的方法,都没有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从此不再浪费时间去猜测股市的动向了。第一、是因为股市根本是不可预测的。第二、是股票投资赚钱根本不需要靠预测股市。股市有如黄鳝,浑身滑溜溜,你根本无法抓住它。紧不如松,快不如慢,刚不如柔,巧不如拙。许多股友,千方百计,企图“捕捉”股市的起落,结果都徒劳无功,就好像用力抓黄鳝,始终抓不住一样。最好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动,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反而更易“驯服”股市。就好像轻轻托起,反而更能将黄鳝“制服”一样。采取反向策略,低价买进好股,就不动如山。只要公司业绩不断上升,就不卖。不要理会股市短期的波动,不必担心你的股票不会起,因为当公司赚钱越来越多时,股价必然会同步上升。

10、锁定“五星级”股票。股票投资,只要不犯上严重的错误,长期投资基本上都可以取得超越定期存款的回酬。要减少错误,最好的办法,是为自己设定一个投资准则:只买五星级股票。所谓“五星级股票”就是:第一,有卓越的管理,切忌买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第二,有成长的业务;第三,有稳定的盈利历史;第四,财务稳健;第五,生产永远有需求的产品,并以世界为市场的企业。在别的行业,你越勤劳,收获就越多。股票投资则刚好相反,你越勤劳,做得越多,不断在股市中抢进杀出,收获往往越少。收获最多的,反而是在买进好股后,就不动如山的长期投资者。

11、不了解,就不买。股票投资的成败,跟你对所买股票的信心有关。有信心,你才有胆识大量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有信心,你才会放长线,钓大鱼,进行长期投资。长期持有,才能享受到复利增长所带来之庞大利润。巴菲特说“认识越深,赚得越多”,就是这个道理。

12、好股没人炒。散户从来没有去想过,被炒家相中的,都是劣股。对蓝筹股,炒家是没有兴趣的。炒家在炒作之前,多数会得到大股东的合作。蓝筹股的大股东通常不愿意跟他们合作。蓝筹股的大股东,也从来不去炒作自己的股票。因为蓝筹股的大股东,都是正派商人,不会去炒高他们的股票。无论股价涨得多高,他们都不会脱售他们的股票,以免失去控制权。这是他们的事业,怎会轻易脱售呢?既然不会脱售,何必去炒高股价?况且只要业绩继续上升,股价必然随之,何必去炒?所以,好股没人炒,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被炒起的多数是劣股。劣股的大股东,没有把握靠改善业绩来使他们的股份(票)增值,只好靠“炒”来谋利。被炒高的股票,在回跌至原来的低水平后,往往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回升至其巅峰价。炒家不会去炒第二轮。如果重施故技,再炒一轮的话,所有在第一轮中被套牢的散户,都会乘机脱身,届时被套牢的可能是炒家。炒家不会为散户制造脱身的机会。

13、任何外在的、人为的力道,都无法使股价与盈利脱节。即使短期背道而驰,最终必然合而为一,以同一步伐进退。散户与其耗费精神去猜测股价动向,倒不如把精神花在公司的研究上。只要能找出盈利持续不断上升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其股票,长期持有,你的“身家”自然与日俱增。这种投资法,使你身心舒泰,有助於延年益寿。你又何必到处找“贴士”,在股市中抢进杀出?弄到自己焦头烂额。

14、“慢稳忍”高明的拙招。

股票投资要成功,“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

与其快狠准,不如慢、稳、忍。在你最冲动的时候,稍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复理智,减少错误。“忙”中有错,“慢”中少错。许多人恐怕动作慢,会失去投资机会。实际上刚好相反,因为股市跌到谷底时,一定会在低价区徘徊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你有足够的时间,择肥而噬,根本不必担心买不到。

要赚钱,首先要学不亏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防亏的先决条件。轻率行事,鲁莽冒进,轻则招损,重则至亡。智者不为也。

“忍”者,心上插着一把刀。若无非凡之定力,难以承受。股票投资,“忍”功不够,鲜有能成大器者。耐心乃成功之母。

买进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价区买进。
卖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价区脱手。
买进之后,能忍有耐心,才能长期持有获大利。若不能忍,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得有限。如何能“富”?甜美的果实,惟有忍者才能尝到。故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慢、稳、忍”看似笨拙,实属高明。

15、股票投资,既不纯是科学,也不纯是艺术,乃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也可以说是介乎科学与艺术之间。如果有一种理论,可以应用于所有人的话,那么,大家只要照搬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巴菲特第二了。事实是:研究巴菲特的书,少说也有一百几十种,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出现第二个巴菲特。如果你研究西方最成功投资家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作风都不同,投资手法各异,然而他们殊途同归,都有卓越的成就。故成功投资人,可以借镜,但要投资成功,还是要发展自己的一套策略。

分享集:股市是金矿还是坟墓?

2010/10/02 12:18:45 PM●冷眼

西方股市流行着一句话:“华尔街尽头是坟墓”。到底这句话是象征性的说法还是确有其事,我没有去深究,因此也就无法确定真伪。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葬身股市的人多过在股市翻身的人。

为了找出在股市中到底有多少人赚钱,我曾分别跟5位资深股票经纪晤谈,他们都是从业二十年,顾客不下1000名的成功经纪,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数度亲历牛市与熊市,目睹股市沧桑,对他们的顾客在股市中的表现,可说瞭如指掌。

我的问题很简单:他们那些长期在股市冲锋陷阵的顾客,经历了一、二十年的搏杀之后,总结战绩,到底有多少人赚到钱?他们的答案都是大同小异的:少之又少。

再问:那么,这些人是怎样投资的?

答案也挺简单:都是听消息的投机客!

在过去几个月中,在《南洋商报》的安排及各地中华总商会的邀请下,我到新山、峇株巴辖、居銮、关丹和哥打峇鲁发表演讲,与股友分享投资心得,入场都是免费的。

在开讲之前,我照例来一个简单的调查:我要求听众回应:“在股市中投资一、二十年,结算之下,赚钱的请举手。”结果是举手的寥寥无几。

亏本比赚钱多

“亏本的请举手!”结果是举手如林,亏本的比赚钱的起码多10倍。我同意这样的调查未必可靠,因为那些出席的,恐怕都是亏本者,那些赚钱的不会出席,也没有出席的必要,但一项难以否定的事实是:在股市中亏本的人肯定比赚钱的人多。

在股市中,行动越慓悍的人,下场越悲惨,那些因股市而破产的“英雄”,都是胆大包天的“盲侠”。

所以,说股市是坟墓,并不为过。

但是,有一些人,的确藉股票投资致富,尽管人数占少数。我也询问那5位资深经纪,这些成功的投资者,是怎样投资的?他们的答案大同小异:他们都是严肃的投资者,他们多数在股市低潮时买进好股,长期持有。

在股市输钱的,都是那些不断抢进杀出的短线投资者,而那些赚钱的反而是买卖次数不多的投资者。

对于这些功课做足,只买好股,而又耐心地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来说,股市是一个金矿。

所以,股市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是金矿还是坟墓。

脚踏实地!

至于对某些人来说,股市成为葬身之地,问题不出在股市,而是出在他们自己。是他们把股市变成了坟墓。

同样的,对那些靠股市致富的人来说,是他们把股市变成了金矿。

将股市变成坟墓或金矿,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如果投资者抱着“赌”的心态进场的话,股市迟早会变成他的坟墓。如果他们是抱着投资的态度进场的话,股市可能成为他的金矿。

我说“可能”,而不是“绝对”,是因为除了正确的态度之外,还要加上别的因素,才有可能成功。例如即使抱着投资的态度买进,若选股不当,或耐心不够,功亏一篑,也还是挖不到黄金。

但是如果投资者一开始就抱着投机取巧的态度进入股市的话,他一开始已经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多数人在失败后,只会埋怨别人,不会检讨自己。实在,很多时候,失败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不会检讨自己

股票投资者亦如此,在股市中亏了本,不是埋怨股市“黑手”,就是埋怨经纪给错“贴士”,却从不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这类投资者不会吸收失败的经验,也从不自我检讨自己,对他们来说,股市永远是坟墓。

只有那些不断思考,不断检讨自己,把失败化为成长的肥料,又勤于做功课及虚心学习的人,股市才有可能变成金矿。

股市到底是坟墓或金矿,并非由股市,而是由你决定,主动权其实是操在你手中。假如你认真及耐心投资的话,股市可能是你的金矿,假如你死性不改,继续投机取巧的话,股市肯定是你的坟墓。

无论是做人或投资,都必须奉4个字为座右铭:脚踏实地!

想錢追錢?

從創業理財做起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人只有兩隻腳,錢永遠跑得比人快,所以,人追錢可能趕不上,用錢追錢卻易如反掌。

對於創業者,要想錢追錢,最簡單是從創業理財做起。

對於一個沒有背景,缺乏資源和靠山,而又胸懷大志的人來說,想要在創業路上有所作為,必須從自己所賺的第一分錢、第一分工資,就開始累積創業資本,然後再合理使用這來之不易的資金。

花錢是理財精髓

所謂的花錢,其實是理財的精髓,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效應。理財的要訣也在於堅持、連貫,時刻關注你的每一分錢的去向,才有助於保持財富。創業者還應緊記,資本只有在流動中才能產生增值。

一名理財師指出,創業者經常忽略創業資金的積累方式,即創業過程中對資金的巧妙應用與創業資金的合理分配,換句話說,在忽略創業過程對資金的理財運作下,只知道以人力來追錢。

他認為,創業者需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來發掘機會,但若缺少資金支持,往往只能眼睜睜望著機會擦肩而過,因此,創業者反而應學會掌握管理與運用有限的創業資金,在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讓業務增值。

仔細分析成功的創業者者,不難發現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對自己的資金有極強的控制意識和能力,並竭盡所能靈活運用資金、合理分配,以將有限資金發揮得淋漓盡致。

創業理財就是有計劃地管理創業過程中投入和創造的財富。

理財方程式:創業理財=財務計劃+財務管理+風險控管+投資+聰明消費+節稅制勝要點:
心態決定一切

第一:培養理財意識

按照預定目標,運用金融知識與財務管理方式,有效增加財富,聰明消費,安全避免財務風險,合法節稅,進而達到創業理想。

第二:有效增加財富

根本要素為努力開源,如去謀取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尋找能力範圍內的兼職渠道,再找尋良好創業項目並自行創業,有效利用手中的資金進行投資等。

第三:聰明消費

對於創業者來說,快速累積財富的另一條有效途徑在於節流,鍛煉協調能力,安排消費計劃、合理降低支出,控制非理性欲望,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節流中,創業理財能力往往達到最大程度效益。

第四:安全避免財務風險

完善的保險計劃,對於創業者來說尤為重要,以在遭受意外災害時,家庭其餘成員仍能過著正常生活,同時通過事先防範的措施,減輕個人或企業在意外中所受的損失。

第五:合法節稅

由於實際征稅可能會有不合理的現象,不妨通過經驗與熟知法律知識,合法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

創業理財6大步驟,以迅速理清創業的財務問題:

第一步:算算自己的資產

分析目前及短期內可運用的資金,認清自己能負擔的財務能力,制定合理的創業理財規劃。

第二步:制訂未來的財富目標

依自身能力,與家庭成員或合作伙伴協商,定出短、中、長期的創業理財目標。

第三步:尋求適合的創業項目

配合短中長期目標,決定各目標的資金量,以進行合理有效的分配。

第四步:列出投資所需資金

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後,再將資金分配到不同階段,最好的方式是列出預算表,以控制投資。預算表的另一項功能是可依據實際數字,準確評估項目完成時間或目標能否按時達到,或是否需要增加資金。

第五步:擬定有效的執行計劃

將執行中的每個目標視為單一項目,制定有效的執行計劃,包括資金來源規劃和進度等。

第六步:適時檢討修正

執行創業理財目標,常會出現多個目標重疊現象,所以應隨時檢視執行進度,考慮外在經濟環境的變化。若財務能力已提昇或降低,則需適時修改執行方法,讓目標順利完成;或者直接修改投資標準,以避免目標無法達成或資源的浪費。

以上6大步驟,有助於立志創業者,從瞭解自身的財務狀況開始,運用企業財務管理方法,做出財務報表清算手中資源,再據此制定能力可及的短、中、長期創業理財目標,並選定適當的投資方式具體執行。

結論:凡事都需要一個週密的計劃,才能接近成功,創業也一樣。對創業者來說,計劃尤其重要。當創業的想法還只是腦中的“藍圖”時,只有把“藍圖”實實在在的畫在紙上,才真正算是邁開了創業的步子。

CEOs 新解


提起 CEOs,大家會想起高高在上的首席執行官,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卻不是這樣的,他總是以客為先,就算對著員工,他也當作是內部的顧客,充份了解他們的需要並為他們服務。

所以 CEOs 不一定是代表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而是代表 CEOs 需要服務的四個對象,包括:C - Customer 顧客、E - Employees 員工、O - Owners 股東及 S - Suppliers 供應商,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及滿足他們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事。

或許你覺得這裡談及的只是 CEOs,與你無關,但事實是我們人人都是 CEO,掌管著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活,以及與我們有關的各種關係,這包括:金錢、婚姻、家庭、父母、健康、朋友、事業等等。

作為 CEO 的你,不知是否稱職呢?你是否滿意這個 CEO 的表現?不滿意的話,你又期望他有什麼改善 .....

加油!共勉之 :)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投資如種田‧深耕才豐收

· 投資致富

有人說投資股市如種田,從播種到開花結果,都須依春夏秋冬的自然規律-選股、埋股、養股、賣股,若超之過急,可能左挨一巴掌,右挨一巴掌。

動盪不安的年代,股市今天“奄奄一息”,明天卻“生龍活虎”,不理智地“追高殺低”或讓你追得“臉青唇白”,最終才發現,“漲不言頂,跌不測底”,價值投資的長期法則可能才是“萬靈丹”。

一個農夫找到了一顆好種子,播種後開始每日巡視,發現種子原封不動之際開始焦急,旱季突然來襲,他更加驚惶失措,紛亂中,廉價把這顆好種子出售。

若你手上握著一個基本面與價值穩健的股項,卻沒有耐心,可能會像這名農夫一樣口袋空空,其實,這裡有個循環週期,本身基本面沒變,還是好种子。

MRR諮詢顧問公司管理夥伴投資顧問黃國華在“長期投資的正確心態”講座會中直言,根據以往估計,若持股1年,獲利機會為66%,但若持股10年,獲利機會達86%。

“所以,長期投資才是投身股海的上策,而且,不要只專注整體市場或指數,而是放眼股票的內在價值。”

但他強調:“這不是指緊握一隻PN17公司或單一股項長達10年,而是多項投資組合,因為一些公司可能上市不久即‘收檔’,長期持有反成燙手山芋。”

以更低風險把握更高回酬

他認為,長期投資的議程是以更低風險把握更高回酬、購買派息股、不要預期每年都能賺錢!
以更低風險把握更高回酬,可能嗎?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曾說:“你可以藉購買基本面良好的公司來降低風險並取得更高回酬。”

他之所以建議民眾選購派息股,主要是一般只要管理層好的公司才會派發可觀股息,而且,長期獲取得股息或足以覆蓋股票成本。

然而,無法耐心等待回酬往往是許多股友的致命傷,黃國華直言,投資者不應每年都放眼高回酬,因為這連股神也做不到。

“花無百日紅”,他坦言,投資者反而應在期間作好面對回酬波動的準備,畢竟沒有一樣投資品完全無風險。

養成9大投資好習慣

黃國華認為,養成9大良好投資習慣,可讓你的投資不至於“一敗塗地”。

1)多元化投資組合:投資不同種類的單位信託或股項,助於降低組合風險。
他強調,切忌把所有錢投入單一股項,尤其這個年代,可能隨時出現公司管理層突然消聲匿跡的情況。
“投資者也不妨進軍產業投資信託(REITs)來把握股息,或成本較低的指數基金(ETF)。
“一些產業投資信託幾乎每月獲股息,整體回酬達約8%,是讓資本增值的‘碼頭’。若市場全面復甦,回酬甚至可能高達10%。”

2)能夠承認錯誤:精明投資者中的“精明”,指如何控制情緒,與智商無關。
他舉例,許多人手持PN17公司時依然期待其業務“起死回生”,事實上,大部份公司缺乏對投資者的承諾,在展望欠佳或業務凋零之際一般選擇放棄。
儘管大馬近期不斷出現“問題”公司,他仍相信大部份公司業務情況不俗,只是投資者需睜大雙眼。

3)市場經常出錯:專注股項“內在”價值,而非股價,檢視市場是否貼現消息。

4)勇敢套利:套利不會蒙損,設立回酬目標,一旦目標達成,“賣出”股項。

5)沒有必要,則按兵不動:投資者不可能時時刻刻保持活躍,需有耐心。
他笑言,就像市場低迷之際,但求不虧損就好。

6)抗拒投機的誘惑:別對單位信託投機。

7)循序漸進地買入:採取定期定額投資法,掌握確切的進場時機很難,反向投資者其實只在市場“轉折點”中準確。
他強調:“很多人希望以最低點進場,這幾乎不可能!”
他也提倡“鯊魚投資”。鯊魚投資術是一種心態建立,身為散戶投資人,不可能從證券商和理財顧問獲得最有利的投資建議,唯有積極投資,抓住那些股價有倍數漲升潛力。

8)願意花時間研究:投資者應對自身的投資負責,應至少每週花30分鐘來檢視組合。9)不斷提昇投資知識:閱讀自己能夠理解的投資相關書籍,巴菲特《聰明的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或是良好開始。

農夫原播種好品種的A級玉米,看到B級玉米價飆升,高價買了一堆B級玉米,放棄A級玉米,誰知B級玉米價突然暴跌,反而A級玉米繼續受市場肯定,農夫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何真正做到低買高賣

其實,好品種的種子經得起歲月的考驗,但趕著時機來收成,可能提高潛在未知風險。
資本投資(ICAP, 5108, 主板封閉式基金組)董事經理陳鼎武就在“精明投資者,不低買,高賣”

座談會中道出,“低買高賣”,若如此簡單,為何大部份投資者仍無法獲得一致盈利。

他坦言,追逐時機(market timing)的危險包括,長期持續以此策略部署的成功幾率幾乎不可能、對領域或公司一知半解下進場,可能導致“高買低賣”風險、策略者輕易受市場情緒影響,並在貪圖高點與擔心低點下,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最終導致大部份追高者蒙損。

“追逐時機”是投資法則之一,希望能夠在股價相對低點買進,於相對頂點賣出,根據股價來“低買高賣”。追逐時機一般指藉技術性分析或經濟指標來預測未來價格走勢,如根據技術指標進行股票交易、依經濟指標,在不同資產、領域或國家中,轉換投資目標。

陳鼎武解釋,根據本益比盈利預測來尋求“低”點,問題是預測可能出錯,如大家都說股市會起,但股市卻突然崩盤。

他認為,比較安全的投資法是,放眼穩定且遭低估的公司,以確保安全度。

“持股應與持產業一樣,成為‘股票主人’,而非持股人,買股也要像在超市檢好貨,選購素質佳的公司。”

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投資”,投資股票市價與內在價值不等的公司、尋求資本增值並減少錯誤極限、關鍵目標是決定公司價值與主導估值的元素。

此投資法,使用不同評估方式,關鍵考量因素如管理層素質、業務的經濟層面。

“若業務經營良好,股價最終將尾隨。”巴菲特就曾一語驚醒夢中人。

陳鼎武提到,價值投資是長期投資的優勢法則,提倡者除巴菲特,還有股神之師傅班傑明葛拉漢與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菲利普費雪。

換言之,如經濟衰退,促使股價暴跌,大家應考量的仍是,這間公司的價值!

農夫買進良好的普通小麥種子,希望種出一片麥田,但市場都在追趕高價強筋小麥的風潮,農夫隨眾人,轉種強筋小麥,誰知金融風暴突襲,價格廉宜的普通小麥“大行其道”,農夫匆忙拋售強筋小麥,但不久後,市場消費力改善,強筋小麥又開始抬頭,農夫兩頭不到岸。

買進,股價直直落……賣出,股價節節挺……

毫無分析之下,盲目隨波逐流,這名農夫犯了心理學家說的“從眾”。

“如果你曾有以下經驗:一買進,股價即節節敗退,一賣出,股價又如龍騰虎躍,這不是你比別人不幸運,而是你習慣從眾。”

AKLTG執行主席邱緣安在“股市持續獲利的策略”分享會上不諱言,任何股市都會出現波動格局,但市場最終將復甦,只要長期持有,始終將受惠,若知道指數終將走高,低點時應買進,而非賣出。

如果一桌子上的人都贏錢,莊會虧嗎?

這可能意味風險到了。對邱緣安而言也是相同道理,有時候,當每個人都認為是機會時,可能是最危險的交易。

低潮後可能超越預期

他笑言,儘管目前表現看來很糟,但以過去經驗來看,這波低潮和以往無異,雨過天晴後甚至可能超越預期,只是,很少人有勇氣進攻,因為他們相信群眾。

他認為,目前經濟處於萌芽階段,意味是進場時機,各國股市仍未完全康復,而企業盈利卻表現標青,說明民眾仍有圖利空間,若錯過了,可能又要等上數年。

雖然馬股表現顯然落後大市,在邱緣安心底,股市整體表現經常超越其他投資品。

他解釋,撇開股市短期內波動不靖,以過去20、30,甚至40年表現來看,股價一定是節節上升,因為通膨始終是市場“怪獸”。

“即使經濟零成長,通膨卻揮之不去,促使指數走高,而人口成長,更驅使產品與服務需求增加、公司日益壯大。”他直言,美國的“麥當勞”就是最好例子,隨需求量,在各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低過股價都是進軍目標

此外,1937年至今,平均本益比為15倍,因此,他相信,凡低過此價位的股項,都是進軍的目標,惟當本益比超過此倍數,就別輕舉妄動。

另外,邱緣安針對被動與主動投資者分析投資策略,前者宜投資任何低過本益比15倍的股項,閉起雙眼長達10年,一般能穩拿10至12%的回酬;後者則要多用腦筋,因為市場主導股價走勢,一般股價調整後會走高,不妨在調整之際進場,走高後賣出。

他也提及,股項超越大市,一般符合9項原則,其中三項如下:內部人士積極買股,他們一般比散戶更瞭解公司,買進原因必定是知道股價會走高;未來成長催化劑,如進軍新市場、推介新產品,因為這將推動盈利成長;股價以低過實際價值賣出。

“股價其實依供需而定,但很多時候,都在市場的無理性下交易,例如股價已減半的英國石油公司(BP),事實上,對於好公司而言,負面消息或是進場機會。”


一名農夫對種植一竅不通下倉促種稻,結果日復一日,總是盼不到綠油油的稻田。



一竅不通如何盼佳績

一個不懂種田的人,怎麼可能把田種好?相同的,若毫無財務意識,豈能作好財務規劃?
Money Tree總監麥可雷耶斯在“財務知識:從何開始?EPIC比例”暢談,財務知識是評估與管理財務的能力,以藉精明決策達到目標,包括三大層面:金錢與現金流、基本經濟或財務概念、風險管理。

“可惜的是,風險管理是許多人最缺乏的一欄。”

他解釋,每一項投資都必須評估其機會成本,就像置產時,應先衡量其上揚潛力與下挫風險。
機會成本指的是選擇一種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的收益。

雷耶斯把理財意識歸納為四大方面:

E-education(教育)
他指出,13%宣告破產的新加坡年齡低過29歲,說明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也意味財務教育的缺乏,所以,從今天起,應學習如何使用賺來的每一分錢。

P-perception(觀念)
很多人自認自己的財務知識足夠,同時以為任何不懂的東西,只要請教專家就好,結果是,絕大部份人投資在他們其實不太瞭解的產品,這如同把股市視為賭場。

I-Information Internet(網路知識)
任何不懂的投資都將“傷害”自己,所以,沒有任何拒絕瞭解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新聞都會影響市場走勢,投資者應及時更進,而最即時的網路知識或能助你一臂之力。

C-Capital(資本)
“投資需要錢,我們又花了多少時間來檢視投資資本?”他反問,因此,投資要與通膨“賽跑”,若光把錢放在定存,多年後的價值肯定“慘不忍睹”。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精心篩選一顆耐病耐旱的種子,到學習農夫應有的“守”與“等”,看來,小散戶今天不僅要高舉價值投資理念,不能動搖,還要尊重客觀規律、把握循環規律,才能种好田、炒好股。



20年存2百萬私房秘訣

步驟+紀律 上班族也能輕鬆達陣

這輩子要存到多少錢,才可以安心?坊間不時出現這樣的調查,幾年前某媒體揭露的數字是300 萬元,最近一次是花旗銀行的調查,數字降到186 萬元。根據前文案例陳揚明和陳聖儀的看法,200萬元確實是合理數字。

但是這些數字一揭露後,卻聽到身旁朋友紛紛高喊:「怎麼可能存得到?」最近剛完成新書《治富—社長的理財私筆記》的《Money 錢》雜誌顧問林奇芬認為,如果花20 年的時間來累積,200 萬元是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所以現在35 歲的投資人,55歲就能擁有安心生活的積蓄了

但是,投資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卻不是一件不勞而獲的事,35歲之後才理財,仍能晉身安心退休族,也是需要條件的!林奇芬在書中提出投資前的基本功和正確觀念,言簡意賅且切中要點,想要為自己財富努力的人,一定要先了解。

先顧好本業 盡快累積第1桶金

投資的起步,有沒有「第1桶金」,差異很大!有第一桶金的人,可以邁入「錢滾錢」階段;沒有第一桶金的人,每個月就要省下相當的金額,才有本錢追趕。

林奇芬曾參加一個電視節目錄影,主題是「怎麼存人生第1 個10萬元?」她的回答是:不能只管每個月可以存多少錢,更要看看自己的薪水能成長多少。

譬如1 個月賺3 千元和賺10 千元,光是年薪就差距84 千元,10 年下來相差84 萬元,若再加上複利錢滾錢,更是超過100 萬元。因此想要擁有第1桶金,就得先讓自己的收入變多。「優先發展第一專長,讓每個月流入的錢變多,接下來才能進入第二專長——管好你的錢。這才是大多數人可以執行的致富之道。」林奇芬說。

接下來,邁入真正投資的領域,林奇芬強調要先學習3招。

第1招,畫出人生財富地圖。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個性、賺錢能力都不相同,為自己畫出專屬的座標圖,才能按部就班輕鬆達陣。

第2招, 看懂投資氣象圖。如果早上出門前看了氣象預告要下雨,就不會忘了帶傘,在投資市場風雲變色前,看到氣象預告要變天了,你一定可以逃過金融市場大海嘯。

第3招,建立正確投資心法。如果觀念不對,不管怎麼搬動金錢,到最後都是一場空,其中克服人性的投資心理學,才是決定財富多寡的內功,請耐著性子好好練一練。

拉長時間軸

小錢就足以變富翁

從人生財富地圖可以發現,想要累積財富有2個方法:一個是拉大收入曲線與支出曲線距離,一個是拉長累積財富時間。林奇芬說:「我曾經進行過好幾次台灣民眾理財行為調查,發現30歲左右的年輕人,無婚、無子、無存款的比例相當高。再進一步調查必須養老養小的「三明治族」也一樣,有婚、有子、有房貸、但無存款。」

其實,如果從25歲有收入的第1天就開始儲蓄計畫,到55歲有長達30年的時間,就算是35歲才開始,也有20 年的時間,即使是幾百元的小錢,2、30 年下來都可累積可觀收入,這是所有上班族都做得到的。

「財富累積的基礎來自收入與支出曲線的距離,距離愈大表示儲蓄愈多,累積財富的速度愈快。但如果收入與支出曲線幾乎貼平,這樣可能會陷入很辛苦的處境,也就是必須『活到老、做到老』。」

分享集: 低价非便宜

2010/09/25 10:44:44 AM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陈太太的家庭,属于中等阶级,陈先生是个受薪人士,收入不丰,而家中人口众多,开销浩大,陈太太这个家庭主妇实在不易当。

她在用钱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就以买菜来说,专买大堆的,菜贩一天卖剩的菜较不新鲜了,就按堆出售,放低售价,以吸引像陈太太这种以价格便宜数量多多买菜标准的主妇。陈太太总是一买就一大篮,但所费无几。

由于她买的是隔夜菜,量是有了,但在撕掉黄叶老梗之后,所剩无几,其实并不便宜。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中,像陈太太这种专捡便宜货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这些股市的投资者也像陈太太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低价股,最大的理由是“便宜”,在他们的心目中,价格低就是便宜。

本小利大

另一个理由是由于资金有限,买低价股,可以多买,以同样的资金,买蓝筹股只可以买一“粒”,买低价股可以买五“粒”。

他们买股也像陈太太买青菜那样,要以最少的金钱买到最多的东西。他们甚至比陈太太更进一步,他们的算盘打得更响,他们认为一只30仙的股票,只要“跳”30仙,就是赚了一百巴仙,符合本小利大的原则。

他们认为30仙的股票,人人买得起,只要一动,“赌”(股)友就会追击,要上30仙并不难。

他们知道,在股市中,打游击战的股友永远比打正规战的人多,而且多几倍,低价股对这些人最有吸引力,所以不难成为热门股,方便快进快出,是赚快钱的理想工具。

至于蓝筹股,他们其实也知道,不但安全,而且股息丰厚,但他们对这类股票的兴趣没有那么浓厚。

他们觉得“太贵”,不是他们这种收入不丰的打工仔可买的,就好像他们经过保时捷陈列室时,知道他们不够资格买这种名车,所以也就从来不走进去参观,他们对蓝筹股也有这种自卑感,所以在看股票行情版时,眼光总是集中在低价区,至于高价区的蓝筹股,连正眼也不看一眼。

他们误以为买低价股容易赚钱,但在股市进出十多年,他们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他们投资不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持有低价就是便宜的错误观念,在他们心目中,5令吉的股票属“贵”股,30仙的股票就是“便宜”股。

观念错误

他们忘记了,贵和便宜是不应该以股价,而是以价值来评定的。这种情形,就好像在中国旅游区买玉手镯,以1百元人民币买一只玉镯其实不便宜,因为该劣质玉镯其实只值30元人民币。

到名店去花5000元人民币买一只高品质真玉手镯其实不贵,因为该手镯是物有所值,有5000元人民币的价值,而且如假包换,有保障。

在任何市场中,价格其实与素质息息相关,低价买好货的情况,除了大减价期间以外,很少出现。

便宜货通常都是劣质货物,价格是便宜,但不耐用,以1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不到半年就坏了,修理费比买价更高,只好忍痛扔掉;以3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上3年也不坏,如果坏了还可以送回代理商修理,因为有品质保证书。

相形之下,高价买好货其实是更合算。

一只股票,如果长期股价不振,一定有其理由。不是连年亏蚀,便是债台高筑,或是前途暗淡。价格是廉宜,但风险也特高。有些低价股公司,业务一直滑落,最后是无疾而终,投资者的血汗钱就这样泡了汤,实在冤枉。

沙里淘金

当然,低价股中也有可取之处,但数量不多,只有功课做得很深,眼光独到的精明投资者,才有沙里淘金的本领,这种情形,就好像逛跳蚤市场,如果眼光独到,也可以廉价买到真古董一样。

但只有研究有素,具有慧眼的人才能捉到这样的机会,普通人没有这种本领。

很不幸的,对股票肯花时间精神去深入研究的人,有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绝大多数的人,不是略识之无,就是一无所知,只是听取谣言作为买卖的根据。就好像相信卖药江湖佬的吹牛就花钱买“神油”一样,最后才发现不管用,浪费金钱。

股票的价值,其实有许多评估标准可以依据,这些都是素质的天平,只要在买进之前,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一下,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否物有所值。

反向操作

股票投资的最有效策略是“反向”操作,由于整个股市倒塌,例如在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中,一些高素质股票暴跌,价值被严重低估,提供千载难逢的买进机会,这才是“反向”的真义,并非低价买劣股,价低劣股有如烂铜烂铁,拾回去放在屋里,反而占据空间,却一点用处也没有。

股票投资的成功诀窍之一,就是在股价暴跌时敢于买进更多,以拉低成本,这种策略,只能用在高素质股票上。劣质股无论跌得多么低,都不可加买,因为你可能全军覆没。

许多靠股票投资致富的人,都是长期买高素质股,股价越低,买得越多,从此不卖,是这样发达的。

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是在买股份,买股份就是买事业,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不要投资于没有前途没有潜能的事业。

读《股票作手回忆录》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58c5080100eu58.html?tj=1

《股票作手回忆录》应该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了,虽读了几十遍,也随手在书中写满了批注及感想,但竟没有写过一篇专门的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细想一下也是,读此书的感想太多,正如此书封二所注“建议所有股票投资人详读这本历史传记,您会发现,您从事金融商品操作多年的经验,可能不如一窥本书所获为甚。”,除非也写本书,才有可能比较详细系统的把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

从拿到《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第一天起,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100遍也许没有,但几十遍是有的。这本书不是躺在我的枕边就是置于案边,随手可及。我前前后后大约买了七八本《股票作手回忆录》,一来是觉得好书要珍藏几本,二来是送朋友。“文如其人,诗言志”,初读此书,只是觉得这是一本经典中的经典之作,被杰西•李佛莫尔的交易理念、投机生涯所折服,随着自己经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再读此书,时不时感叹得唏嘘不已,思绪万千!经历是一种财富,不亲身去经历一些事,很难体验其中的真味,否则就像看电影,也会被感动,但感动的泪水难及事主内心的一滴血。

今年元旦前,写了篇《七分乐观 三份谨慎》的小文,开篇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市场整体的看法“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观察着,观察着,突破来了,牛市脚步近了”,现在看来这种判断是“相当”正确的。但我不愿意具体论述个股,不是保守,要藏着什么秘密,而是个股直接决定着操作的暗示。实在是因为每个人的资金规模、操作理念、选股策略、买卖计划、头寸管理……等个人情况都不一样,谈论个股很难不被他人挑三拣四,指指点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文人相轻的陋习。我也不大愿意交流对大盘和个股的看法,因为想要表达清楚一件事,真的很费力,而且也没必要。有人常问我“你怎么看大盘?”、 “你短线怎么看大盘?” 或者“你看这只股票怎么样?”,这些话想着就发憷!我们知道描述一件事最基本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主体。谈论大盘或个股时,主体已经明确了,地点也不是问题,我们用K线图之类的表面偏向元素代表交易市场,最重要的是一个时间问题没有明确。有人把3个月以内的交易看作短线,有人觉得一周就是长线。在我个人的交易定义中,我把1天以内的交易(比如目前可以T+0的权证)称为超短线,1-10个交易日称为短线,11个交易日-9个自然月的交易称为中线,9个自然月以上称为长线。面对一张走势图,有人问我们它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可能这样回答比较好一些“在整个走势图的时间架构内来看,是上升趋势;在这一段时间构架内(指着某一时段)是下降趋势;而在这一段时间构架内(指着某另一时段)它又是无趋势或者说横向趋势。”

首先界定了时间,我们才能界定趋势。

就像“武林外传”中燕小六说123一样,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然后才能采取行动达到目的。很多朋友只会说“我想赚钱”,你若问“你想怎么赚钱”或者“你想多久赚大约多少钱?”,对方就无语了,言外之意其实就是最好一买就涨,最好随后能天天涨停。不要觉得着很滑稽,这是绝大多数赔钱交易者的心态,因为他们要么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要么就是自己就没有明确的交易目标,更谈不上交易计划,更别说“计划交易,交易计划”了。

技术分析的最本质核心就是研究趋势。止损从大的类别上区分,可以分为趋势止损和时间止损(固定金额或百分比止损通过头寸管理也一般落脚于趋势止损)。止损要“宽容、有效、精确”,宽容是指股价跌下来,让它一步,把止损点设在一个“公认”的止损价外,在前一线、当前线、前主线最低价或者某条均线稍下一点----稍微低多少?呵呵,随意,那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之不能太近----否则很容易被市场噪音和随机价格击穿;有效就是原有赖以介入的趋势足以被明显破坏掉;但不能过火,10元介入的,总不能到5元才想起来止损吧。精确是指把离市价精确至最小交易单位,否则你就会很容易给自己一个“再看看,一会儿再说”的借口,赖着不走。----定好是1.426元离市就必须是1.426元,不能接近1.426元了再讨价还价降至1.425元,别看就差一厘钱。说走就一定要走。但怎么走,是当时就立即走还是在随后的反弹中走掉?这当然需要进一步的技巧。(止损既要有弹性也要有刚性,还要因势而为懂得权变。我们谈的止损既包括亏钱卖掉也包括赚钱走人)。

杰西•李佛莫尔自己写的一本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很多年以来,当我出席晚宴的时候,只要有陌生人在场,则几乎总有陌生人走过来坐到我身边,稍作寒暄便言归正传:

‘我怎样才能从市场挣些钱?’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会不厌其烦地设法解释,盼着从市场上既快又容易地挣钱是不切实际的,你会碰上如此这般的麻烦;或者想尽办法找个礼貌的借口,从困境中脱身。最近这些年,我的回答只剩下生硬的一句,‘不知道。’”

每阅及此,不免感叹人性的古老。历史会重复,多源于此。

如果我告诉一个人我对市场的看法是向上的,并且详细说明我的理由,他多半听的时候心不在焉,不以为然,我说完之后,他会不大高兴,也许会怪我为何不告诉他买进哪只股票,以为我在卖关子,或者以为我只告诉缴费的客户。即便我告诉他可以买入哪只股票,他也基本上不会买入,因为他想等等看,看我说的那只股票究竟涨不涨。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这个行业的勤奋的人也不多,所以也就决定了赚钱只能是少数人。没有人会把钱从地上捡起来硬塞到我们的腰包。

在这个行业待得久了,很难和那些不把做股票当作生意来做的人交流。因为他们只是小赌怡情,或者是满足追求手痒的欲望,尽管他们也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赚钱。他们一般把自己当作股民。从中行辞职以后,常会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做股票!”对方有时会下意识地附和一句“哦,股民”,我会说“不是!我是做股票的!”,对方可能心里会觉得搞笑,嗤之以鼻。一般很少有人把做股票当作一种正当营生,股民不过是一个和“农民”、“流民”一样的贬义词。我们做股票的不能自贬身价向门外汉看齐,对自己说“我是一个证券交易者!”,并形成一个习惯,你慢慢就能感觉其中的奥妙。坐在电脑前,把自己看作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帝王,你的心态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试着改变我们的举止、呼吸和心态,我们的思维也会发生变化。当我们判断错误发生亏损时,告诉自己“我要保护我的资产!”,而不是“我不想赔钱”,其中有什么区别么?当然有,而且区别大了,前者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后者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心态。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把股票当作事业来经营。这是很多成功交易者的忠告。当然这不是说你不能做股票以外的其他事业,而是说心态!

董驃金句

這是董驃先生關於人生的體會,覺得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急事,要慢慢講。
大事,要清楚的講。
小事,可幽默的講。
無把握的事,要謹慎地講。
無發生的事,不要亂講。
做不到的事,別隨便講。
傷害人的事,不能講。
討厭的事,小心地講。
開心的事,睇場合講。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講。
別人的事,最好唔講。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樣講。
現在的事,做了再講。
未來的事,未來再講。
如果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講。
樂不可極,樂極生悲。
不勞而獲無道理,勞而不獲無天理。
交一友要千言萬語,失一友只三言兩語。
富貴如浮雲,得失不須記。

Tuesday, August 31, 2010

從生活看投資

常常碰到上班族朋友詢問:"最近想要學習投資,不知該如何下手好?"或者問:"怎樣才能讓投資萬無一失,確保獲利?"

對於這些新手型投資人,而且非年紀輕的職場工作者,對於他們想學習投資的動機,經常感到憂心忡忡。這些朋友到底是因為錢不夠,而想要學習投資?還是因為想賺更多錢,才來學習投資呢?

不管嫌錢少或想賺更多錢,對一個資深的職場上班族來說,這種學習投資的動機都大有疑問,也必須很小心來面對。

年輕人學習投資是天經地義的,不管是基於想賺錢,或者想學習投資的遊戲規則,這些動機都OK,沒有關係。但對青壯年者來說,你既已錯失年輕時學習投資的青春期,那麼,為何還要在熟齡之後學習投資呢?你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覺得工作賺錢太少的人,很難投資成功,因為你工作本業都做不好,都無法從本業中賺取薪資收入,如何有辦法在更高難度的遊戲中,賺取更大一桶金呢?

覺得想透過投資致富的人,也很難投資成功,因為你對於"財富"該有多少才叫"富裕",恐怕並沒有正確的認識與想法,才會工作了一陣子以後,還想賺更多的錢。如果你本業的收入不錯,你需要的是為一輩子做好財務規劃,而不是汲汲營營去做投資。

為生活做財務規劃,叫理財,不叫投資。

投資是一個創富的過程,而理財則不是。理財只是守住財富,守住一生衣食無虞的財富。對上班族來說,一生衣食無虞的財富是工作本業的收入,而不是業外的投資收益。拋棄理財而花太多心思去做冒險投資,無異拋家棄子去海外經商做生意,對上班族來說是一種不太對的心態。

回到生活上來說,一個資深的上班族,為何要臨老入花叢,重頭或重新學習投資呢?好的動機只有兩個:一個是真心想變成有錢人,一個是想學習與認識投資為何物。

第一個動機,叫為創富而學習投資;第二個動機,為學習而學習投資。只有秉持這兩種動機的人,才有可能在艱困且坎坷的投資道路上成功。

常常跟朋友分享一個道理,不要看到投資就想到該投資哪一檔股票或基金,這是速食麥當勞吃多了的套餐式投資法。真正的投資,就是將本求利去做生意,靠著一個有風險性的生意,讓你的本金滾出更多的錢,其實就叫做投資。

投資為何一定要投資在上市櫃公司的股票上呢?為何不能投資自己?投資朋友?或投資身邊的生意事業?這就像想吃早餐,為何一定要上麥當勞點1號、2號或3號餐呢?為何不自己買個雞蛋、買包土司,自己做三明治呢?

如果你更悍的話,你更當自己養隻母雞,自己養雞生蛋、買麵粉做麵包。做早餐為何不能親力親為,親手料理做羹湯呢?只有你自己懂得廚房烹調之道,才不會被其它餐廳大廚給騙。

投資證交所掛牌的股票,就是投資掛牌的廚房總鋪師,有一堆料理師傅等著你投資他、與他合夥做生意賺錢。當然也有一堆居心不良的廚師,等著坑殺你這不會做早餐的門外漢。

對於資深的工作者來說,投資如果是想創富,就要一整個將腦袋頻率調整為有錢人的想法。真正會賺錢的有錢人,擺路邊攤、做網路拍賣、賣賣手工藝品都能賺到錢,誰說投資不能投資在自己的競爭能力之上呢?

投資本身就是一個創富的過程,所以若沒有一個富人的腦袋與野心,投資事實上很難成功。覺得收入不夠,或者錢應該更多的人,都是一種窮人腦袋,只是顯性與隱性之別。用這種窮人想法來追求財富,覺得難成功。

而一個上班族若真想創富,那麼與其大費周章學習投資股票,不如從歷年累積到的工作經驗,學習開個個性小舖,用自己擅長的能力創富,反而來得安全許多。要不然,就得從工作本業延伸,去投資相關領域或產業的股票,而不能跳tone太遠。

如果資深的上班族朋友,是因為安於本業太久,想瞭解投資為何物,並想透過投資來打開不同產業的視野,那這是更棒的一種投資動機,是為了學習、為了豐富人生經驗來學習投資證券或基金,那麼,學習的過程就是重點,而非結果。

汲汲營營於追求財富結果的人,往往會想透過明牌或名師來創造絕對報酬,但只有想通投資必須靠自己,必須靠自己在每個決策環節都做對事情的人,其實才有辦法真正贏得結實纍纍的果子。學習為投資做正確決策,是上班族透過投資這個副業來相對提升本業競爭力的一個好方法,所以鼓勵資深工作者該這麼作。

簡單來說,關於投資這件事,我們沒有辦法將它與自己的生活切割開來。一個上班族的日常生活若已經和工作本業綁在一起太久了,就很難跳脫本業的思維去想投資,但這樣一來,投資就注定失敗。因為對上班族來說,投資必須歸零思考,重新學習當一個商人,並用錙銖必較、將本求利的想法來看投資市場。

一個在工作本業呆太久的人,應該試著靠學習投資來轉換腦袋,把投資當成一種學習,而不是非要創富不可。或者把投資當成家庭理財的一環,並善設一個小而美的報酬率即可,則投資是偶爾戴著另一副眼鏡來看世界,這有助於打開視野,並大大提昇本業的競爭力。

投資、投資,千萬不要偏離生活,除非你想當社會上5%的有錢人、大富翁,否則,對60%以上的中產階級來說,投資都該立足於生活,在工作本業之外學習新的經驗與智慧,並讓投資與生活達成一種適度的均衡,如此方為正道!

Monday, August 30, 2010

理財不等於貪財

許多孩子都會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道理,雖然父母會向兒女灌輸“不可貪財”的信息,卻常常有意無意中讓貪念在內心生根。特別生活於這個物慾主義的社會中,縱然我們明白“理財不等於貪財”,但仍要教導孩子在心理上畫出一條分界。

甚麼叫理財?一般人談到理財,很快便聯想到投資、儲蓄、保險等,但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包括管理自己一生的資產、風險管理、金錢運用及收支安排等。
甚麼叫貪財?貪財是指渴望追求更多、更快的物質或金錢滿足,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套用於現代人的處境,最簡單就是“以小博大,倚靠機遇的心態”去賺錢,甚或不懂節制地賭博、炒股等。

究竟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不貪財,不輕易為錢財所動?除了讓孩子認識貪財者最終面對悲劇的收場外,其實秘訣仍然在於以下3個理財基本功,包括儲蓄、智慧地用錢及誠實地賺錢。

■ 儲蓄:除了習慣性儲蓄,也謹記不要借錢(不使未來錢),並學會知足(用所當用)。
■ 智慧地用錢:很多人造成財務壓力的主因,不是他們賺得不夠,而是在於用錢不當所致,因此要知道先做好用錢預算的重要。
■ 誠實地賺錢:若以一些不切實際的手段去賺錢,最終都會禍及自己。實幹地賺錢才是穩健的方法,同時也不會失去人生中其他寶貴的財富(健康及心靈等)。
總括來說,貪財就是把金錢作我的主人;而理財卻是我作金錢的主人呢!

理財的“五個一”工程

1、一生恪守量入為出

拳王泰森從20歲開始打拳,到40歲時掙了將近4億美元,但他花錢無度,別墅有100多個房間,幾十輛跑車,養老虎當寵物,結果到2004年底,他破產的時候還欠了國家稅務局1000萬美元。如果你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應該是40歲以後的事,年輕時必須付出、拚搏,老來窮才是最苦的事情。

2、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天上沒有餡餅,天上有甚麼?雨、雪、沙塵暴,偶爾會掉下一個花盆甚麼的,一定不會有餡餅掉下,中國有句俗話“財不進急門”。

一年40至50%賺利機會不可信,要想想別人的動機,聽起來過於完美的東西往往不是真的。很多中了彩票頭獎的人10年後還是貧困,因為買大房子、買車,鑽出幾十個窮親戚。

當別人給你貌似很好的投資機會時,問自己六個問題:

1、誰在賣我東西,對方的信譽如何?
2、我的錢用甚麼去了?
3、我賺的是甚麼錢,盈利模式。
4、收益率合理嗎?年收益1至5%低,5至8%中等,8%以上高。
5、如果我不投資了,賣得出去嗎?
6、如果賣不出去,可以自用嗎?

六個問題如果有兩個以上有疑問,就不大可信。

3、不要讓債務纏住一生

房奴、車奴、卡奴。月還款應該在收入的30%以下,50%會非常難受。想好你是否具備財務能力再買房,沒能力買房就是房奴。
車奴更甚,車子是持續消費。日本富翁每天拎著飯盒坐公共交通。信用卡是財務鴉片。
改變生活要從小錢開始還,還卡--還車--還房--存錢--投資。
你永遠算不過銀行,擺脫財務要還本而不是還息。

4、一夫一妻一個孩

結婚不是最大的財就是最大的債。所以不要輕易結婚與輕易離婚。

5、專心一項投資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一招鮮,吃遍天,一生做好一件投資你就會過上美滿和幸福的生活,不是去賭。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從眾。有些錢不是你的。

分享集:贴身跟踪企业进展

2010/08/28 11:29:33 AM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对于股票投资,我一向主张长期。于是有人认为:只要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赚钱。

每当我听到此话时,我都会马上补充:是的,要赚大钱,尤其是要取得丰厚的盈利,舍长期别无他途。但是,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才能达到此目的,那就是:只有公司盈利长期保持上升趋势的公司,其股票才会持续增值;业绩每况愈下的公司,其股票价值必然江河日下,持握时间愈长,亏蚀愈大,最后可能全军尽墨。

投资者在买进股票时,一定要作长期持有的打算,至于要持握多久,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业绩表现,如果公司的盈利年年上升的话,你应该紧握不放,收藏得越久,就赚得越多。只要企业盈利上升趋势不变,业务不断成长,你可以无限期的收藏下去。在数十年之后,增值数十倍、数百倍亦不足为奇。世界的富豪都是这样成就的。

财富累积需要时间

在1960年代末期的世界首富保罗盖帝(J.Paul Getty),原本就是从事石油业的,在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石油股跌至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他持续不断的在华尔街搜购石油股,控制了油藏丰富的石油公司,从此就不再出售,这些股票跟着石油公司盈利的上升而增值千倍,使他在1968年跃升为世界首富。

无论是世界或大马的富豪,都是藉着长期投资而挤身于富豪榜的。财富的累积需要时间,并无捷径可抄。暴发富是有的,但其进锐者其退速,暴发户鲜有能持久者。

有一位妇女,在她儿子满月时以1令吉左右买进1000股大众银行,当时她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将来我儿子结婚时,我把这1000股送给他当结婚礼物。”大家都不以为然。

三十年后的今天,她真的娶媳妇了,也真的把这“批”大众银行股票送给她儿子。

请注意,她不是把1000股,而是把“一批”大众银行股票送给她儿子,这份礼物之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原来在这三十年中,她收取了所有红股和附加股,同时以所收到的股息买进更多大众银行股票,三十年后的今天,当年所投资的1000令吉,现在价值数十万令吉,听的人都瞠目结舌。

长期投资利润丰硕

犹记四十年前,当我初入股市时,新马股市尚未分家,我曾以每股1令吉买进新加坡发展银行(DBS)的股票,在取得了50%的利润后就脱售,当时还真的蛮高兴。这1000股假如收藏到现在,收取了红股、附加股及丰厚的股息加上新币增值,现在的总价值不下百万令吉。

是的,惟有长期投资,才有可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利润。但是,像大众银行和DBS这样长期成长的股票,毕竟不多,现在从股市中买进股票,要预测它在数十年之后价值多少,谁也没有把握。

我手中有股票交易所1973年出版的《公司手册》,在当时的马新股票交易所上市的260家上市公司中,约70%已面目全非,或是从报价版上消失了,能生存到今天,而且老当益壮的不到30%,其中只有部分取得卓越的成长,为股东创造丰硕的回酬,其余公司的成长平平无奇。

所以,长期投资必须长期贴身跟踪企业的进展。只有有关企业的盈利保持年年增长的纪录,你才可以继续收藏下去,它才可以为你带来巨额的财富。一旦发现有关企业的业绩日走下坡,或者出现不利的环境,它不可能重振雄风时,就不可继续收藏下去。

投资成败取决业绩

你要时刻记住,你所持有的,是企业的股份,其价值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表现。当企业走下坡,而且没有翻身的希望时,股份的价值将消失于无形,就好像投入火中的冰块般,化为乌有。

贴身跟踪企业的进展,是长期投资必须做的工作。最基本的功课是必须阅读年报、季报、公司发布的文告,尽量搜集及详阅有关行业景气的研究报告,保持长期阅读财经报章、杂志的习惯,以跟上最新的发展和变化。

假如公司推行庞大的计划,关系公司未来的兴衰,更要密切关注其动向。假如国内或国际出现对公司业务或市场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话,必须及时评估其对公司的冲击,作出保留或脱手的决定。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挑战,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严峻,速度更加迅猛。过去业绩良好的企业,不能保证将来能持续。作为企业的股东,你的投资的成败,决定于企业的业绩表现,所以你必须密切注意企业的进展,买进后就不闻不问的时代早已过去。

如果你不关注你的公司的进展,到公司陷困时,你的投资将化为乌有,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领悟开番百万不远!

2010/08/23 3:52:58 PM
●李孙耀 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有一位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已经换了三份工,他很沮丧,因为这五年的工作并没有存到钱,反而累积了不少的车贷和卡债。

他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突破困境,他羡慕那些白手起家的有钱人,可以轻松的在股市赚钱,可以投资房地产,可以自己做老板,而且没有金钱上的烦恼,他想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现今的社会,还有白手起家的可能吗?

其实白手起家并不是神话,以前的社会可以,现今的社会还是一样,只要懂得复利的奥妙,任何时代都可以白手起家。

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何谓白手起家?

根据一般的看法,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一个人只要从零开始,到了百万身家就可以算是白手起家,已经成功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才来研究,什么是复利的奥妙?

复利的奥妙

我喜欢用开番来解释复利的奥妙,因为开一番就等于是增加一倍,也就是一倍的复利。

如果以百万为目标,不管你是多么的贫穷,你也只需要十个番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就举上述的年轻人为例子,已经到了30岁的年龄还是负资产,也就是说,他的身家比零蛋还要惨。他的月薪是三千令吉,怎么会有这么凄惨的身家呢?

我们暂时不去研究,他是如何去累积那些车贷和卡债,我们就假设,他从五年前,刚刚踏入社会工作就下定决心要成为百万富翁,领到薪水后,就拿出1千令吉作为起点,踏上百万之路。

1千怎样变成1百万呢?

1千变成1百万只需要十个番,也就是十次的增长一倍,这就是开番的神奇。

算法很简单,用手指算一算就可以了。

第1番:1千变成2千
第2番:2千变成4千
第3番:4千变成8千
第4番:8千变成16千
第5番:16千变成32千
第6番:32千变成64千
第7番:64千变成128千
第8番:128千变成256千
第9番:256千变成512千
第10番:512千变成1024千(已经超过百万了!)

让金钱开番

所以,只要有能力让金钱开番,百万就是简单的事情了。

这位年轻人听完我的解说后就问:那么,怎样让金钱开番呢?

我说:方法很简单,首先你要领悟开番的奥妙,然后积极的做好准备就可以了。从第1番到第6番,是很简单的步骤,只要有恒心,五年内就可以达至了。

这个简单的步骤就是储蓄,只要你每个月定期储蓄1千令吉,五年后的今天,你肯定有了储蓄钱64千,那么你距离百万只剩下4个番而已。

年轻人就说:但是,这并不是金钱开番呀,它是我自己的储蓄钱。

勿怨没本钱

我说:无所谓,总之它已经是你的钱。可惜,当年你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你今天就要从头开始,如果你能够每个月定期储蓄1千令吉,经过了漫长的五年,你已经自动开了6个番,而且也具备了致富的条件。

接下来,就是靠你的投资眼光了,你只要掌握住4次的开番机会你就可以完成百万的心愿。

年轻人再问:那么,开番机会在哪里?

我说:就举个例子,去年的金融风暴股票跌到好惨,你只要敢敢的进场,今天你最少也开了一,两番。

就算你错过了那次的机会,但是,你已经小有资本,以你的年龄,再等个十年也不为过,总之,你还是会遇到下一次的机会,如果你继续维持定期的储蓄习惯,下一次机会出现时,你的资本更雄厚了,你所需要的开番次数就越少,也许,你一生中只需要碰上一,两次的机会,你就是百万富翁了。

不要拘泥于一种投资,眼界扩一点,不管是股票,地产或生意,只要是能够给资本开番的机会,你都要认真的考虑,这才是真正的资本家。

不要埋怨你没有本钱,那是因为你没有储蓄,没有想要致富的欲望,只要你有强烈的致富欲望,你就会培养定期储蓄的习惯,那么,你就会存到一笔钱。

你有储蓄就是有准备,记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Saturday, July 31, 2010

理财有道: 投资的乐趣

2010/07/22 10:20:37 AM●黄凯顺

请问各位,在各位的投资经验里,投资会为我们带来乐趣吗?

我们都晓得投资的结果不是赚就是亏。面临亏损的,心情自然不好受。然而,获利的人也有他们的烦恼,因为总是嫌回酬没有别人高。

因此,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紧张刺激不足,伤心失望有余。结果,投资看起来似乎是一系列不断后悔且参杂着犹豫不决的过程。

方式心态关键

纵观上述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市场里“烧到手“的人比比皆是,而能笑到最后的却恰似“稀有动物”般屈指可数。

其实投资就犹如运动养生一般,有人越动越健康,有人则越动越虚弱。这其中的关键不在于运动本身,而是我们所采取的方式与心态。

运动本是好的,但若不懂方法则只会造成运动伤害。投资也一样,只有懂得正确心态、策略与方式的人才能从中得益,享得乐趣。

首先,如同运动是为了打造健康的身体一般,投资也是讲求目标导向的。在还未开始投资以前,当要自问投资是为了什么?也要了解自己的投资期限与风险承受度,方能制定出适合的投资策略。

众所周知,投资市场的风向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与其终日苦思和市场拼搏,试图透过猜测市场走势来获利,还不如抱持平常心将市场波动视为海洋波浪般的自然现象,即不去猜测,也不去过分担忧。

只有抱着这种心态的投资者,才能在别人追高杀低之际依然气定神闲发现“沧海遗珠”。

2116理财原则

谈完了心法后,紧接着的是投资的方法。

这也是许多投资者深感兴趣的课题,每天关注何时进场?该进多少?然而,持有平常心的投资者是不热衷与市场“竞跑”的游戏,我们讲求的是遵随“2116理财原则”的平均成本投资法。

简而言之,就是将每月收入先按2116的比例(20%经济独立,10%保险规划,10%子女教育,60%基本生活开销)先分配后,将其中的20%以“定期定量”的方式,不管市场的起落有纪律地作出投资的决定。

此类投资者坚信市场的短期内的波动是免不了的但只要坚守长期投资,在上升的发展趋势中获利迎风而起则是肯定的。

若我们能做到上述的要求则会发现投资其实亦是有“趣”可寻的。

乐趣一,“轻松自在”。由于采取的是平均成本投资法及拥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投资过程中会显得从容不迫也懂得排除市场杂音。

因此,任由市场起伏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变得紧张兮兮。

乐趣二,“品味人生”。虽然投资时不应太执着于市场的动作但却可从各种不同的投资者身上观察到兴奋、贪婪、恐慌、自信等等许多错综复杂的市场情绪。

它也好像一面反映我们内心世界的镜子,看着别人也想到警惕自己。同时,也有助加强我们对自己心理及投资方面的历练。

乐趣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也可以大方地选择将自己投资心路历程和别人分享。成功的例子也好,失败的例子也罢,分享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互相学习外也可将自己有益的经验惠及他人。

因此,能帮助别人进步之余也能从中省思己过,何乐不为呢?

最后,乐趣四“长期投资的回报”。长期的投资累积与增值效应,会帮助我们逐步完成人生个阶段的财务目标(如:购置房屋,子女教育)后迎向经济独立。

非深不可测

投资并非是深不可测的活动、而是日常理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好正确的投资方式,获利达到目标之余也能从中享得乐趣更可以充实人生。

只要能做到这些且摆正心态的话,试问又怎能不体会到投资带来的这份乐趣呢?

理财有道: 如何实践成功投资

2010/07/15 10:33:21 AM●黄凯顺

活在资讯发达,金融领域日益进步及财务意识逐渐提升的21世纪,相信就算不会投资也至少听闻过“投资”一词。

说实话,有谁不向往成功投资,因此时下各种相关投资的资讯如外汇、基金、股票、房产等等也似“顺从众意”,透过各种管道“现身”。如此遍地黄金的机会,弄得我们眼花缭乱之余也手无足措,不知如何开始。

原因无他,因为周遭投资碰钉的例子实在是层出不穷,让平凡人总觉得成功投资是别人的事,是“专家”们的专利。

股神巴菲特曾发表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杰出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内线消息。所需要的只是下决策时的健全知识架构,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该架构。”

看似平平无奇的言论却一语道破众多投资者的致命伤。其中两个关键在于“健全知识架构”及“情绪”。

健全知识架构

“健全知识架构”在投资理财方面可包含了对自己财务目标、投资的意义、基本原则等的认识。再针对属意的投资项目学习作“功课”后才理智地作出决定,举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2116原则为例,所谓2116原则既是将每月收入先按20%-经济独立,10%-家庭责任,10%-保障需要,60%-基本生活开销(注:保留3-6个月的备用现金)的分配。

这样兼顾生活各层面的收入配置将首先协助我们去省察并平衡自身的各种财务需求,在我们还未投资前已顾及了生活中同样重要的日常开销费用,保障,家庭责任等事项。

此外,运用这“先分配,后花费”的原则更可以让我们清楚知道自身财务能力的局限。因此,在设立投资目标时会按自身财务状况实事求是。

做足投资功课

然而,善于理财的人会认识到投资并非只是为了赚钱,而是巧妙的配合自身的理财计划按部就班完成人生各阶段的财务目标后达到经济独立。当我们能做到这样的时候就表示在“认识自己”的方面做足了功课。

紧接着,我们才可以步上投资市场的旅途。所选择的投资管道除了须符合我们的财务目标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该投资管道的准备功课。

就信托基金来说,我们除了必须了解到市场运作的原则、基金的种类、投资范围外也要深入认识到基金的历史表现与同一领域的比较回酬等等。到了如此的“境界”后,我们就已完成了“知己知彼”的功课,也以各种的“健全知识建构”演变成自己的“理财原则”。

投资大忌:过于乐观与悲观

情绪也许有读者会不耐烦地问道:“谈了这么久,来来去去还是做功课,几时才说实战的成功投资?”这问题问得正好,我也就马上进场投资去!只是市场走势终日变幻莫测,各种各样的市场消息也不胫而走。

我们处身于这种讯息万变,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市场时应该如何是好?眼见他人投资频频获利,赚的盆满钵盈时能不为之感到心动吗?看到身边亲友都纷纷在短期的投资旗开得胜之际,能坐而不视吗?

我们往往就会在这种乐观的情绪主导下忘了之前费尽心思才建立起来的原则及知识架构,生怕慢了一步机会就不等人。

因此,许多埋怨做足了功课依然碰钉的人更多的时候是败在个人的情绪管理。试问如果我们都知道投资获利的原则为“低买高卖”,但却因为情绪因素导致难以下手,这又有何用?

过于乐观与悲观的情绪往往是成功投资的大忌,因为他会令我们失去理智,甚至一头栽入备受市场看好但自己完全不能掌握的领域。这种“不知己,不知彼”做法的结果相信各位心中有数。

投资熟悉领域

反观,执行投资时依然坚持2116原则的投资者则不管市场动荡也好、自我情绪不稳定也罢,每个月都定期拨出收入的20%以平均成本投资法进行投资,较常见的例子是透过自动过账的方式投资信托基金。此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有效使投资成本在长期而言更为平均,不会过高或过低。

此外,也可避免已设定好的投资计划遭受反常情绪的破坏而功亏一篑。因此,此类投资人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洪流中仍然能保留一颗平常心,坚持只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不随众追高杀低。

最后,让我们回到成功投资的要诀。要诀一:不可失败,要诀二:还是不可失败。其实,不败的基础建立在严厉遵守只投资自己可掌握的领域。不败的投资效果则有赖于投资者的情绪管理和对于自己理财原则的坚持,因为,孙子兵法亦有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分享集:为无为则无不治

2010/06/26 11:28:02 AM●冷眼

股票投资,本来很简单,赚钱也不应该是那么困难的。

但是,为什么对一般人来说,股票投资变得那么复杂?

为什么要在股市赚钱,变得那么困难?

答案是:投资者咎由自取。

因为:是投资者把简单的变成复杂,把本来不难赚的钱,变得困难无比。

几十年的股票投资经验告诉我:投资者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做得太少,而是他们做得太多。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活跃,而是因为他们太活跃。

投资者之所以会在股市举步维艰,并非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自作聪明。他们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治本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尽量少做,动作越少越好。

返朴归真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子所主张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只要不做什么,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老子》第三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无为而治”。

也许你认为我在标新立异,耸人听闻。

实际上不是,我是要大家返朴归真,回到股票的“源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大海”,大海茫无际涯,大海波浪滔天,投资者在海上飘荡,如沧海之一粟,此身根本不能自主。

由于不能自主,投资者在股海中,只好随波逐流,任由海洋的其大无比的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要在股海中生存,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并不是奋力与惊涛骇浪搏斗,而是什么都不做——“不为”。

曾在海中游泳的人,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人在海中,越挣扎,下沉得越快。自救之法,是放松身体,什么动作也没有,就这样静静的躺在水面上,仰看蓝天白云,稍为划水,身体就不会下沉。

股票投资亦如此,只要你做到“无为而治”,股市的滔天恶浪,就奈何你不得。

你不信吗?请你环顾股市,其中赚钱的是什么人?他们是怎样赚钱的?

答案是:在大马股市赚钱最多的是郭鹤年、丹斯里李深静、阿南达克里斯南、丹斯里郭令灿、丹斯里杨忠礼、丹斯里郑鸿标……

他们怎样赚大钱?是不是有着预测股市动向的异能?是不是靠着在股市抢进杀出?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投资眼光比300万的“同志”更独到?(股市参与者多达300万人)。

不是,绝对不是,是因为他们从来不脱售他们的股票,因为他们从来不以股市的起落来决定应该继续持有或脱售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他们紧握他们所控制的公司的股票,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脱售。

紧握不放

在每家公司的30名最大股东中,他们高居榜首,你们可以搬出这些公司数十年的年报,比较他们的股票数目,就足以证明他们的股票从无变化,他们就是靠着“无为”而登上富豪。

我可以跟你打赌,如果这些人自作聪明,终日“低买高卖”,企图在预测股市动向上胜过别人的话,他们绝对无法登上富豪榜。

他们登上富豪榜的秘诀,就是“无为而治”——握紧他们的股票。股价狂涨,他们根本不动心;股价崩溃,他们不担心。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重要的不是股市起落,而是企业的健康,只要企业健康,他们就放心,他们就不必去为股价操心。

动作越多·越难赚钱

也许你会说:他们是大股东,所以,他们才能累积以致富。小股东微不足道,财富轮不到我们!

其实,你错了。因为你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跟丹斯里郑鸿标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无论是在权利、价值、分红……等方面,是完全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拥有股票数量比你多,如此而已。

换句话说,你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跟丹斯里郑鸿标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在所有方面——资产拥有权、分红权、投票权……没有任何分别。

所以,股票是最公平、最民主的。

但是,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丹斯里郑鸿标能成为富豪,而千千万万曾经拥有大众银行的股票的散户却不能?

答案是:丹斯里郑鸿标从来不卖他的大众银行股票,而散户在买进大众银行股票后,就天天盯住大众银行的股价,只要股价略为上升,就毫不犹豫的把股票卖掉,希望股价回调后买回来,企图以“低买高卖”在股市赚钱。

但是,纪录显示,能通过这种方法累积财富的投资者,少之又少,真正在股市赚钱的,是那些像丹斯里郑鸿标那样,数十年如一日,紧握大众银行股票不放的投资者。

在股市,动作越多,买卖越频仍,越难赚钱。

大智若愚

股票投资的最高境界,并非善于预测进场和离场的时机,并非有预测股价动向的特异功能,并非消息灵通,动作快如脱兔,更非眼观四面,耳闻八方。

企图以预测、灵通、快捷……而在股市致胜的,其实都不是股市高手,顶多只配称为花拳绣腿者。

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大智若愚,“莺莺美黛子”(福建话)的投资者。

散户一定要记住:你是无法战胜股市的,因为股市中有300万人,你不大可能比他们都更聪明。

想一想看:300万股民天天在绞尽脑汁,要战胜对手,他们什么方法没想过、用过?要胜过他们,不是要跟他们对着干,而是根本不要跟他们对上。“无为而治”就是不战而胜。

焦头烂额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也。’”(谋攻篇)股票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劳而获”。“无为而治”是“不劳而获”的最佳途径。

在股市中自作聪明,抢进杀出,绝对是“劳而少功”的笨招。

散户们,你们在股市殚精竭虑数十年,到头来仍是一无所有,甚至焦头烂额,证明你们的方法错了,为什么还要继续?

学习“无为而治”吧。

“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不我欺。

分享集:勇于认错

2010/07/24 11:35:24 AM●冷眼

在股票投资上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那些大言不惭,夸口他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是口不对心,便是他根本没有进场。就好像说走路从来没有跌倒过的人,他不是说谎,便是根本没有启步。

所以,不要为了犯错误而懊恼,也不要为犯错误而灰心;因为犯错误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不在于会不会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以后必须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犯。一个懂得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才会在投资上增长智慧,这样,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一个重复犯错而不知改善的人,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股市,因为他不可能成功。

投资是艺术技术

投资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两者都需要不断练习,不断改善,才能臻于化境,没有经过股市考验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的投资者并非不会犯错者,而是“对”的次数多过“错”的次数的人。

所以,在股票投资上,不要追求百战百胜,那是自寻烦恼,也是不实际的作法。

人人都有好胜心。明明是作了错误的投资决定,但因好胜心强,死要面子,总是不肯认错;更坏的是不但不认错,反而到处去找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支持他的错误决定,或是找来对股票投资一知半解的人支持他的决定,以加强他的信心;实际上是加深他的错误,他就这样一直错下去。由于他的不肯认输,结果是输掉一切。故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错。

所以,假如你在买进股票之后,发现你的决定是错的,即使蒙受亏损也应该马上脱手,否则的话,损失可能更大。

犹豫不决是投资的大忌。因为资金有限,让资金困在坏的股票上,等于失去了购买优质股票的机会,损失是双倍的。所以,当你确定你的决定是错误的,就要有壮士断臂的精神,切忌举棋不定。

当然,你的决定必须是在经过深入的思考,缜密的研究之后才作出的,切不可草率从事,听信别人的不成熟意见而作出的。

无论是在买进之前或是买进之后决定“弃暗投明”,均应采取此种慎重的态度。凡是涉及资金的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切忌仓促从事,更不可在冲动的情绪下作出决定。

股票投资者一定要遵守“宁可错过,不可买错”的原则。因为只要股市在,机会就存在。没有买到又焉知不是塞翁失马?

做足功课不受影响

投资要成功,一定要自己做功课。做足功课才会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受别人不成熟意见的影响。别人的意见,包括股票分析师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勿全盘接受。你一定要记住,赚钱或亏本完全是你自己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你必须对你自己的决定负全责,别人没有替你赚钱的义务;钱必须由你自己去赚,不能靠别人。

你亏了钱,别人没有切肤之痛,因此也不会那么认真为你谋划。向别人讨什么股票可以买的“贴士”,如果别人给了你一个“贴士”,好比是给你一条鱼,你吃完了就没有了。要长期吃鱼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自己捕鱼。所以,与其到处去讨鱼,倒不如立刻着手学习捕鱼法。

向别人讨“贴士”,有两个坏处:

(1)别人介绍的股票未必适合你购买。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各异,适合甲投资的未必适合乙投资,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么股票适合你购买。例如我的投资哲理是慢而稳,基本面强、风险低的股票。如果你介绍我买高风险、高成长的股票,我根本不会考虑。

(2)企业天天在变,现在看起来是可以投资的股票,过了一段时间,时移境迁,企业变了质,不再值得投资,如果你没有贴身跟踪其发展,仍旧呆呆的守下去的话,你怎么能赚钱呢?别人可以介绍你买什么股,却没有责任代你跟踪企业的进展。所以,股票投资还得靠自己,别人帮不了忙。

假如你买对了股票的话,不可略有盈利就脱售。只要公司的盈利继续上升,就应长期持有,守得越久赚得越多。但是一旦企业盈利回跌,短期内不可能回升,就应脱售,不可恋栈。

总结:

(1)处理错误决定的办法是:壮士断臂,切忌继续错下去。

(2)别人的意见,可供参考,切勿尽信。

(3)买对股票应长期持有,直到基本面有变才脱售。

轻弹浅唱:理财观念仍待加强

2010/07/23 6:16:57 PM ●黄子伦

根据理财专家的分析,大马民众如果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没有17万的公积金存款,将会在未来10年之内变成贫穷老人,而目前只有18%的民众达到这个标准。而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民众退休前所存下来的公积金将会在他退休之后的五年时间花完。从这两个数据来看,都一再显示民众的理财观念有太多地方需要加强。

一般人的想法都先入为主,觉得自己距离退休还很久而没有任何理财规划。到了退休时却发觉自己在银行和公积金的存款抵不过通货膨胀而丧失了购买能力,晚年的生活就捉襟见肘。

因此拥有足够的存款养老是首要考量,而如何计算一年的总开销就看本身是否有记录每日开销的良好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了解自己的钱花在什么地方、每个事项的开销比例是否健康、每个月可以存多少、一旦要节约开销要从何下手,这将有助民众算清足够的退休金。

寻找财富增值机会

而倘若和理想的退休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民众就必须自我检讨,降低现有或是退休后的生活要求,或者寻找更多管道开源。自我增值以便得到更好的升迁机会、兼职增加收入、又或是投资房地产股票信托基金等,都可以帮助民众增加自己的财富。

不管民众如何安置自己的财富,最重要的是随时寻找可以为自己财富增值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过,任何想要进入投资市场的民众清楚自己的“止损点”是什么,并时时刻刻保持对金融资讯的敏锐度,而不是把自己手上的财富增长完全寄托于别人的眼光,这是许多投资户的盲点。皆因那些投资获利的业余投资户都会有关注市场波动的习惯,而不是把相信“天下有白吃的午餐”这种道理。

另一项许多人常忽略的就是风险管理,简单而言就是把自己的生命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而这里最常有的现象就是民众并不清楚自己的保额是多少、每个月的保费是多少、什么样的疾病受保、就连自己买了什么保单多少个保单也不清楚!因为民众习惯把这些疑问交给他们的保险经纪负责,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把责任推卸给第三者而不是自己事前的漠不关心。

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很多人不喜欢讨论遗嘱和资产分配的事项。而这些民众永远不知道少了这种安排,一旦本身有任何的三长两短,轻则家属反目成仇对薄公堂、重则是环境困苦而迟迟都不能得到遗产来安定生活。日前就有个数据说明华人因为对立下遗嘱存有避忌,有高达400亿财产无人认领!

其实,理财还需要咨询合格的理财规划师才可以量身打造适合的财务规划,马来西亚拥有合格的理财规划师,但是收费昂贵和民众普遍理财意识偏低,看来要推广理财的观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曹仁超 - 最遲25歲戒掉儲蓄,改而學習投資

曹仁超21歲前已養成儲蓄習慣,明白開源,節流之道。21歲便開始投資生涯,畢業後很快便將自己的投資心得寫成文章投稿報館,到70年已成為本港知名財經作家了,那時才22歲。怕別人認為自己年紀太小而不信任、因此扮老「我老曹」口頭蟬便是那時開始。

1978年第一次到美國華爾街朝聖,同飛機上鄰坐的人搭訕。他問我有沒有投資股票?我說有。再問我是否認識「曹仁超」?我說不認識(我怎可認識自己?)他說他認識。曹仁超年紀大約五十多歲、戴黑超眼鏡、抽煙斗,他在舞廳見過他幾次並向他介紹買某某股……愈說愈神奇。我則聽得津津有味,原來自己在別人「想像」中是如此的。

儲蓄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戒。所以我主張最遲25歲必須戒掉儲蓄習性、學習投資之道。學習如何令資本以每年25%速度增長,不然你一生人無論如何努力儲蓄、都不能擁有超過1000萬元。須先開源、後節流,因為開源才是上策。只有在無法開源情況下才考慮節流,因節流是下策。

每個人因性格、學識、環境不同,應該投資甚麼?因人而異。年輕時例如30歲前大部分人「本少膽大」,不妨考慮些高風險,高回報率項目去投資,反正輸光了亦沒有甚麼大不了。30歲之後才學習七三分(70%投資進取型、30%穩健型。)40歲改為六四分(60%投資進取型,40%穩健型)……。到退休之時改為三七分,即30%進取型、70%穩健型,因為年紀大輸唔起。

創業變大企業機會400分一

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必定嘗過失敗。個人認為失敗得愈早愈好,最好在30歲前大敗一次,因為仍有時間從頭再開始。反之到50歲、60歲才失敗、往往倒地不起。做人千萬不可變成「鬥敗的公雞」從此垂頭喪氣,應該有打不死精神。失敗一次從頭再來,失敗兩次仍從頭再起……直到有一天成功為止。

今天的香港,創業期恐怕已成過去。因為人工貴、租金貴,除非你有其他人沒有的本領,不然創業成功的機會只有5%,由小本經營變成大企業機會亦只有5%,即由創業成功到成為大企業機會只有0.25%。2010年起買樓亦要小心「7年循環周期」影響。由1990到1997年是本港樓價上升期、1997年下半年到2003年上半年是七年回落期,2003年開始到2010年上半年又完成樓價7年上升周期,如今年置業要特別小心。投資股票早已進入擇股唔炒市期,回望1997年8月至今最少有50%股份只有波幅沒有升幅。換言之何時買賣、已變成十分重要。

小戰失敗無關宏旨,但不可在大方向上搞錯。例如2007年10月才睇好股票便神仙難救。在2009年則一味睇淡;2010年仍不知上落市時代來臨。為免自己方向搞錯,最好嚴守「止蝕唔止賺」策略。

隨着1971年美元同黃金脫鈎後,投資市場進入泡沫時代。泡沫由形成到擴大、然後爆破,形成個別行業性的盛衰循環周期,在全球未重返金本位前,我們是無法逃避泡沫的,因此應學習如何在泡沫中生存。例如70年代的黃金泡沫、80年代的資產泡沫、90年代的科網泡沫、21世紀的金融泡沫都是一個接一個在形成,擴大及爆破。很難一一說清楚。

地產升市已近尾聲

香港物業可分為三期。一、1967年至1981年是需求推動樓價上升期。二、1984年至1997年是限制土地供應令樓價上升期。三、2003年起是因利率下降到不合理水平及政府採用勾地政策減少土地供應、向內地人提供「投資移民計劃」刺激豪宅樓價上升期。美元利率回落期在2009年1月已結束,由於時差關係香港豪宅樓價到2010年上半年才見頂。由於這次樓價上升是透過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刺激,令650萬元以下的普通住宅樓不大受惠。但最近連650萬元以下住宅亦被炒起,情況有如股市中一旦二線股亦被炒起,代表升市已近尾聲。加上內地政府大力打擊內地樓價,2010年本港物業市場已進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期。

請不要把短期現象、視為長期因素,以為買樓可以發達。97年到03年不少香港中產家庭變成負資產。買樓百分之一百是一項投資,投資有賺有蝕,有能力承擔大風險者才可在今時今日買樓,因為往後日子風浪一定很大。

港物業高潮在1997年、股市高潮在2007年。目前物業及股市都處於「高原期」一旦完成便進入回落期,因為一個大循環是55年到65年。香港由戰後興起至今已完成上升周期,最早是工業走下坡然後是房地產最後是金融,擔心香港已步入回落期。反之中國經濟1980年才起步進入上升期,仍可睇好10年到20年。中國因素令香港自1997年起的物業回落期仍不算差,股市有了紅籌,國企股支撐場面亦不俗,反觀本港工業卻一去不返。

每一代年輕人出身之時,都認為社會上投資機會很少。機會是自己找回來的、不是天跌下來的。只要你面對現實努力地幹、未來一定是你們的、不是我們的。因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幾十年。自古英雄出少年。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是天然形成的。

Wednesday, June 30, 2010

理财有道: 金钱能否带来快乐

2010/06/17 11:22:40 AM ●黄凯顺

这是自古以来、非常具争论性的一个话题!

赞同的人会说:“如果没有钱,怎样驾大车?如何住5星级酒店,享受5星级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些享受,又何来快乐?”听起来也蛮有道理的。因为要获得这些豪华的物质享受,我们的确需要很多钱才行。

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正常”人处於类似豪华的物质享受时,没有一个会不觉得快乐。因此,谁能否认金钱能带来快乐呢?

另一种说法则是:如果金钱能够带来快乐,那月入万元的人岂不是比月入千元的人快乐十倍,月入十万的人比月入千元的人快乐百倍吗?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并非如此。许多家财万贯的人看起来并不比家徒四壁的人快乐。那么,金钱与快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有关上述的金钱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确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有的人为了追求金钱所能带来的快乐,费尽一生的心血,拼命赚钱,可是到两脚伸直的时候,除了受尽各种煎熬,到头来却从未享受过金钱带来的快乐。

有的则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到最终却穷到只剩下钱,累积了一大堆财富后,每天面对着的除了是那些不能言不能语的“臭铜板”外,身边连一个可以分享的人也没有,这又如何能谈得上快乐呢?

父母亲最难为

最难为的,还是那些家境不如别人的父母亲。

现在的小孩,都存有一种可怕的比较风气,他们会互相比较谁穿的衣服是名牌,谁的电玩更先进,盛气凌人,鄙视家境不好的孩子。家境不好的孩子就会感到自卑,甚至痛恨父母,为什么自己家里没有钱。

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许多父母都不懂该怎么处理。

有的父母由于深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害,不管如何辛苦,也要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欲望,甚至要打肿脸皮充胖子,不敢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道清贫,以免他们深受打击,永远抬不起头来!

然而,这算是逃避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呢?而原本被期望能带来快乐的金钱,怎么却衍生出这么多的悲剧?

我想,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并不在於金钱,而是我们的观念。能透过金钱来提高生活品质是锦上添花。可是过了小康阶段,巨额的消费只是一种炫耀而已,但与之而来的厌力也是与金钱相伴相生。

我们不能否认金钱能带来快乐,但更要切记金钱绝不是快乐的泉源。

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快乐

只是一种感觉,比如说当我们身处於5星级的酒店时会很快乐、是因为我们感觉到身边的一切都是5星级的豪华设备,这满足的感觉让我们觉得快乐。可是回到家后,一切的环境都习以为常,因此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然也很难快乐起来了。

然而,一般民众在一年365天的日子里,有多少天能在5星级的酒店渡过呢?如果只有昂贵的花费才能换来快乐的感觉,那我们一生中的快乐岂不是很有限?更何况当我们身处同样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那份满足感便很快会习以为常,届时,我们又得寻求6星级,7星级甚至更高层次的享受了!然而这种欲望的追求,会有满足的时刻吗?

反观一些懂得珍惜当下,感恩惜福的人,那怕只能来到5星级酒店外围的海滩已经很满足。然而当他们在海滩休闲,抬头仰望晴天的夜空时,便会看到一览无尽的星星,这漫天的星星肯定超出5粒星千百倍,再加上广阔的海洋,自然的凉风……简直比5星级的享受超棒!

而这种享受任何一个人,不必付上任何金钱的代价,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享有。很可惜,在物质主义,消费环境的主导下,我们的感官都被布满全地被夸大的商业资讯及无孔不入的广告资讯深深的影响。

本末倒置文化

因此,不论大小,几乎所有人的思想都被消费及物质主义所牵制。原本最原始,最自然,只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而献上感恩,就可“即时享有”的那份喜乐,现在却被误以为只有通过昂贵的物质享受才能换取。

我想,也就是这本末倒置的文化,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让许多人毫无止尽的在忙与盲之间迷失在物质享受的追求中,结果却错失了简单但却是真正享福的人生。

金钱的确能带来快乐,但它并非快乐的泉源。

盲目的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对和错,这全是个人的选择,然而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上代价!一个人若不受外在环境影响而能自得其乐就是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表现了!

分享集: 向富豪学创富

2010/6/5 5:27:09 PM●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最近,大马富豪榜又在报章刊出了。就好像往年一样,上榜者都是同一批人,尽管名次有调动,但新面孔并不多。可见他们的财富虽有增减,但基本上保持稳定,并未随着经济的变动而被淘汰出局。

也许你在看到《向富豪学习创富》这个题目之后,感到这是不实际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财富动辄以百亿令吉计算,对散户来说,这是天文数字,永远是可望不可及。是的,要到达他们的财富,对绝大多数升斗小民来说,是不可能的。但这不等于我们不能从中学习,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创富过程,学习到宝贵的经验。

凭股票入榜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榜上的富豪,是凭着什么资产登上富豪榜的?答案是:股票。

在一般投机者的心目中,股票只是赌桌上的筹码,而股市不过是一个大赌场,所以,股票并不是严肃的投资工具。理由很简单,股市变动太大太快,价格波动激烈,因此,被一部份人认为不是好资产。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不但在大马,甚至在全球,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资产,大部分是股票,难道他们所拥有的股票,有别于股市中交投活跃的股票?

实际上,同一类股票,例如普通股,无论是操在大户或是小户手中,价值都是一样的,其所以会给人以不同的印象,是因为大户视为股份,他们所看到的,是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和业务,而这些资产和业务是有一定的价值的,这个价值是稳定的,并不随股价的波动而增减。

例如种植股,其所代表的是种植公司所拥有之农业地,种植股的股价也许天天有波动,但农业地的价值却是稳定的,股价的波动并不影响农业地的价值。

但是,散户就不同了,他们所看到的,是天天变动的股价,根本看不到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农业地。

因为不了解农业地的价值,所以在股价下跌时就恐慌起来,不计成本,贱价抛售。

大户深知种植股的价值,故股价崩溃反而被视为千载难逢的廉价买进园丘的机会。这就是大户之所以成功,散户之所以失败的关键所在。

既然富豪藉股票以致富,散户何以不能?尽管投资额之大小,大户与散户有天渊之别。但是,投资的原则是一样的,无论是买1000股或是1000万股,其投资原则是相同的。因为股权的大小,跟投资额成正比,投资额大,所分得的盈利额就大;投资额小,所分得的盈利额就小。

须长期持有

在这方面,小户不会比大户吃亏。假如你在三十年前买进1000股某公司的股票,在收取了红股、附加股及股息后,现在价值50,000令吉,那么,若当年买进 100万股的,现在价值5000万令吉,增值同为五十倍,小户并未吃亏。

现在挤身富豪榜上的富豪,三十或四十年前的投资额,以现在的财富水平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由于长期持有,股票增值数百倍,他们的身价暴涨,乃能晋身于富豪之林。

从不脱售股

这些富豪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几乎从来不脱售所拥有之股票,他们并不视手头的一纸证书为“股票”,而是视为公司的“股份”。

他们所控制的是他们的事业,事业是他们成功的象征,岂可轻易脱手?

大户视股票为事业的代表,散户视股票为赌桌上的筹码,这就是成败的关键。

如果散户视买股票为买事业的话,他们的成功机会,与大户是均等的。

业务专注 成功投资

其次,让我们看看,富豪如何投资。假如你稍微注意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富豪,只投资于一个行业,即使是多元化,也是有限的数个行业而已,并非所有行业都插上一脚。理由很简单,假如行行都投资,结果可能没有一行是“行家”。

足以成“家”

例如李莱生家族、丹斯里李深静,专注种植业;丹斯里郑鸿标只投资银行,而且专注于大众银行;丹斯里林国泰以赌业抡元;丹斯里郭令灿较多元化,但基本上集中于银行和建材;丹斯里张晓卿以木业和报业争胜;阿南达克里斯南以通讯、电力及娱乐业称霸;郭鹤年从事面粉、食油、油棕及酒店业。他们被称为种植家、银行家、工业家……等,鲜有集数“家”于一身者。可见要致富,只要专注一行一业就够了,无需行行都做。在一行一业崭露头角,就足以成“家”。
再其次,让我们再看看,这些富豪所做的是什么生意?

你会发现他们所做的都是很普通,又很古老的行业,无论是银行业、种植业、酒店业、面粉业……,其实都存在了数十年、数百年,一点也不新鲜。

关键在管理

然而他们以这些行业致富了,这些行业都很竞争,他们却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管理。良好的管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普普通通的企业中创造财富。故买股票一定要买管理良好的公司的股票。

综合以上各点,作为散户,我们可以向大户或富豪学习创富之道:

(1)好的股票是好的资产,买好的资产就是买好的事业,买好的事业可以创富。视股票为赌桌上的筹码,不但不可以创富,反而会使你破产。
(2)长期投资是创富正途,但只有有成长潜能的企业,才值得长期投资。富豪都是靠投资于成长企业致富的。
(3)买1000股和买100万股的投资原则是一样的。若公司业绩表现标青,大户和小户同沾雨露。
(4)财富创自普通的、古老的行业,管理是成败关键。投资者只要从普通行业中,选出管理良好的公司,买进其股票即可致富,无须到处找新奇的企业来投资。新奇的企业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并不多,散户无须去买 不必要的风险。

富豪榜上,都是拥有百亿令吉财富的巨子,散户只要取得他们万分之一的成就,就是“百万富豪”了。

有志者,百万不是梦。

你會是超級富豪嗎?

· 投資致富
2010-06-21 09:23

真正的財富是甚麼?也許你沒有富爸爸,沒有可減少奮鬥20年的終身伴侶,但懂得人情學,一樣可以得到貴人或多方相助。

創造財富,不等於創造收入,創造真正財富的唯一方式是“杠杆”你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因而10小時的工作可帶來100小時,甚至1000小時的報酬。

本週《財富焦點》與你一起揭開學富、創富與享富三階段的奧秘,就如人生追求財富的三部曲。
其實,每個階段需要不一樣的智慧與準備。

35歲前的學富期,重點在“學”、不在“富”,這個時期要像樹根一樣,全力吸收生命的養,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致富方法。36歲至55歲的創富期,成功關鍵在於勇氣與執著,機會來了要牢牢抓住,才能一舉創造財富。55歲後的享富期,人生重心在於善用金錢的力量,把握生命的光和熱,為自己也為社會開創更大的價值。

創造收入是臨時的,你必須要工作,否則你就沒有收入;創造財富卻是永久的,富人變得更富是因為他們透過長期投資,而獲得杠杆推力。

白手起家的富豪們是藉以下的這些特質開始經營規劃屬於他們的璀璨人生,躋身成為“有錢人”行列。現在,想致富的你別再裹足不前,快點以這些特質為目標,積極邁步向前改變,做個快活新富族!

特質1:不變的決斷力
有錢人認為自己有很大的主控權,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選擇為錢辛苦或是前途茫茫,因此一旦遇到不能賺大錢時,不會一味“責怪”經濟不景氣、股市低迷,也不會“抱怨”周遭人事物不如他意,更不會在沒賺錢時,就將事情合理化,說些“錢不是真的很重要”之類的喪氣話。

特質2:持續夢想的創造力
有錢人知道只要一點創意,就可以想辦法擁有穿越現實與夢想這兩個世界裡最美好的部份,不讓自己侷限在“有錢人該怎麼做”的框架裡。

特質3:不斷增加學習力
如果你繼續做你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做的事,你就會繼續得到你一直以來所得到的東西。其實只有透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增加自己的存在價值,提昇個人能力。

特質4:堅強的行動力
如果你只願意做輕鬆的事,人生就會困難重重;但如果你願意做困難的事,那麼人生就會變得輕鬆。

特質5:遠大的構想力
有錢人認為小小的想法和小小的行動,只會導致貧窮和缺乏成就感,只有遠大的想法,才能擁有金錢和生命的意義。

10種心態讓有錢人更有錢

現今通貨膨脹日趨嚴重,加上股市低迷、存款利率低、薪資零成長,很多民眾感到日子越來越難過。其實,若你想當個快活新富族,除了學習上述的有錢人特質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拋開窮人心態!”,才能迅速向貧窮說再見!

心態1:有錢人賺錢是為了讓生活更有樂趣
有些人總消極地認為想要有錢,就必須像條狗般工作,那麼人生有何樂趣?這種觀念成了大部份人無法成為有錢人的阻礙,對有錢人來說,他們認為賺更多錢,可以讓生活更有樂趣。

心態2:有錢人總是抓住機會想辦法成功
有錢人會為自己生活中的結果負責,而他們的行動總是基於這個想法:“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會通的出路。”他們期待成功,對自己的能力和創意充滿信心,即使遇到瓶頸,也可以找到其他方法來解決。

心態3;有錢人用自己的事業賺錢
“穩定的薪水”這個概念,往往會阻礙你賺更多錢。有錢人通常會在某種形式上擁有自己的事業,讓人替他賺錢,再用錢滾錢,從利潤中賺得自己的收入。

心態4:有錢人模仿成功人士成功法則
窮人會用憎惡、嫉妒卻又羨慕的態度看待別人的成功。事實上,憎恨有錢人只能讓你繼續保持貧窮;而模仿有錢人的成功法則,才是讓你成為有錢人的最佳捷徑。

心態5:有錢人相信物以類聚
有錢人通常會將其他成功人士當作激勵自己成長的動力,並,告訴自己:“如果他們做得到,我也可以。”因此,他們喜歡接近有錢人,學習他們的優點和長處。

心態6:有錢人不吝於推銷自己
厭倦或害怕行銷自己,是最容易阻礙成功的絆石,對於宣傳和銷售有困難的人,通常不怎麼富有,因為如果你不願讓別人認識、瞭解你,又如何能要求他人發覺你的長處?

心態7:有錢人的想法正面積極
有些人做事是為了求生存和保住安全感,一般人對錢沒有急迫感,但真正的有錢人會想追求擁有大量的財富,他們認為一個人有強烈意念想賺入足夠的錢,就會得到那些錢。

心態8:有錢人賺的是財富淨值
談到錢,一般人通常都會問:“你賺多少?”,卻很少聽到人問:“你的淨值是多少?”所謂淨值,是指你所擁有的全部東西的財務價值,也是衡量財富的真正標準,而非工作收入。通常有錢人會憑自己的實力努力賺錢,並以儲蓄、投資來增加財富淨值,而窮人則常侷限在原有生活的穩定框架中,不敢挑戰要求能力高、薪水相對較高的工作。

心態9:有錢人懂得錢滾錢道理
有錢人管理金錢的習慣和窮人不同,窮人常會說:“等我有了很多錢,我就會開始管理錢。”然而,有錢人的觀念卻是“在我開始管理錢之後,我就會有很多的錢。”換句話說,窮人往往沒有存錢與投資的概念和方法。

心態10:有錢人運用錢滾錢原理
以往我們總認為“一塊錢的工作換一塊錢的酬勞。”這句話並沒錯,只不過忘了告訴你該如何處理那“一塊錢的酬勞”。只要懂得如何處理那一塊錢,將它轉為儲蓄或投資,就能讓你從辛苦工作,邁向聰明工作,甚至讓錢為你工作,一步步累積財富淨值。

向有錢人看齊

許多人在尚未致富前,就想要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深究其未能致富的原因在於:不敢放膽追求夢想、不願活在當下。讓我們再仔細想想,這不正是富人創造財富、面對人生的“心態”嗎?
想啟動快樂富足的能力,邁向有錢人的行列嗎?請你跟著以下3項步驟,一步步進行,讓你成為有錢人!

步驟1:拋開舊有思維
拋開心中的自我瓶頸吧!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你可以經由重新“探索自我”、“改造自我”,發現新的方法成功致富。如果你能從現在就開始行動,相信在10年之內,就能達到富足一生的境界。

步驟2:檢視現有概況
這包括現階段的資產與負債狀況、收入與支出的現金流、職業及家庭成員的概況等。不過,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能夠承受的風險、追求的報酬也不盡相同,因此投資者應該先檢視自身年齡、性格、風險承受度、家庭財務狀況、理財目標、投資期限,並找出資產配置的財務資源,再訂出投資目標,以便能累積財富。

步驟3:願意改變現況
追求富足的人,應該視“改變”為常態,擁有“彈性”的思想、眼界與態度,才能輕鬆自如地活在當下。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根據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享有對等的成果,絕對沒有不快樂和不滿足的理由。

成功之道

大多數的人都想成功,那麼成功的要素是什麼?如何才會成功?單靠勤力是否可以成功?是知識?是聰明?是天份?還是什麼?

假如你將字母 A 到 Z 分別以數字代表,即 A 代表 1、B 代表 2,如此類推,直到 Z 代表 26,或許你會得到些啟示。

成功是否靠聰明 (SMART)?我們將 SMART 計計分,SMART = 19+13+1+18+20= 71 ,原來聰明只有 71 分。

那麼知識 ( KNOWLEDGE ) 呢?知識值 96 分。同樣的計算方法,我們發現:

勤力 (HARDWORK) 得到 98 分;
態度 (ATTITUDE) 則是 100 分。

正確的態度是你成功的鑰匙,不過有東西跟態度一樣重要 (又是 100 分),那就是 ~

DO IT NOW ! 立即行動 !

正確的態度加上立即行動就值 200 分了,加油!

Sunday, May 30, 2010

理财有道: 理财真谛:先分配

2010/04/08 10:36:37 AM
●黄凯顺

巴菲特有句名言道:“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理财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让我们似懂非懂地跟上潮流,加入“理财”的行列。有些人会说理财不外乎买了保险、基金、股票等的金融产品就了事了吗?

还不是到处都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吗?在理财风气普遍的社会中,几乎人人都参与其中。

弄清目标

大家都在理财,有的人越理越好;有的人不理则已,一理之下越发不可收拾的原因。有人透过投资积累财富,有人因为投资血本无归,到底是产品还是理财者本身的问题?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理财者还未弄清楚自己的目标以前就迫不及待地起跑,结果往往踏上错误的道路还不知情。漫无目的地跑,到头来不但只浪费了青春,也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我们每天都在“理财”。理财就是处理钱财。只要你有一点钱,做了运用处理,就是理财。理财者的分别在于有人理得好,有人理得不好。学习理财的黄金时刻是当我们开始接触金钱、运用金钱的时候。具体而言就是小时候父母给予孩子零用钱时就应该引导孩子将金钱有效地分配与应用。

此外,理财和金钱的数目是不相关的。因为理财的目的在于透过管理金钱,有效地完成人生各阶段的财务目标,以达到经济独立。不管收入的多寡,理财所贯彻的原则是“先分配,后花费”,即将每月收入按2116的比例分配致各大领域。

策略配置生活层面

此分配法的目的在于将收入平均且有策略地配置在我们生活的各大层面,兼顾现在与日后的消费需要,做到真正的精明理财,“金”算未来。

谈及理财,自然少不了投资这项举足轻重的事项。牵涉投资就一定会有风险。然而,许多投资者往往在投资时只要回酬,不要风险,也不愿下苦功学习。

他们到处打听风声,唯利是图,哪里有“高回酬,低风险”的投资就跳进去。其实,投资所注重的是寻找有生产性的管道,让钱有效率地为我们工作,让我们经济独立之时能带来源源不绝的非工作收入,不至于“停手就停口”。

这并不是投机取巧就能如愿,还得要我们先从掌握投资管道开始,一步一脚印透过时间与经验的洗礼才能在投资上有理想的表现。

只投资了解管道

紧记:成功投资的第一法则——不可失败,第二——还是不可失败。要有成功的投资,必须只投资我们了解及掌握的管道,而掌握的方法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投资也如同其他事情——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理财是一种生命。金钱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解决财务上的捆绑,人生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丰盛的生命,绽放出人生的色彩。问题在于今天的你踏出理财的第一步了吗?

理财有道: 理财=刻苦耐劳?

2010/05/13 10:17:53 AM
●黄凯顺

许多人以为善于理财的人必须的精打细算、勒紧腰带,尽一切可能过着最朴素甚至寒酸的生活,否则,便称不上是“理财高手”。

因此,对于出外用餐、逛街消费、买奢侈品、旅行等的生活享受一律视为不会理财的“罪过”表现。

因此,想为自己的享乐花钱时会感到内疚,花了也心有余悸,守着钱财却眼看别人享受时却又心里不平衡,这样理财生活岂非很痛苦? 理财,其实是教导人们如何“开心”花钱的一种消费艺术。

没有事先分配

不论是何种消费的性质,问题并不在于消费本身,人们之所以会将这些举动和“乱花钱”、“财务问题”画上等号,无非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没有事先分配便茫茫然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所导致。

如各位也想体验如何能花得开心,买得安心的乐趣,就必须为这改变先付上小小的代价,因为日后所得的收入是必须严守“先分配,后花费”的理财原则。

此原则更可简化为“2116”的“四字真言”即:20%经济独立、10%保险规划、10%孩子教育、60%基本生活开销(包括上述所提及的用餐、旅行、逛街、奢侈品等项目)。

理守财两码事

无论家庭收入多寡,都可按此百分比给予配置。当该投资、短期储蓄、保障的部分都各就各位了,剩余用在日常生活的钱就应该花得潇洒、逍遥自在的去享受一番。

这就是理财的第二原则:“该省的一分也不花,该花的一分也不省;”。如果你的60%分配确实可以让你享受优质生活的乐趣且还绰绰有余,你又何必去苦思冥想要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符合“刻苦耐劳”的标准?

如果你纯粹是为了能省就省,毫无目标地刻苦耐劳,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应有的生活水平,金钱因只有进没有出而越积越多,那么你已不知不觉成为名副其实的“守财奴”了。但理财和守财是两码子的事,真正会理财的人是开心的,会分配的人花钱时是无忧无虑的。

守财的人却是很难开心的,因为这些人不顺应能力内自然的消费需要,只要求坚守自己的钱财,金钱也因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苦了自己,也苦了金钱。

一个家庭只要有符合上述的情况,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不能符合别人眼中的“理财”标准、而放弃现今的消费习惯。

量力而为 量入为出

教导孩子方面该强调的是量力而为,量入为出的道理,让孩子首先认识到每个人的消费能力都是有局限的事实。进而引导他们从小学习分辨“想要”和“需要”,在能力范围内发挥他们精明消费的艺术。

当然,刻苦耐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尤其是处身在现今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社会,刻苦耐劳的精神不知是有效制止贪念及欲望的心灵药石也是日后创业打拼及为自己长远财务目标积累财富的制胜因素。

孩子适时体验

因此,除了教育孩子理财,父母也应当善用一些日常的生活教育去让孩子适时体验这口良药,让他们体验以平常心看待欲望与物质的追求以免日后掉入无底的消费陷阱,不能自拔。

因为,一个人的财力是有局限的,而欲望却是可以在电光火石之间迅速膨胀的,学习控制心念远胜于控制钱财的效果。

最后,许多消费事项本身并无好坏或适合不适合之分,只要将消费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则人人都能活得更自在、丰盛且享受到金钱的价值。

累積財富‧聚沙成塔

· 投資致富
2010-05-17 11:10

累積財富,定存和定投是必須的,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每個月發工資後要立即積累起來20%以上,一部份定存,一部份定投基金,堅持不懈必有收穫。半途而廢是不能實現財富的積累的。
我是從高中時代開始儲蓄的,那時每年能得到50元的獎學金,我全部存了定期。到大學畢業,工作,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儲蓄的習慣,受益匪淺。

勿動用儲蓄資金
只有一定數量的金融資產,經過一定時間的運作才能看到收益和效果,中途經常改變計劃,往往會半途而廢。
我的儲蓄計劃是專款專用,如教育金賬戶,養老金賬戶,備用金賬戶、夢想賬戶等。

制定理財目標及時落實
所謂理財目標,就是當這些資產積累到能實現理財目標的時候,就應該變現、落實,提昇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質量。如購房、買車、旅遊計劃、購買自己心儀的物品等等。
理財是為了提昇我們的生活質量,一味積累不及時落實理財目標,資產規模會像坐電梯一樣上下幾個來回,空歡喜一場。

眼界和毅力的重要性
眼界和毅力,對一個投資者而言,則是比黃金和珠寶更為可貴的資產。這個是我欠缺的,從2000年入市以來,經常頻繁操作,收益甚少。現在的我總結了經驗教訓,已經開始有點進步了。

只做自己能把握的交易模式
不要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我曾經因為辭職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賦閒在家的我對甚麼都感興趣,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等樣樣都想嘗試,結果可想而知。我的交易有時一天操作十幾次,開始是盈利,最後以虧損告終。股票被套牢至今。
通過反思,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謂術業有專攻,投資要做自己熟悉的領域獲勝的幾率才大。

用資產配置分散投資
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資金,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全球經濟在去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歐美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企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就業形勢嚴峻等挑戰,通過份析,我採取穩健防守的投資策略,現金為王,用部份資金配置一些優質藍籌股。

練就幸福理財的功夫
聰明的理財人,必須練就幸福理財的功夫,讓自己在積累財富的同時,也積累幸福,保持良好的心態,知足常樂。這些年的理財之路,有成功有失敗,但充滿了喜悅和樂趣,我想這是因為我的期望值不高,心態比較好的原因。

均衡發展5財富價值

· 投資致富
2010-05-17 14:31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各種財富,亦對生命有很多假設,這些假設合起來就成為一般人所指的“價值體系”。筆者將人生財富的價值體系組合了5個價值戶頭,分別是知識、物質(包括金錢)、健康、人際關係及心靈,真正擁有財富的人應該擁有這5個滿滿的價值戶頭。

人出生時這5個戶頭原是空的,隨著生命不斷成長,便按不同的速度增加價值。有些孩子在物質,甚至知識、健康等戶頭裡載得較滿;有些孩子則在人際關係或心靈戶頭上相對較滿。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或會過份追求物質或知識,當這兩個戶頭有所進賬,相對就忽略了健康、人際關係或心靈戶頭的增值,甚至會出現“價值轉移”的情況,漸漸減低其餘戶頭內裡的價值,那時候,我們便容易病倒,與人不和,甚至心靈上出現空虛的感覺,這是人生常見的現象。

所以在我們的生命中,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尋找及發掘人生財富的寶藏在哪裡,儘量保持5個價值戶頭平均,當價值轉移的傾向不會呈現一面倒,我們才能擁有真正快樂。

明白以上概念後,我們大體明白擁有金錢(物質)並非代表擁有真正財富。在生命中,仍有知識、健康、人際關係及心靈以外有價值的元素,同樣需要我們好好地珍惜及增值。

理財教育只是生命中多種價值教育的一部份,而非價值全部,若要生命中擁有真正的財富,我們就要好好持平看待這5個價值戶頭,令它們經常處於“常滿”的境界呢!

為什麼?

窮人總愛問「為什麼」(Why),富人則問「怎樣」(How)。

窮人總愛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總是這麼不幸?為什麼我沒有錢?為什麼我每天做足十二個鐘頭?」

富人則問:「怎樣可以創造更多非工資收入?怎樣創造更多的財富?怎樣付出更少的工作時間而得到更大的自由 .....」

當你問你的下屬:「為什麼你遲到?」「為什麼你交不出成績?」你會得到一大堆籍口作回應,所以你應該問:「下次你怎樣做可以確保你能準時?」「你怎樣做可以提升你的成績?」

「為什麼」幫你找出籍口,「怎樣」幫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复利的报酬率

先理财,后投资,这是致富必经之路!

因为我们必须要懂得理财,才懂得保住赚来的钱,有了一笔钱后,我们才可以投资。

一个打工仔,他懂得理财,很自律的节省了一笔钱。他也知道复利的作用,于是他打算拿这笔钱出来投资……

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忽略:投资一定有风险!因为未来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完全估计得到。我们不能百分百地肯定,我们的投资每年都会有20%的平均报酬率。

他可以选择不再和别人打工了,自己出来做生意。可是如果生愿失败了,他就亏掉那笔钱,连之前那份工作也丢了。

他可以选择买一间店铺,然后出租给别人。可是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好,没有人以高价跟他买,也没有人跟他租,那么报酬率就是0%,如何能够致富?

他可以选择买一些股票或信托基金。可是如果股票市场不好,或者是上市公司倒闭,分分钟股票证书也变成废纸一张!

理财,需要自律;复利的作用,需要一段长的时间,需要等。这两点,只要有耐心,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这个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这完全不受个人控制。要不然的话,这个世界的百万富翁肯定比现在多很多。

那么,如何可以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呢?

这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学习,去观察,慢慢累计经验,才可以做到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

人的时间有限,所以只选择学习一样“复制机”——股票。

因为买股票不需要庞大资金,而且很轻易的就可以买进,手续方便。

希望可以一起学习如何在股市里维持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

一路顺风……

理财致富的公式:复利

想要致富,就先要明白复利的作用!

简单来说,复利就是从1复制变成2,再从2复制变成4,再从4复制变成8……一直复制下去。别看它复制一次只是增加一倍而已,如果连续复制10次,就从1变成1024。如果连续复制20次,就从1变成524288。也就是说你只要拿出1令吉,然后复制20次,你就拥有50万令吉,你要吗?

难怪爱因斯坦也要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复利,是世界8大奇观!”

相信很多人都想问:市场上真的有可以将金钱复制的“复制机”吗?

有,就是“投资”。

1:自己做生意,小有小做,大有大做。
2:投资房地产。
3:投资股票,信托基金等金融投资工具。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有投资,就一定有风险。自己做生意,不一定可以成功;花一笔钱投资房地产,不一定可以得到回酬;投资股票也是一样,不一定可以得到回酬,分分钟亏本。

反过来,如果没有投资,每年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存进银行长期储蓄户口拿利息,肯定没有风险,肯定不会亏本。错!将钱长期放在银行户口里,也有风险,就是没有机会致富的风险!

自己做生意,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也许两年就可以回本,也就是说两年就复制一次。

投资房地产,30年前买的双层排屋,8千令吉,今天也许值25万,也就是说30年复制了5次,每6年复制一次。(8>>16>>32>>64>>128>>256)

投资股票,也许刚好明年大牛出现,短短一年里,就复制了一次。

反过来,如果将钱放在银行户口里,假设每年4%的利息,那么25年你的钱才得以复制一次,请问你一生里有多少个25年呢?

所以,要致富,就一定要敢于投资!因为只有投资,你才有机会在你的人生中,看到你自己的钱不断地在复制中,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理财致富的武器:自律

条条道路通罗马,致富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有人投资股票而致富,有人辛辛苦苦创业而致富,有人成功建立“百万直销网”而致富,有人中“马票”而致富……

表面上看来,致富的门路很多,但是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共同的“致富武器”呢?

在看看身边的朋友,不难发现,多数人都很重视收入,也就是每个月赚多少钱?

一有钱,就购物,买新衣,换新手机,买新车,买房子……钱不够的时候就贷款,因为觉得很快就可以赚回钱来偿还。结果到最后,虽然年收入超过一百千,两百千,依然是没有什么财富!

为什么呢?

因为忽略了理财的唯一武器:自律!

工作或做生意赚钱,应该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得到,但是如果无法保住赚来的钱,那么最后还是没有钱!要保住赚回来的钱,就需要自律,没有了理财的自律,不管如何,到头来还是空欢喜一常。

因为,投资致富不但需要赚钱,而且更需要保住赚来的钱,再用这笔钱来做投资。

所以,不管是通过什么方法赚钱,赚得多,赚得少,理财自律都是最终致富的武器。所以要常常将理财武器带在身边,至少当想要买新衣,换新手机,或买新车的时候,会再三思而后行!

理财最重要的一句名言:人的需要不多,想要的却太多。

财务自由 多少钱才够?

2010/04/19 4:06:00 PM
●张力(文摘自《华尔街日报》)

工作中我们最早学到的就是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如果目标设立得不合适,我们就会误入歧途,离目标越来越远。

另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希望在此提供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在财务自由的众多讨论和误解中,最常见到的问题是: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

这既是一个非常简单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指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每年靠投资收益就能维持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看似简单的定义实际上却很复杂,因为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定义非常不同。

理想生活每人不同

由于对生活的要求不同、居住地不同、生活成本不同、家庭构成不同,所需要的金钱数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很多人之所以纠结于“多少钱才够”这个问题,还在于太多人把“财务自由”和“年轻退休”联系在一起,把“年轻退休”而不是“财务自由”当成了目标。

因为在他们看来,财务自由就是为了能在年轻时退休。然后,他们不停地计算、讨论,甘愿在退休后长期降低生活水准,甚至不顾一切地拼命挣钱,就是为了实现“年轻退休”这一梦想。

年轻退休不恰当

以我们的经验和思考来看,年轻退休不是一个恰当的目标。

首先,现代社会在不断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就是生存越来越不容易。即使个人的欲望和花费不变,生活成本也会不断增加。

生活成本增加

此外,人在工作时的花费和完全不工作时的花费是有差别的。那些积累的财富足以保证一辈子,甚至后代都“够花”的人,永远是极少数。更何况,我们的欲望还会变化。

其次,即使钱真得“够花”,生活也不是有了钱就可以的。我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够花之后,还会有很多精神追求,例如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欲望满足 将陷无聊境地

对于女性来说,很多价值可以在家庭实现,例如养育好孩子、照顾好家庭,都很有成就感。但对于男性来说,很多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而不是靠安逸来实现的。

“自由”看起来是很诱人的字眼,但人也有逃避自由的本能和倾向。关于这个问题,马斯洛和弗洛姆等著名心理学家都有经典的论述。

劳动成精神需要

欲望满足之后,人通常会陷入无聊的境地。实现年轻退休目标的人在过上了理想生活后,刚开始都会非常地满足和快乐,但不久就会沦入无聊的状态。我们会陷入叔本华提到的“意欲和人生之间的痛苦”:目标没有满足时,我们痛苦;满足目标后,我们无聊。

在接触到的有年轻退休经历的人中,通常一两年后都会重返社会。有人实现理想后,打了一年的高尔夫球,最后又精神百倍地经营自己的公司去了;有人去做了一年义工,又兴高采烈地去做高管了;有人在家带了一年孩子,还有人镀金后满世界溜达,但最后无一例外都重返社会“劳动”去了。这时候,劳动已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迫切需要,成了“第一需要”,而不再是养家糊口的无奈。

生活 是习惯和惯性

另外,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习惯和惯性。策马奔驰在草原上的图景,只是在想象中很美好。

真要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人去过这种生活,多数人很快会疯掉的。

生活很多时候是个讽刺。那些混日子、不好好工作、不好好规划而梦想年轻就退休以逃避残酷现实的人,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而能做到年轻退休的人通常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工作高强度高收入;性格积极进取;自我管理和执行力超强;重返社会很有资本,休息一段后人不会“废掉”。

这样的人能否“安享”年轻就退休的生活呢?即使是非常充实且有意义的退休生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投资理财幸福密码

人人都祈求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大明星刘德华和舒淇在爱情喜剧电影《游龙戏凤》里说:“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身份悬殊的两对恋人,在克服各自心理障碍之后,勇敢交往,最终都获得梦寐以求的幸福。

追求幸福不止靠努力,心态也非常重要。我们投资理财的目的是获得更多财富,让自己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专家理财,分散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能获得众多居民的青睐,也源于这种对幸福的追求。

可惜的是,很多人持有基金后总是患得患失,急躁不安,渴望快速赢利而害怕短期下跌,频繁交易得不偿失,结果反而距离幸福越来越远。

基金理财应定位于长线,追求的是长期持续的稳健投资回报,不该对投资报酬率抱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动不动就要求获取翻番超额收益的投资者,是很难有稳定的幸福感。

摆脱市场震荡波动对幸福感影响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拉长自己的投资理财周期。

拉长投资理财周期

有调查证明,投资期间多在半年以下很少达到3年以上的短线投资者,大多数都自我感觉不幸福;而把投资期限拉长到3年至5年乃至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者,幸福感都较为明显和强烈。

怎么做才能成为幸福的基金持有人?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少交易次数、以长期投资心态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幸福感是最高的。

归根结底,幸福投资才是成功投资。请不要忘记,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投资者的人生及家庭更为幸福,单纯的财富追逐并不会为你带来持久的幸福快乐。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幸福的投资者,那就请时刻牢记投资理财的“幸福密码”:不要时刻关注涨跌,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这样投资会更轻松更愉悦,也更容易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人生的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

李财有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0/04/19 4:05:59 PM
●李孙耀(作者为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有一位年轻人问我:白手起家是神话吗?现在的社会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他觉得自己没有机会了,因为他只是个上班族,除了要应付日常的生活费,还有贷学金和汽车贷款要供,连生活都成问题了,哪里还有发达的机会?

这是现实的问题,很多人都处在相同的困境,但是,如果想要发达,还是要克服这些问题。

理财致富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储蓄,投资,然后耐心的等它开花结果。

首先是储蓄,如果你无法过节俭的生活,你就无法存钱,所以,理财致富的最具本条件就是:节俭。

尤其是开始阶段节俭更为重要,只有培养节俭的生活方式,才会有余钱来储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你不可能一面过奢侈的生活,一面又有大把的钱可以供储蓄。

当然,如果你是高薪一族,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高薪的打工皇帝。

认真储蓄

身为普通的打工一族,如果你想要发达,你就要先存一笔钱,这是最起码的条件。如果你身无分文,就算有大好的机会出现在你眼前,也得白白的让它溜走。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是认真的储蓄,你就是在做准备。

存钱的目的是为了等待投资机会的出现,机会出现了就要敢敢的拿出来投资,然后耐心的等它开花结果,成功往往就是这样而来。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一位商人和我分享他的经验,这是发生在1994年的故事。

1993年是个超级的大牛市,股市从年头的650点狂升到年底的1300点,足足开了一个番。

很可惜,这位商人错过了这次的大牛市,整整的一年,他看着周边的朋友们个个如痴如醉,陶醉在股市中赚钱。他却尽量的克制,不让自己卷入这场疯狂的股市里,他默默地储蓄,耐心的等待,等待机会的出现。

1994年初,炙热的股市终于崩盘了,指数从1300点,暴跌到928点,很多人因此而破产。就在这时候,机会出现了,有一位股友被银行逼仓,被迫把一片土地出让,开价15万令吉,急售。

机不可失

这位商人见机不可失,马上拿出现款把这片土地给买下来。这片土地上面有一排木屋,商人也不急着把土地发展起来,所以就让原有的租户继续的租下去,就这样的又过了十二年。

2006年经济蓬勃,土地周边新建了许多新的店屋,他知道机会成熟了,就决定跟着时势把这片土地给发展起来,他找来一位发展商,以合作的方式发展这片土地。他出土地,发展商负责兴建,一共兴建了4间店屋,双方各拿两间。

结果,他只花了15万令吉就得到了两间完全没有负债的店屋。

今天,有人献价250万令吉要买这两间店屋,但是他并不打算脱售,因为这两间店屋可以给他带来可观的现金流。

节俭上瘾

他告诉我,当年他花15万令吉买这片土地的时候,一辆全新的C款马赛地的价钱是20万令吉。今天,他的土地已经变成了两间,每年可以为他带来十多万令吉租金的店屋,他庆幸当年没有用这笔钱去买马赛地。

他应该还会继续的庆幸下去,因为今天他还是用国产车,还是继续的等待投资机会的出现,原来节俭的习惯染上了,要改也改不掉。

李财有方: 借钱买股票

2010/03/29 3:25:36 PM
●李孙耀 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富时隆综指又突破了1300点,有一位年轻的朋友雀跃万分,因为去年三月他用三块多的价钱买进的顶级手套,一年后的今天已经突破了13令吉,他的纸上盈利已经是1万令吉了。

他问我:股票增值的速度比房地产还要厉害,既然我们可以借钱来买房地产,那么,是否也可以借钱来买股票呢?

他计算过了,如果去年他敢借3万多令吉来买10张顶级手套,今天他就已经净赚了10万令吉。

根据这个逻辑,借钱买股票的确是很吸引人。但是,借钱买股票就是投机,而投机的风险却是难于估计的,就让我讲一则发生在1997年的故事。

1997年初,股市进入疯狂的大牛市,综合指数再次的靠近了1300点,第二交易板的股票更是疯狂,全版的股票竟然没有一只是低过10令吉的价位。

那时候,随便买就随便赚,几乎每个人都赚大钱,去到那里都听到有人高谈阔论股票,人人都成了股票专家。

人人成股票专家

银行和股票行也大开方便之门,鼓励投资者使用按金户口(margin account)来投机,当时的按金户口是提供一对一的便利,借钱给客户去买股票。

有一位资深的投资者,他的投资方法很保守,多年来只是靠投资蓝筹股就给他赚了好多钱,但是,这次的大牛市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他投资的大蓝筹股,比如马银行,马电信,国能等等, 它们的涨幅却远远不如那些第二板的股票。

看到别人投机都赚大钱,而自己的投资却是赚不多,他也忍不住诱惑去开了一个按金户口。他把手上价值200万的蓝筹股都存入户口作为抵押,然后借钱来投机第二板的股票,为了谨慎起见,他不敢动用全部200万的信贷便利,只是动用其中的50万来投机而已。

他认为这样做肯定是很安全了,因为就算股市大跌一半,综合指数从1300点跌到650点,他的按金户口也可以平安无事,而且他也绝不相信综合指数会暴跌到650点,所以他就放胆的去投机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怎样也想不到,1997年中爆发的金融风暴会这么的恐怖,股票竟然可以暴跌八九成,连蓝筹股撑腰的综合指数也会从1300点大跌到260点。

风暴来袭的时候,股市节节败退,第二板的股票跌到粉身碎骨,连带蓝筹股也暴跌了八九成,他的按金户口终于告急了,股票行催债的电话响个不停,他只好四处张罗去填这无底洞,但是还是无济于事。

千万不可玩margin

最后,当按金户口里的股票价值跌到只剩50万时,股票行就悉数把它们砍掉用来抵债,清偿了50万的债务之后,他的200多万也跟着泡汤了。

他的惨痛经验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在当时却是很普遍,几乎每个有玩按金户口的股友都经历了相同惨况,不管你的投资额是多少,只要你敢借钱来买股票,结局都是一样的:全军覆没。

还记得有一位股友感叹地说了一句:记得告诉子孙们,千万不可玩margin。

这就是借钱买股票的可怕。

Monday, March 29, 2010

李财有方: 每天都是星期天

●李孙耀 (作者为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新年就快到了,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赶着回家吃顿团圆饭,然后好好的和家人聚一聚。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特意打电话回家去交待,要侄儿侄女们千万记得,当她的女儿问起:你们是怎样去上学的?

记得要回答是乘搭学巴,不是私家车。

她那4岁的女儿最近在闹别扭,要求爸爸妈妈接送她去上学,她不要搭学巴了。原来幼儿园每天放学都有特别安排,乘搭学巴的排一边,另一边是父母驾车来接送。女儿看到同学们是由父母来接送,而自己却要乘搭学巴,所以就吵着要父母来接送。

但是,父母都是要上班的,如何让女儿明白这道理呢?

无奈,这就是现代的年轻人所面对的问题。

每天都辛勤的工作已经是人们生活的规律了。

天还未亮就起床,天都暗了才到家,这几乎是现代人的生活规律。

这样子的辛勤工作,将来是不是一定能够过好日子?

很少人有勇气去想将来,每个人都只关心现在。

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现在工作得这样辛苦,该想个法子来奖励,奖励自己。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思想:我工作得这样辛苦,非得好好奖励自己不可。

结果,奖励的方法就是拼命的消费。

往往这种奖励性的消费就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消费掉了。

如果辛勤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奖励自己,这不就等于白忙一场?

假如奖励的方法又增加了自己的负债,这岂不是更糟糕的奖励方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的看待自己奖励自己的方法。

最起码我们也不要把增加负债作为奖励自己辛勤工作的方法。

那么,什么才是最佳的奖励方法呢?

世上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大对小,穷对富,成功对失败。

忙碌的工作天对轻松的星期天。

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就是这理由:每个人都期待星期天,讨厌工作天。

所以,辛勤工作后的最佳奖励方法应该是:每天都是星期天。

每天都是星期天?

除非是退休的公务员,或者已经是七老八十了,谁可以过“每天都是星期天”的日子?

看看窗外的小鸟,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再看看家里的小猫,安祥的睡午觉,它们都不需要工作却也能够生活下去。

为什么我们要勤奋的工作?

到底是什么人规定每个人都要工作?

为什么一年只能享有两个星期的年假?

为什么一个星期只有一个星期天?

为什么我不能每天都是星期天?

理由简单,因为我们不是千万富翁,我们没有雄厚的经济能力。

如果我们是千万富翁,通过钱赚钱,我们每年都可以轻易的赚它个百万或者半个百万,那时我们的每一天都可以变成星期天。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勤奋的工作,也已经努力的节俭,而还有供不完的债务,每天都在焦急的等着发薪的日子,你就应该醒悟,你已经被困在经济的囚牢里。

你应该有所改变,以求冲出这个困境,重新追求自由的生活,也就是像富翁般的生活。

不要灰心,富翁并不是从外太空来的,他们也不是高智商的天才,他们之中很多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而已。

不要有错误的想法,以为富翁之所以能成为富翁一定有其超凡的能力,或者有特别好的运气,或者是处于特别好的时机。

其实,大多数的富翁之所以能成为富翁,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累积财富,如何用钱来赚钱而已。

这简简单单的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到的,问题是很多人都不相信致富可以是这样简单的事情。

他们总以为,致富一定是需要复杂的方法,特别的门路,所以非有过人的能力不可。当然,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

其实,致富就是这样的简单:先苦后甜,胆大心细,积少成多.

李财有方:致富三部曲

●李孙耀 (作者为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在今天这个功利社会,致富已经是现代人的奋斗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目标,人们想出种种的方法来赚钱,方法之多不胜枚举。

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个人都拚命的赚钱,都想快点有钱。

但是,今天,依贫富的比率来看,还是穷人多,富人少,可见致富的成功率还是少得可怜。

所以人们都以为,致富既然这样困难,那么肯定的,它必定是门很深奥的学问,所以,非用不寻常的方法才可以达致。

其实不然,真正的致富方法,只是三个步骤而已,那就是:

先苦后甜,胆大心细,积少成多。

这简单的三部曲就是就是许许多多白手起家的富翁的致富方法。

先苦后甜

顾名思义,“先苦后甜”就是把目前想要花的钱押后而已。

要做到“先苦后甜”,首先就要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才可以控制开支,开始存钱。

如果以致富为目标,能够做到“先苦后甜”,比在职业上拼命的往上爬来得重要。

职位越来越高,薪酬也越来越高。但是,薪酬高的人不一定能够比薪酬低的人存更多的钱。如果生活水平也随着薪酬步步高升,结果还是一样的,存不到钱。

唯有能够做到“先苦后甜”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存到钱。

赚五千花五千,赚一万花一万,根本就没有做到“先苦后甜”,当然就存不到钱了!

想要从无到有,就一定要踏出致富的第一步:先苦后甜。

先苦后甜,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执行起来却是辛苦,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更是如此。因为钱花惯了,想存就辛苦了。

辛苦归辛苦。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有决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真正困难的事情是致富的第二步:胆大心细。

胆大心细

“先苦后甜”的目的是为了存钱,存钱的目的是为了投资。

投资讲究的是“胆大心细”。

单单存钱在银行是不可能致富的。

要致富一定要通过投资,要投资就要面对风险,要面对风险就要有胆量。

就是这胆量,决定了许多人的命运。

致富的第二步比第一步来得困难就是因为它需要用到胆量。

但是,单单有胆量也是不能令人致富的。

没有计算清楚就拿出勇气,粗心大意的作出投资,这种纯粹靠运气的投资,不是真正的投资,只能算是投机。

投机不能令人致富。

致富需要的是投资不是投机。

只有 “胆大心细”的人,才有资格作出投资。

只有作出投资,我们才有成功致富的机会。

但是,单单是“先苦后甜”和“胆大心细”还是不够的,要成功致富还是要依靠致富第三部曲: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

投资致富是从无到有,这过程就是“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靠的是时间,也就是耐性。

致富靠的是复利,而复利却需要时间和耐性才可见功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同样的,投资致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缺乏耐性就无法做到“积少成多”,而缺乏耐性又是许多投资人的通病,所以耐性才是致富三部曲中最难的一环。

人生苦短,许多人都以为,如果要等到微小的本钱“积少成多”变成百万,人也差不多到了古稀之年,再多的钱也没用了。

但是请放心,“积少成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这么久。

通过复利的效应让资本开番,只要回酬可观,从无到有,也只是短短的十几年而已。

一张报纸只要摺上42次,它的厚度就可以上到月球,懂得这道理的人就会知道复利的神奇,开番的奥妙。

但是,没有人需要这么多的钱,多到可以上到月球。对许多人而言,有100万令吉已经是足够了。

那么100万令吉的钞票到底有多厚呢?

如果是面值100令吉的钞票,它的厚度也只是区区的1.25米而已,刚好是一个小孩的高度。

理财有道: 财富定义与理财

2010/03/25 2:33:55 PM
●黄凯顺

何为“财富”?是否一定要晋升人称百方,千万富翁的地位才算有“财富”?难道收入较低的人就和财富无缘?

许多持有这种观念的人都犯了理财定义上最大的迷思,终日给自己的理由是因为无财可理,所以不必理财。

每个人每天不论贫富都在理财。因为只要有钱经过我们的手,将它运用或处理后,就已经是在理财。小至生活中琐碎开销,大至购屋买车,这些都是理财的一部份。

量入为出

虽说理财,有人理的好,所以有财富。有人却理不好,白白让财富溜走。前者因为懂得“财富”的定义,所以积极在管理方面着手。后者误解“财富”的定义,只顾拼命赚钱就期望自己的财富因为赚了更多钱而多了起来。

许多人误以为有钱=有财富,故对那些能赚取丰厚收入的人另眼相看,也对自己不能赚取高收入感到与财富无缘,谈到理财便显出消极无奈的态度。

如果事实是那么简单的话,在了解各种原因之前,我们还是得回归到“财富”的定义,财富是指:“让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经济能力。”其方程式乃为

财富=钱的数目

支出

原来钱的数目并不是决定财富的一切,否则没有天文数字收入的我们就永远都无法拥有“财富”,永无翻身之日了。

其实说穿了,财富并没有什么秘密,只要我们懂得量入为出,过着有纪律、有规划的生活再配合理财,懂得平衡“钱的数目”和“支出”,人人一样可以拥有“财富”。

摆脱财务困扰 迈向经济独立

小陈是个中等收入的普通上班族,“金钱的数目”当然不能和贵为天王巨星迈克杰逊比较,但透过规划自己的收入与“支出”,并运用适当的投资策略将金钱用出“质”量后,小陈却能比天王巨星更有“财富”。

财富 = RM100,000 x 125月

RM800

倘若维持上述例子的金钱数目与开支,小陈可以有“生存”125个月的财富。

稳定收入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财富并不取决于赚多少,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生活习惯与管理能力。

“经济独立”后的经济来源来自非工作收入。按照上述例子,所谓的非工作收入(Passive Income)指的是母金(RM100,000)以“钱生钱”的方式投资后所得到的回酬,10%。(可以是租金、股息)。

当你的投资项目可为您带来源源不绝且足以支付你日常生活开销的稳定收入时,你就已经经济独立了。

经济独立后,每年的RM10,000投资收入扣除了RM9,600的每年支出后还有多出RM400。只要此情形能维持下去,各位的“财富”已是到达了“永无止境”的境界。

经济独立的可贺可喜之处不在于不必工作而是摆脱了财务困扰后,人生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等着我们!

财富 = RM100, 000 X10% = RM 10,000

RM800 X12 = RM 9,600

RM10,000,每年投资收入 〉RM9,600,每年支出

财富=“∞” 经济独立

巴比倫首富‧7招教你做有錢人

· 投資致富

2010-01-25 11:54

要致富,先要從基礎的理財智慧著手。《巴比倫巨富――給你的12黃金定律》一書的故事背景為古代的巴比倫,透過巨富傳授脫貧之道,讓讀者看故事學理財。

故事講述巴比倫的國王發現,只有少數懂得如何獲取財富的人壟斷了財富,而一般國民都缺乏有關知識。為了令巴比倫成為世上最富裕的城市,國王找來巴比倫最富有的人阿卡特,向100位老師傳授7個致富方法,再讓那些老師把知識進一步傳授給其他人。

方法1:持續儲蓄

阿卡特指出,任何人只要持續地將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作儲蓄,並作出聰明的投資,就肯定可以創造出一筆可觀的資產。

不過,阿卡特亦指出:“把儲起的資金投資在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上,或強行作出不賺錢的投資,又或過份自信於自己的粗淺經驗,黃金就會棄人遠去。”

方法2:勿亂花費

阿卡特說:“不要把‘必要花費’和‘慾望’混為一每個人都有很多收入無法滿足的慾望,因此
我們需要仔細想一想日常生活習慣中,有哪些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花費其實是可以減省的,從而把支出控制在收入的十分之九之內。

方法3:投資賺錢

阿卡特認為,“擁有一個裝滿黃金的錢包會讓人愉快,但它不會替你賺錢。”

讓儲起來的錢為自己賺錢,才可以建立真正的財富。

方法4:安全投資

“每個擁有黃金的人,總會被眾多機會所誘惑,而這些機會看起來都似乎會讓人賺大錢。”

阿卡特認為,明智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安全,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如期收回所投資的財富,並要在能夠獲得合理利潤的情況下投資。

方法5:購買房子

阿卡特建議擁有財富的人購買自己的房子,因為擁有房子可大大減低租金開銷,讓收入用在享受生活和滿足慾望上。

方法6:未雨綢繆

人人都應該在賺錢能力逐漸減少前,準備好一些足以備用多年的投資或存款,為日後不再年輕,或因離世而無法再照顧家人作好準備。

阿卡特說:“有些人可能會購買房屋和土地……當你出租或變賣,所得的就可以達到確保未來收入這目的。”阿卡特又預期,有朝一日有智慧的人會想出一套保障死者家屬的計劃,人們會定期支付一筆小額款項,而這些錢會累積成一筆可觀的金額給申請人家屬。相信阿卡特所指的,就是保險這現代發明。

方法7:提昇技能

阿卡特表示:“隨著智慧的增長,我們賺得更多。一個人如果對於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他自然會得到豐富的回報。”

要擺脫貧窮的最後一個方法,就是培養自己的能力,令自己變得更有智慧及更有技能。

富人和穷人的分别:坚持到底

试想想……如果我们将全世界的财富集合起来,然后在平均的分配给每个人,那么每个人都得到一样的财富,这个世界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再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呢?

告诉你,十年后,分配财富之前是富人的,又会再次成为富人;而那些分配财富之前是穷人的,都已经变回穷人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处事的方式,有自己花钱的方式。那么,富人与穷人的信念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来看看这则故事(在网络上看过这则故事,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收集起来,可惜,我不知道作者是谁?):

<< 有一个穷人,他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以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奋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吃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一直穷着。>>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又过行动,但是坚持到底却很难。

再想想……富人的信念是什么?穷人的信念又是什么呢?

富人的信念就是坚持到底。不论日子多困难,他都依照原本的计划,一步一步的走,因为他相信自己只要依照计划,迟早会致富!

穷人就是无法坚持到底。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就会开始放弃之前所计划好的一切,开始改变计划来使自己暂时过的好一些,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Sunday, February 28, 2010

理财的六个步骤

[转贴]来源:www.icxo.com

当你开始着手进行财务管理计划时,有六个基本步骤可以协助你更快地掌握要点。刚接触个人理财,也许会觉得这几个步骤既繁,又难以执行,但这些步骤就好比学开车时,驾驶训练班安排的课程,要求你必须背一大堆口诀,当右转时方向盘该打几圈?倒车入库时又该怎么转。等到到你开车得心应手时这些口诀就可以功成身退。理财也是一样,当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不需刻意强记这些步骤它们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不需刻意强记这些步骤它们就成为实际的行动,此时,你就算是具有相当的理财基础了。通过下列六个步骤,可以让你的理财过程有事半功倍之效,避免徒劳无功。

第一步 了解自我

每个理财个体都是唯一的,你有与他人相异的财务目标、财务状况、家庭成员、生活理想、嗜好,甚至与众不同的脾气,以及对风险的看法等等,为了合全家的财务资源能有效运用,因此你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定出全家共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就必须付诸实行,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站在个人理财的起点,你必须了解自己的财务实力、收支状况、理财条件及未来需求等,才能定出合适自己的财务策略,编列预算达成目标。

个人理财是以财务独立为起点,例如一个人刚刚参加工作有自己的收入,可以支配工作所得,这时候他就是一个理财单位。结婚后成为双薪家庭,拥有两份收入,也有家庭的共同目标,例如教养子女、定期旅游等等,因此,了解自我就是清楚你与众不同的财务现状及目标。其次,可支配所得代表个人总收入减去缴给税务部门的各项税额后,可用以自行支配的部分,因为,只有在合法缴税后,才能安心理财。由于个人所得是陆续发生的,如何预估或掌握收入、支出的情形,进而检讨改进,就有赖于平日的财务纪录,就必须先认识个人的财务报表,了解自己的财务实力。

第二步 设定目标

理财如同在大海中航行,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透过财务报表,了解财务资源的多寡及形态,也就是清楚自己驾驶船上的配备;接着你就要以透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描绘属于自己的美丽新世界,也就是说要先了解身处何处,确知所欲何往,以订下理财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必须明确具体地凝聚资讯及资金,才能合财务策略的运用得心应手,缩短达成时日。

第三步 拟定策略

达成财务目标就像障碍赛跑的过程,而策略是达成目标的方法,订下财务目标后,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障碍,因此你必须发挥优点、避开弱点、找到机会、顺应趋势、运用最省时省钱的方式到达终点。“拟定策略”就是找到最有效率的理财方法,以最少的花费,最低的成本达成你的财务目标,这是假定策略的最高指导原则。

第四步 编列预算

找到财务策略之后,你必须更精确地将计划与财务资源配合,而预算是控制目标达成的工具,不管是资金流量的累积、存量的配置,都需要编列预算,让财务目标数量化,然后可以设定逐步达成所需的金额及进度,用预算来控制收入及支出。惟有事前详加规划,才能让财务计划在理发的程序下,顺利达成。

第五步 执行预算

接下来,你可以依照所编列的预算,开始执行工作,但是为求谨慎起见,可以再从第一步骤起做个修订,直到符合理想为止,且随时做财务经录按照进度实行配合计划的进展,才不会偏离目标。

第六步 分析成果

最后一项步骤,就是开始评估整体财务计划的成效。如果对成效不满意,可以按照前表,再重头做一番新的检视,比如:可再增加所得收入,或是节衣缩食减少支出等,然后调整预算表,重新检查是否可达成目标。分析成果的目的,是用来调整长期的财务目标和计划。

理财有道: 你要钱还是财富?

2010/02/25 12:22:00 PM
●黄凯顺

谈及金钱、财富等字眼,你要钱还是要财富?只可选一的话,你会怎样选呢?也许你会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问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其实见怪不怪,许多人确实无法分辨两者的差别,都以为有钱=有财富,所以才导致“多此一问”。

事实上,财富的定义是指能支持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经济能力。因此,用于衡量的标准为天数而非金钱的量。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财富定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但这确实是一个人的财务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观念。

试问各位坐拥百万身家的人算得上有财富吗?也许百万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财务目标,认为只要达到了这笔数目后,生活就可以无忧无虑,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当所赚的钱突破百万大关以后,人们大都会忙着提升现有的生活水准来稿赏自己过去的辛勤奋斗,支出往往也是水涨船高。结果,有了百万身家后,车子起码都要以进口外国车代步才像样。车子升级后,房屋、穿着、饮食方面当然也要同步提升。这样的“升级”费用保守估计都要高达每月2万令吉。

别忘记,以100万来应付2万令吉的每月开支,则只能有支撑50个月的财富。更何况许多人拥有百万身家时,开支又怎能“乖乖”维持在2万令吉呢?

这时,人们对拥有的东西永远觉得不够,每天都有想买东西的新念头,要是开支还要高过2万令吉时,财富的寿命则只会越来越短。因此,贵为“百万富翁”也只能拥有如此短暂的财富。由此例子看来,要有长久的财富似乎一百万也不够,是不是说我们还要去拼命赚更多的钱?

按部就班积累财富

各位聪明的读者,你是否经已看到这其中的奥妙所在?这位朋友如果今天就停止作工,投资却能为他带来每年的非工作收入2万令吉,扣除1万8000后,还剩余2000令吉。

这种情形维持下去的话,这位朋友的财富已达到了“永无止境”的境界,也就是达到到了所谓的经济独立。由这简明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钱财多寡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支出管理及“钱生钱”的投资效率。

然而,社会上以赚钱为目标的人比比皆是。想赚钱的原则一点都没错,问题在于如果人们赚钱只是为了展现自己高人一等及体会有钱的“感觉”,那么到头来就真的是只有“钱”而没有“财富”。因为,人们确实要花费很多钱才能把别人比下去且买到他们要的有钱“感觉”

别忘了财富等于金钱的数目除以支出。如果人们只是很会赚钱,而不懂节制自己的欲望,也没有掌握好投资知识,日益增加的支出将会侵蚀他的财富,不用多久财富将所剩无几。

要是为了表现得出自己很有钱而放纵支出变本加厉到了过分的水平,财富很可能马上烟消云散。反之,懂得投资及管理支出的人才能按部就班积累财富,过着既不守财也不挥霍的生活后让钱为他永久工作,达到经济独立。你的选择是哪一个?

監獄的故事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假如大吉利是,你是其中一位,你會要求什麼?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天生浪漫,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則要求一部能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裡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打火機。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裡還懷著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謝謝你,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十倍,為了表示我的謝意,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啟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跟猶太人學致富>

成功的定義

怎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答案只有你才知道,因為成功是個人化的。

有些人,人生走了一大段日子,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便更不清楚自己的成功為何物.....

與其磋跎歲月浪費時間,倒不如花點時間想想自己對成功的定義。

成功的人生如果能夠與你喜歡的事結合,是最好不過的美事。做你喜歡的事,你會覺得份外起勁、自動自覺、不會拖拖拉拉、不會推三推四找藉口。

有些人以他們現有的東西、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去定義他們的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卻會以他們想要的成功去定義。You must focus on what you want, not what you have.

試想想:
  • 成功對你來說是什麼?
  • 你喜歡什麼?
  • 你做什麼時覺得最起勁、最投入?
  • 你覺得你有什麼潛能?
  • 有什麼地方,你曾經獲得別人的讚賞?

也要想想為何你要你所定義的成功,「為何要成功」有時比「如何能成功」重要,因為「為何要成功」給予你要成功的動力。

要相信你能夠成功,並且

  • 將每天專注於你想要的成功之上
  • 重覆告訴自己想要的東西,告訴自己為何要成功
  • 每天花點時間和心機看看、聽聽、嗅嗅、摸摸、感受一下你的成功。

心智 (Mind)

人,有時只是一個軀殼,我們真正的主人是我們的心智。

我們的心智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也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心智有可能會阻礙你,讓你無法在生活中獲得想要的東西,心智讓你做出不自覺的事。

窮人很想變成有錢人,可是他們的潛意式叫他們不相信自己會變成有錢人,於是他們依舊的窮。很多人希望可以減肥成功,只是他們的心深處並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所以要成功,我們首先要建立和鍛練自己的心智,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對話。

Sunday, January 31, 2010

李财有方: 复利的神奇

2009/12/21 3:02:22 PM ●李孙耀 (作者为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假设有一张超大的报纸,大到无法想象的大,请问要摺几次,它的厚度才可以上到月球?

选择题:A.42次,B.420次,C.4200次。

如果靠直觉来做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会选择C,因为这个数目是最大的了。

为什么要选最大的数目呢?因为直觉告诉我们,报纸的厚度这么薄,而月亮距离我们这远,就算那张超大的报纸摺到上万次,它的厚度也是无法上到月球,既然三个选择题里有一个会是正确的答案,那么选最大的数目准错不了。

可惜,人们的直觉往往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A.42次。

一张报纸只要摺42次,它的厚度就可以上到月球。

可能有人会说:这怎么可能?一张普通的报纸随随便便都可以摺上10次,一张超大的报纸,大到像足球场那么大,或者比足球场还要大上十倍,百倍,要摺它42次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摺了42次它的厚度怎么会上到月球呢?

如果你也是这么的认为,抱歉,你可能致富无望了,因为你不懂得复利的奥妙。

成为真正有钱人

不过别担心,还有机会,只要用心读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领悟到复利的奥妙,懂得复利的奥妙,你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有钱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世上最伟大的神奇就是复利。

什么是复利?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倍数的成长。

从1到2,从2到4,从4到8都是倍数的成长,用中国人打麻将的算法,这就是番。

从1到8就是三个番,从1到32就是五个番,从1到1024就是十个番。

为方便起见,就用十根手指来推算: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简略的说法:只要十个番,1就可以变成1000。

真正的领悟:只要十个番,任何东西都可以成长1000倍。

这就是复利的神奇。

现在就来演算,为什么一张报纸只需要摺42次,它的厚度就可以上到月球。

开始之前,请记住上面所述“复利的神奇”:10个番就可以成长1000倍的道理。

演算如下: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40万公里。

报纸每摺一次,厚度就增加一倍,一张报纸摺了3次它的厚度就有1毫米(mm),这是3个番。

从1毫米到1公尺是1000倍,这是10个番。

从1公尺到1公里也是1000倍,也是10个番。

从1公里到1000公里,也是1000倍,又是10个番。

从1000公里到100万公里,也是1000倍,又是10个番。

但是,从地球到月球只是40万公里,所以可以减掉1个番。

所以,加加减减(3+10+10+10+10-1=42),得到的答案就42次而已。

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开番的奥妙。为方便起见,就用麻将的番来形容成长一倍的复利。

为什么要领悟开番的奥妙,它跟理财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只要懂得让钱财开番,1万开1番就变成2万,1万开10番就变成1000万。看,只要懂得让钱财开番,要成为百万就是这么的简单,只要让钱财开几个番就可以了。

开番果然神奇

猜猜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如果换成1美元的钞票叠在地上,它的厚度是否可以上到月球?

如果它上不到月球,那么我们就不必太灰心,至少以番来计算,我们和比尔盖茨的距离不会差太远,至少不会超过42番。只要我们有1美元,我们和比尔盖茨的距离就不会超过42番。

有朋友告诉我,他有本事在股票市场开番,而且1个月就可以可以开1番。

哇,这么厉害,1个月开1番,那么42个月不就是42番?

如此说来,要超过比尔盖茨不需要3年半。

开番果然是神奇。

李财有方: 神奇的26巴仙

●李孙耀 (作者为大马著名理财专家)

三年开一番和神奇的26巴仙是有关系的。

只要能够取得每年26巴仙的回酬,三年的时间我们的资本就可以开一番!

例子:1000元的投资,每年成长26巴仙。

第1年1000元就变成1260元
第2年1260元就变成1588元
第3年1588元就变成2000元

所以,三年一番就是每年26巴仙的回酬。

那么,如何才能够取得每年26巴仙的回酬呢?

接受事实,每年26巴仙是相当高的回酬,除了股票市场,其他的投资项目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里所指的26巴仙回酬是平均数,也就是说,在一段长时间里,有些年的回酬超过26巴仙,有些年的回酬低过26巴仙。总之在计算成绩的那一年它能够取得每年平均26巴仙的回酬就可以了。

例如:1元的股票,在三年期间上到2元,就是取得了每年平均26巴仙的回酬。不管它是否在第一年从1元跌到五毛钱,然后在第二年又只是盘在五毛钱左右,最后才在第三年从五毛钱回升到2元。

总之,只要在3年其间它能够从1元上到2元就是开了一番,也就是取得了每年平均26巴仙的回酬。

吃过股市苦头的股友可能会反驳说:在一个漫长的熊市,如果是在牛市套牢了,10元股票变成1元都有可能,那里还可以开番?

我的看法是:如果投资方法错误,10元股票变1元是绝对可能的事情。

但是,只要投资方法正确, 1元股票变2元也是绝对可能的事情。


对失败者而言,股票市场就是鳄鱼潭。
对成功者而言,股票市场就是聚宝盆。

对投机者而言,股票市场就像是赌场,是个赌博的好地方。
对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就是个商场,是供投资的好地方。

投机就是拿本钱去赌博,十赌九输,所以把股票当作是赌博的人是输者居多。
投资就是拿本钱做生意,将本求利,所以把股票当作是生意的人是赚多亏少。


在马来西亚的股票市场,投机者是比投资者来得多,所以亏钱的人比赢钱的人多,是意料中的事。

要靠“开番”来致富,就得有正确的观念:买股票是“投资”不是“投机”!

投资是要时间才能够见功效。同样的,开番也是要时间才能够见功效。

所以,唯有投资才能够做到连连开番,而投机是做不到的。

把买股票当作是投资一门生意就是正确的投资思想。

只要做到这一点,再加上耐性和时间,利用“开番”来致富就是简单的事情了!

美国股神华伦巴菲特,就是把买股票当作是投资一门生意。所以在五十多年的投资生涯里他的财富就可以连连开番,别人玩股票是输得焦头烂额,他的财富却是越积越多,今天他的身家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二了,只比比尔盖茨少一点。

股神华伦巴菲特的身家是如何开番的呢?

巴菲特在20岁那年的身家是2万美元,到了70岁那年他的身家是200亿美元。20岁到70岁是50年,2万到200亿的距离是20个番,所以巴菲特的开番速度就是每两年半一个番。(50年 / 20番 = 2.5年)

怎样证明2万到200亿是20 番呢?

很简单,每十番就是一千倍。

2万到2000万是十番,增加了1000倍。

而2000万到200亿也是十番,又增加了1000倍。

所以2万到200亿就是20番。

巴菲特的开番速度是平均每2.5年一个番,换成一年的回酬率大约就是30巴仙。在漫长的50年里可以维持每年平均30 巴仙的回酬率,这成绩就算不是人类的极限,应该也相差不远了。

所以身为投资人我们不必浪费时间去追求每年100巴仙的回酬,那是不实际的。

很多投机者的目标是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赚取100巴仙的回酬,这种成绩肯定是不能长久的。

我们没有股神的功力,所以应该满足于每年平均26巴仙的回酬,也就是三年一个番的目标。

当然,是否有这个能力又是另一回事,至少我们都要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的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