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從窮人到富人,從3步开始!


轟轟烈烈的“理財”旋風已經席捲大街小巷,無論“才”女還是“財”女,似乎有了一個共同的奮鬥目標: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學會管理錢包,做個富女人。

第一步:儲蓄

儲蓄?大部份讀者會質疑,這第一步也太平凡了。沒錯,致富的第一步就是儲蓄,儲蓄未必能成富翁,但不儲蓄絕對成不了富翁的。對於大部份年輕人來說,水電房租、聚會、看電影、買新衣服……不知不覺似乎就沒有了能儲蓄的錢,那怎樣才能存到錢呢?

不妨在每個月發工資時,計算好必須的支出後,將剩餘資產的一部份立即進行銀行定存或者基金定投。若能堅持實施,成效一定會令你大一驚。

第二步:記賬  

明明記得自己這個月只花了140元,而錢包裡卻少了260元,剩下那120元哪裡去了呢?仔細想想,時尚包包、超眩小飾品還有一頓必勝客……不經意間花的一些小錢,最終導致了財富的悄然“蒸發”。

要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在看到自己的小賬本後,聰明的女性會很清晰地判斷出什麼是必要的支出,甚麼是頭腦發熱後的浪費,而在今後消費時加以避免;或者使用信用卡,輕而易舉地追查每一筆花銷的來龍去脈,提醒自己開源節流。總而言之,瞭解自己在投資、儲蓄與消費上的比例,才有助於平衡生活,同時作出明智的投資決定。

第三步:選對投資工具

每月投資500元,多少年後能變成10萬呢?若選擇年投資回報率2%的定存方式需要15年;選擇年投資回報率5%的基金,需要12年;選擇年投資回報率10%的投資工具則只需要10年。可見,如果能選擇正確的投資工具,那麼無疑能大大加快致富的步伐,當然,希望取得高回報的同時,也應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

在國內流行的理財工具中,主要以股票和基金為主,相對股票投資而言,投資基金將錢交給專家進行集合理財,省時省力。基金投資起點僅為100元,那麼也就是說,用100元投資一隻股市的基金就相當於這100元投資了企業。

錢該怎麼花?

有沒有發現你的錢包越來越輕?

有沒有發現你的笑容越來越少?

有沒有發現你的肚腩越來越小?

如果上述答案都是“對”的話,恭喜你患上“經濟衰退憂慮症候群”!
坦白說,目前景氣低迷,政府公佈的通膨數據雖然下滑,許多物價仍沒有下降跡象。安全起見,許多人已經把省儉用、控制花費成為當務之急。

因此,在經濟環境艱困,一定要確實掌握現金流,才能抓準每個月的收支,面臨苦日子到來,以下3個對策可幫助省錢加理債,順利的話甚至可以在逆市成為小富翁哦!

當月支出勿超過月現金流量的40%

每個月支出必須嚴格控管,以月入3000至4000令吉的上班族為例,每月支出最好不要超過1600令吉,而房貸支出部份應維持在月收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上述月薪者房貸負擔頂多750令吉至1000令吉。

還款順序上,從利率高的貸款開始還

首先,將每月支出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然後再檢視手上的每月應該償還的貸款。如果同時積欠房貸、車貸、信用卡費等,應以利率高的信用卡費為優先還款順序,而且每月的還款金額,不能只是繳納最低應繳金額,最好多清償、少欠款。

如果依照上述方法調整卻仍無法減輕財務負擔,則必須再次檢視房貸支出。雖然房貸利率較卡費或車貸低,但是買房子是大宗消費,若花大錢購屋,又向銀行借貸太多,每月的房貸支出,勢必會造成沉重負擔。這時反而應考慮賣掉房子,才能讓自己的財務重擔喘口氣。

勤記帳,依重要性由高而低排列,再由低而高刪去不必要的花費

記帳時,應依各種消費性質做分類,將每項支出列一張表,瞭解自己在衣食住行育樂方面各花了多少錢,做有效的控制。列表時,依重要性由高而低排列,例如房貸、學費等支出,就應列為重要項目;檢討不必要的花費時,則從重要性最低的項目開始刪除。
此外,將每月支出除以30等份,能克制自己每日最多應花費的費用,非必要時,不應超出這個金額。

投資債券良機?

其實,許多人今年投資都蒙受重傷,儘管目前是實際負利率時代,不過還是決定將錢全數存在銀行裡,情願收定存利息。

但是,最近全球金融風暴有逐漸平息跡象,而且在全球央行為救經濟而紛紛採取降息策略下,利息與債券呈反比,因此,許多投資者認為現在正是投資債券的好時點,但是選擇與配置債券是許多人心中疑問。

其實,降息後債券價格將上揚,因此考慮投資債券就得先以各國央行公佈是否降息基本面來判斷。
總的來說,宜先避開升息的國家與區域,選擇降息的國家與地區。目前歐美已開始進入降息的循環,證明已開發國家景氣多已陷入衰退,導致歐美公債多頭可望持續,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已有超跌現象,但短線仍不宜躁進。

對於保守型客戶而言,將手上投資分布於各國或各區域公債型基金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各區域政府債券降息速度及幅度不一,匯率變動也是影響債券型基金績效的重要因素,若擔心自行投資無法掌握降息輪動趨勢的投資人,建議可透過投資全球債券組合型基金的方式做靈活的配置運用。
或者,投資人可提高現金與債券比重,其中又以高評等政府公債與短線超跌的新興市場債券較為看好。

若純以投資債券的資產配置而言,以投資等級債基金為核心配置,約占資產配置80至90%,其中歐美英公債型基金可平均佈局,另外5至10%則搭配少部份看好的強力貨幣債券型基金及全球債券型基金,並保留部份現金等待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進場時機。

由於目前投資歐美國家公債具有獲利潛力,在高收益債方面,目前利差為歷史新高,新興市場債券利差則為6年來新高附近,普遍有超跌現象,但在短線股市氣氛不佳、避險基金賣壓仍重的情況下,仍不宜躁進。

人生3願

做投資,要達成「人生3願--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的境界,不但要做好投資管理,最重要的關鍵,是必須顧好看起來「憨憨」的薪水,看重這個人生最穩定的現金流。

朋友轉寄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賴建誠的「人生3願」文章。12年前,賴教授的兒子賴文在念小學2年級時,要交家庭作業,作文題目是「爸爸的夢想」。結果,學經濟史的賴教授告訴兒子,他有3大夢想:期待自己每天都可以「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

兒子原本以為老爸是在開玩笑,沒想到,作文一交出,不但得到全班最高分,還參賽得獎,12年來,他們父子的故事在網路世界廣為流傳,打動許許多多人。

賴教授的夢想乍看好簡單,要每天做到,還真不容易。套用到此刻的投資市場,如果基金或股票嚴重套牢,你會不會吃不下飯?想著油價、美股大幅波動,你睡得著嗎?想到虧掉的錢,你能不能笑笑繼續投資?

做投資,要達成賴教授「人生3願」的境界,不但要做好投資管理,按照本期主筆吳修辰規畫的封面故事,最重要的關鍵,是必須顧好看起來「憨憨」的薪水,看重這個人生最穩定的現金流。33歲就提前退休的陳族元說:「沒有好好工作,就不可能做好投資!」這句話就讓我印象深刻。

一堂賠掉5成資產的投資課!

2008年對投資人來說真是慘痛的一年,有五萬多位投資人買到「雷曼債券」損失慘重,至今仍找不出解決方案。全球股市的暴跌,基金也受到拖累,無論股票或基金有半數投資人資產平均縮水50﹪。現在就連外幣投資也無法倖免,年初一些外商銀行打出外幣定存利率高的廣告,聲稱定存外幣也算一種投資。但是到10月底五大高息外幣全部貶值2到5成,投資人被套牢約3000億台幣,帳面財富大幅縮減。

在高息外幣中歐元對台幣貶值算是最輕的約貶了14%,英鎊、澳幣、紐幣則分別別虧損了23﹪~39%,最慘的是利率最高的南非幣,今年以來虧損了55﹪,投資人等於賺了8.5%利差,卻有高達55﹪的匯損,二者相抵也將近賠了50﹪。

我的一位學長說:「自己從不亂花錢、不賭博、也時時保持警戒不被詐騙,沒想到卻在投資上災了個大跟斗」,感覺很不值得。我則安慰他,既然錢已經賠掉了,就不要天天自怨自艾,免得又賠上了健康,更划不來。

其實學長的處境是目前許多投資人共同的遭遇,看到自己辛苦一輩子所存下來的資金,在此次股災中一下子就賠掉泰半,而感到不捨。

藝人曹啟泰曾經出過一本「一堂一億六千萬的課」,描寫他熬過好多次根本過不去的三點半,最後終將債務還清的故事,書中的重點是當他受到教訓之後,能確保不再犯錯。

目前投資人無論投資雷曼債券、股票、基金或是外幣,平均都虧損五成以上,等於繳出了50﹪資產當學費。既然學費都繳了,就一定要學到一些經驗!

首先建議投資人在慌亂中一定要穩住,此時任何一個輕易的決定都有可能讓虧損繼續擴大,如果沒有十成十的把握,就一動不如一靜。

前些時候美元走弱,有理專就建議客人將美元轉換到歐元,沒想到一個多月後美元開始走強,歐元卻反轉走弱。如果不搬動還好,如今至少在匯差上又出現虧損。

站在銀行的立場顧客投資什麼都比不動好,只要顧客一進一出銀行就有手續費可賺,靜靜擺放不動,銀行就無利可圖。

所以理專才會不斷建議投資人從A基金換到B基金,從美元轉到歐元…..不過投資人這次要學聰明一點,不要再莫名其妙的被理專牽著鼻子走了。

其次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持股,以過去當紅炸子雞天然資源、原物料基金為例:因全球信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將在未來兩季陸續浮現,極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原物料需求,所以能源類股將陷入中期整理,加上全球股市行情不明,能源類股難有表現。其實原物料已走了5年大多頭,這一次拉回幅度一定不小,所以此類基金逢高宜賣不宜買。最近國內10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就有6家建議天然資源、原物料以及黃金基金的投資人應逢高調節,不要愈攤愈平!

另外就是從不做資產配置的投資人,也要重新省思。投資比重過多者就要贖回一些增加現金持有部位。全部投資股票者,要分散投資標的,至少要有股有債,才能應對未來不確定的走勢。

其實錯誤的投資比不投資還糟。不投資頂多是賺不到,錯誤的投資所造成的虧損,讓投資人更難以承受,希望這堂資產50%的投資課,學費沒有白繳!

股市沒有免費的午餐

一般上,我們到購物中心電視機、洗衣機,甚至買衣服、買鞋子,總是精挑細選,看價格、看品牌、看質量、辨真偽等,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用較的價格,買到較好的物品。

但是散戶買股票的時候,一出手就幾千幾萬,卻非常草率,買進一些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一聽到“貼士”,就盲目搶進,這是令人難於理解的事。

股友隨波逐流,盲目跟風,搶進價位很高的股票而造成虧損。

股票投資是一種綜合性,鬥心、鬥智、鬥勇,高收蓋高風險的經濟活動。股票就好像游泳,如果你對游泳一竅不通,又不願意,也不想耐心加強你的 游泳技術,就奮勇跳進水裡,這樣不只是會嗆水,甚至是會沉沒。

玩股票也一樣,如果不把基本功練好,盲目地投進股海與搏鬥,必然成為股市的犧牲品。投資人想在股市上錢,必須先學習股票投資知識,知識是可以從傳授和學習中獲得的,具備了方方面面的股票投資知識,然後再將資金投進股市,否則,你在股市上靠自己慢慢摸索,所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

進年股市的實質就是投資股票,因此,股票投資的所有問題,最後都要歸結在股票的選擇上。

股票價值是未來各期股息膠蓋的折現值,而股息又來自公司的盈利,所以公司的盈利增長變化就成為影響股票價值以及股票價格的最根本的因素。

選擇了業績優良的股票,投資人可以享受到紅、分息的利益;選擇了價格上的股票,可以賺取股價差額的利潤。

如果投資人選擇劣質股、問題股,就得承擔股價下跌的虧損風險,甚至公司破產倒閉的風險。因此,投資人不能的僥幸的心理,賭它一把的心態來玩股票,而應該是通過認真分析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仔細比較和研判股票的運行軌跡,從中精挑細選有成長潛力、有投資價值的優質股票,特別是作中長線投資,必須重視這一點。

一般上,公司的盈利和股票價格的變動方向是一致的,就是公司盈利增加就預示著股價會上漲;相反的,公司出現虧損,股價遲早要隨之下跌。

因此,投資人應瞭解公司盈利的多,以及未來各季度盈利的預測狀況,如稅前或稅後盈利總額,每股盈利多少?盈利增加或減少,甚至虧損的情況等,必須以這些作為投資決策的基本依據。
投資人不管是選擇股票,還是預測股價,都不能忽略對股票內在價值方分析。
精明投資者怎麼做?

從狹義的觀點來看,公司盈利潛能及公司的內涵實質價格,是影響股價漲跌的兩個重要因素。公司的盈利潛能減弱,派息的可能性也相對減少,精投資人便會換股,轉換更優質的股票。因此,只有派發高股息的股票才會吸引精明人士進場吸購。

公司的內涵實質價格和股票的價格,應該成正比。當內涵實質價格增強,股價便會水漲船高,而當內涵實質價格減弱,股價便會下跌。

俗語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其實這種說法也適用於選股。

想做一個精明的投資人,要想在股市上賺鈔票,就必須認認真真下一點功夫,花一些時間關注公司的經營狀況,看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股票投資是一門學問,牽涉的範圍很廣,必須學很多的東西。投資股票管方式很簡單,但是仍然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不少投資人在股票市場摸爬滾打了好多年,卻依然未得其門而入。

由此可見,學習股票投資知識,積累股市經驗,總結虧損教訓,再加上不斷地實踐,才能在變化多端的股市中求存求勝,眾多的股市新人必須謹記住的是:股市沒有免費的午餐。

Saturday, November 29, 2008

沒錢,問題在習慣!

不論是時尚達人、職場菜鳥,或是卸任立委,雖然他們年紀、職業和工作資歷相仿,但個人累積的財富卻差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財富差距更會拉大,為什麼?關鍵就在「理財習慣」的建立。

隨時可退休 vs. 理財剛起步

她們都是時尚達人 一個累積千萬資產 一個還在學習存錢。為什麼?


我已經存足退休本

小檔案_張筠 [ 隱藏 ]
◎38歲,晶華酒店行銷協理
◎理財年資:9年

最喜歡︰蒐集所有商品折價券和折扣資訊 , 購物前先上網比價,便宜3成才下手

最得意︰定期定額買基金,投資高股息股票 , 從精品業跳槽晶華,公司股票變股后

最大花費︰8成以上薪水用來儲蓄、買基金

新計畫︰老二出生了,要再省一點錢

我正努力存第1桶金

小檔案_劉璟誼 [ 隱藏 ]
◎39歲,麗晶精品行銷經理
◎理財年資:1年

最喜歡︰有設計的高檔精品 , 懂得搭配適合的鞋子、飾品和好包包,顯現品味

最得意︰員工可用折扣價、同業價買當季精品 , 去年,衣服和包包每月買兩次降為一次

最大花費︰8成以上薪水花在生活和購物

新計畫︰努力擠出一點錢買基金,只是看說明書很頭痛


投資賺50萬 vs. 吃50家餐廳

她們都是職場菜鳥 一個月薪存8成 一個卻全部花光光!為什麼?

靠投資理財 賺到50萬元
小檔案_張素菁 [ 隱藏 ]
◎27歲,廣告公司職員
◎理財年資:2年

最愛看︰外幣匯率報價

最得意︰投資澳幣、歐元和美元,3個月就賺20% , 花2小時兼差譯完一集影片,賺800元

最大花費︰8成薪水拿來儲蓄、投資

最常MSN對象︰喜歡投資股票和外幣的學長


把錢「吃」光,集50家餐廳名片
小檔案_李嘉琪 [ 隱藏 ]
◎28歲,出版社s輯
◎理財年資:0年

最愛看︰外國美食+旅遊資訊

最得意︰品嘗過希臘、西班牙和西藏菜 , 排隊2小時,吃一碗近400元的日本冰

最大花費︰6成薪水用來吃美食、買化妝品

最常MSN對象︰網路上的美食部落客

新計畫︰買適合夏天用的包包、化妝品


輕鬆新生活 vs. 辛苦求轉業

他們都是卸任立委 一個輕鬆做股票 一個忙著找工作。為什麼?

靠理財收入,我可以不工作
小檔案_蔡其昌 [ 隱藏 ]
◎40歲,已婚,有1個小孩
◎家庭資產超過3000萬元
◎理財年資:22年

最喜歡︰用錢賺錢,就算沒工作也能有收入 , 搭客運、穿暢貨中心買的Polo衫,戴Puma錶

最得意︰投資的股票和基金上漲,就覺得自己有進步

最大花費︰8成拿去儲蓄、投資

新計畫︰投資股票

快要坐吃山空 我一定要工作
小檔案_謝欣霓 [ 隱藏 ]
◎38歲,已婚,有2個小孩
◎帳戶裡的錢快花光光
◎理財年資:0年

最喜歡︰買好東西,例如朋友送LV吊飾,就買新手機來配 , 搭小黃、穿Prada名牌衣、戴喬治傑生朵蘭錶

最得意︰信用卡一個月刷不到幾萬元,就覺得自己好省

最大花費︰月收入全部拿來消費

新計畫︰再多找幾個主持機會

看完這3組「同學」的對照,你是否發現:不論是時尚達人、職場菜鳥,或是卸任立委,雖然他們年紀、職業和工作資歷相仿,但個人累積的財富卻差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拉長,財富差距更會拉大,為什麼?關鍵就在「理財習慣」的建立。

美國知名理財網站Bankrate.com營運長柯特‧康寧漢(Cotter Cunningham)有一句名言:「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讓你脫離貧窮。」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則以自己親身經歷提醒:「雖然好習慣是勉強來的,但好習慣可以讓你有錢一輩子。」

鞭策自己及早建立理財習慣 才能享受時間複利

財經作家、滙豐前副總裁楊偉凱,在出了《富總裁教你買基金》暢銷書後,不少高中、大學同學重新聯絡,40歲的他最常被同學問的問題是:「我該怎麼理財?」「我要怎麼存退休金?」

楊偉凱細問後發現,大學畢業20多年,有些同學因為覺得自己賺的錢太少,所以從沒去想理財的事;有的則是因為工作忙,自認沒時間去理財;還有的是一開始理財,就大膽投資買股票,因為賠錢遇到挫折,從此不再理財。

不論是不敢想、沒時間或是怕失敗,因為沒有建立長期的理財習慣,楊偉凱說:「他們都錯失了致富的最大本錢,就是時間!」

作家王文華目前是快樂的自由人,每天主持廣播、寫文章、動腦做公益,不必長時間工作,為什麼?因為他擁有一個非常得意的理財帳戶。

這是他在美國念完研究所後,一就業就開立的退休金帳戶,儘管他回到台灣,也未停扣,自己繼續每月固定提撥5%薪水做投資,從未動用。14年下來,已經累積超過新台幣數百萬元的金額,為他富足退休的目標打好基礎!

美國學者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J. Stanley)調查過上萬名百萬美元富翁,其中84%都是從儲蓄和省錢開始;有7成的富翁每周工作55小時,但仍然抽時間做理財規畫;有錢之後一年的生活花費占總財產7%以下,如果他們沒有工作收入,就算坐吃山空,平均也可撐過12年。

如果美國的百萬富翁都還要花時間做理財規畫,平均每天工作可長達10小時的台灣人,怎麼會忙到沒時間檢討一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呢?如果想要致富,請記得,你一定要挪出時間,及早建立自己的理財習慣。

在好的理財習慣尚未建立前,你還得小心,一些壞習慣可能已經上身。周筱玲觀察,很多職場新鮮人或是還在念書的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儲蓄、存錢這些好的理財習慣,反倒學會欠卡債這項美式惡習,結果人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數開始。

王文華則分析,年經人正處於開創階段,很少會去珍惜,而且做事比較急著看結果。例如買了車,就以為自己已經晉身有車階級;揹上名牌包,就以為自己有品味。

問題是,一時的買車、比品味,而沒有趁早存錢,到最後你只剩下隨時間「貶值」的車子和消費品,無財可退休!因此,建議大家,應該先學有錢人致富的理財習慣,長時間用複利去滾動賺錢。至於不是當務之急的比較,就先擱一旁吧!

要建立理財習慣,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強調,理財不是只有投資,而是循序漸進培養「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4個習慣,才能讓你擁有源源不斷的財源。

而在建立習慣之前,必須先定義好自己的欲望,為這欲望設定目標金額 ,「理財是在為你的欲望服務,若沒定義清楚,任何理財都無法符合你的需要。」

好習慣,讓你富一輩子

最近,請了一位投資家來分享他對景氣的觀察。話題從全世界最熱的話題——通貨膨脹開始講起,這位有著億萬身價的投資家告訴我們,他有一個習慣,只要晚上在家講電話,一定會把燈關掉。問他為什麼?答案是省電啊!

講電話關燈,能省多少電?很難計算。不過,投資家說,他的會計有一天幫他去繳電費,赫然發現,老闆家的電費居然比她家還省!這個結論讓投資家很得意,因為數據至少證明:他家的用電習慣真的很不錯,而講電話一定關燈,則是最具代表性的好習慣。

有錢人不只省電,他們更愛的習慣是「省錢」。6月我們專訪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請他為職場新鮮人提供一些建議,告訴大家如何能像他一樣,37歲就提早退休。結果,他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降低物質欲望、少花錢、多存錢。他還指著自己身上Polo衫的小洞,告訴我們,他4、5年才買一次衣服。怎麼樣?夠省吧!

養成好習慣!是父母常常教孩子的一句話。但是,做父母的,有做到嗎?當然,這裡談的不只是省電的好習慣,還包括「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的整套理財習慣。很多人不理財,因為一沒錢、二沒時間,還有人則是誤把投資當理財,結果,因為衝動投資失利,買股票、買基金,套牢賠錢後就從此不再碰。時間一年拖過一年,等到人近中年,小孩要出國念書,才赫然發現錢不夠用。

分析箇中原因,理財書暢銷作家楊偉凱說:「他們都錯失了致富的最大本錢,就是時間!」為此,要提醒大家,趁早養成理財的好習慣,因為這個好習慣隨著時間拉長,真的能讓你富一輩子!

先學理財 再學投資

做投資,你是哪種人?聽明牌、賭運氣;還是學方法、挑工具,要靠長期複利去累積財富。

理性告訴你:該選擇後者。但若沒做好前面談的「理財規畫」,你將和大部分人一樣,把投資當賭博,賺錢是因為運氣好,賠錢則是命不好。

「沒錢,問題在習慣」,曾經提及,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的財富累積4部曲: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前3部曲都屬於「理財」的範疇,最後一部才是做投資:用錢去「滾」錢,讓你的財富累積速度能夠加快。

想要讓你的財富穩定增長,建議你一定要遵循累積財富的4部曲,先學理財,再學投資。

先學 投資的正確觀念

而要踏出成功投資的第1步,避免因為投資錯誤造成財富歸零,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

1.投資必有風險:記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高報酬的商品,一定伴隨著較高的風險。

你不可能只想要報酬,而不去看產品的風險。正因為有風險,建議報酬率的設定必須要合理,一般合理報酬可以依據個人投資屬性與目標年期長短,設定年平均報酬超越定存利率4%~10%為目標。

2.保本也要付代價:有很多商品都強調可以保本,讓你穩賺不賠。但請千萬注意,投資要保本,必須付出「成本」,包括資金的流動性、保值性,很多連動債或儲蓄型保險商品能夠保本,往往都是犧牲流動性換來的,你不能不知道。

3.了解「時間」的威力:長期投資能帶來「複利」效果,在「利滾利」的情況下,時間拉得愈長,效果愈驚人。就像愛因斯坦所說:「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因為你的錢會用幾何級數在增長,要達這個效果,建議投資愈早開始愈好。

存錢就不會虧錢嗎?



「大表哥,你看你看,我終於有了一筆外幣存款了!」薇貞表妹周末來家吃飯時,很高興的拿著存款單對著我說。我心想,這位有多少花多少的月光女,終於在我的不斷嘮叨下開始存錢了,真是好的第一步。

「你看,我好不容易存了3萬元,但是马幣的定存利率實在太低了,所以我挑了一個利率最高的澳幣定存,利息有6%,你看我是不是已經變成精打細算的理財高手了!」薇貞滿臉都是得意的笑容。

「那很不錯喔,恭喜你,踏上成功的第一步。」我笑著對她說,「你知道你當時買澳幣的匯率嗎?」

「蝦米?什麼匯率,澳幣不是很好嗎?很多人都在搶!」薇貞臉部表情頓時有點僵硬。

「你把马幣換成另一種外幣,當然要看看當時的匯率,看你能換多少澳幣,等定存到期後你要再把澳幣換回马幣,也要再計算匯率,最終才知道你究竟是賺是賠?」我簡單的做了說明。

「天啊,我又聽不懂了,你趕快幫我看看,我的匯率如何?」薇貞把定存單一下子塞到我的眼前。

「喔,你是在今年7月時辦的澳幣存款,當時澳幣匯率正好在歷史高點,你這筆投資可能會有一些風險喔?」我拿著定存單沉著的說。

「WHAT?你是說我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開始儲蓄,卻可能虧損?可是定存不就是最穩當的嗎?更何況還有利息。」薇貞臉色開始發白。

「先別急,我們來算一算,同時我也教你怎麼看懂外匯投資。」我拿出紙筆來。 「你看,你這筆投資,當時澳幣兌马幣匯率是一澳元兌2.97元马幣,所以你存了10000元澳幣,換算下就是2.97萬元马幣。因為利息是6%,,所以一年後你會拿回10600元澳幣,對吧。」我把相關的數字一一寫下來。薇貞邊看邊點頭。

「但你知道嗎,最近澳幣對美元大幅貶值,马幣兌美元也有一些貶值,但整體來說澳幣貶幅較大,目前已經變成一澳幣只能兌換2.5马幣了。」我接著說,「我們假設,明年7月定存到期時,澳幣兌马幣的匯率和現在相同,那你可以拿回26500元(10600*2.5),也就是加上利息後,你還比原來的存款金額少了3200元,你的損失幅度是10.7%。」

「怎麼會這樣!怎麼跟我想的都不一樣,我還以為我大約可以賺到近2000元的利息,怎麼反而是本金少了3200元?」薇貞沮喪的說。

「第一次做外幣投資的人往往會有這種問題產生,因為我們購買了另一國的貨幣,所以就有匯率的風險要考慮,才不會賺了利息賠了匯率。」我接著說,「不過,你也不用太擔心,因為一年後澳幣對马幣匯率會怎麼變化,現在還不知道。萬一到時候匯率不好,你可以考慮先以澳幣持有,不立即換回马幣,或是澳幣定存再續存一年,多賺一年利息,並等待更好的匯率,還是有一些變通的方法可以降低風險。」

「你這樣說,我有點了解了。可是,大表哥,投資理財真的不容易,我本來想只要做定存就好,一定最安全,沒想到還是有這麼多的問題要考慮。」薇貞皺著眉說。

「沒錯,理財本來就是要考慮很多層面,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如果你只是存款,那主要是評估利率,利率當然越高越好。但是存款中若有外幣,就一定要考慮匯率。其實,很多時候匯率的影響要比利率高很多,這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但也最難掌握的。」我很老實的回答。 「大表姊,那我要怎麼去判斷匯率會漲會跌,以及它對我投資的影響呢?」薇貞似乎開始對這件事有點興趣了。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容易了解了。比如你最喜歡買的LV包包,這幾年你會發現價格越來越高,許多女生都知道,因為歐元變貴了,所以從歐洲進口的包包價格水漲船高。這就是所謂的歐元升值。」我接著說「但你買的若是美國生產的產品,因為美元相對歐元貶值,可能你就會覺得美國牌子的產品便宜。」

「不過,光這樣考慮還不夠,因為我們都是用新台幣去換,所以還要再看新台幣兌這些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如果新台幣升值幅度高,那相對我們就會覺得買外國東西變便宜,但若新台幣貶值,就會覺得買什麼都變貴了。」我進一步說。

「那我也沒有錯啊,這幾年澳幣一直升值,歐元一直升值,當然應該存澳幣存歐元,為什麼不對?」薇貞很疑惑的問。

「如果你是在三年前存澳幣、存歐元,我就要說你很聰明。因為過去三年來,澳幣與歐元幾乎一直呈現升值走勢,再加上存款利率一直比台幣高出一截,如果過去三年做了這個投資,真的是又保本又賺錢。」我笑著回答。「但現在做就不怎麼聰明,因為澳幣兌美元在今年7月創下近五年新高後,出現了一次重貶的走勢,在短短一二個月內,貶值幅度高達20%,許多人因此蒙受不小損失。」

「怎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造成?」薇貞抓著頭髮,一副搞不懂的模樣。

「原因很複雜,不是單一因素,包括了澳洲產品出口減緩、經濟成長下滑、央行可能要降息、資金可能外流、過去漲幅太高….,很多錯綜複雜的原因影響匯率。匯率真的很難預測。」我苦笑著說。

「那我究竟該怎麼做呢?把澳幣存款解約,換回台幣。」薇貞急切的問。

「那倒不必,我建議如果你只想做存款,還不如多種貨幣都持有,未來存款主要以美元、歐元以及另一種亞洲貨幣(主要是日圓,但台幣也是其中之一)為主。這三類貨幣方向相反,可互相抵消匯率風險。」我把薇貞的定存單拿還給她。「好了,別擔心,下次存到錢要做定存時,再找我討論一下。因為還要看當時台幣匯率如何。現在,我們吃飯吧」 「ㄟ,理財還真是要學才懂。不過,還好我有私人家教。對吧!」薇貞笑著說

快樂的82法則

經濟大蕭條,許多人的生活極度不快樂,因為當金融危機衝垮了經濟景氣時,投資人的不愉快,也從投資失利,慢慢轉移到鐵飯碗不保的失業問題上頭來了。

不曉得投資人有沒有發現到,當美國次貸風暴不斷往外擴散,進而衝擊金融穩定以後,全球投資人都急著贖回股票或基金,讓金融風暴越演越烈。最後,這場風暴又橫掃企業資金調度,造成企業倒閉風潮,並掀起失業浪潮,進一步衝擊消費市場,並嚴厲打擊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最後造成大家都憂鬱起來。

生活在現代經濟社會裡的中產階級或上班族,幾乎無法自免於這種與全球經濟景氣共榮共衰的脈動。

說來弔詭,一個上班族的快樂指數,竟然與全球金融、經濟市場的景氣循環狀況,息息相關。這讓我們更加確認,小小的一隻蝴蝶舞動翅膀,能掀起一場金融風暴;同樣的,一場全球性的市場波動,也能讓一隻小蝴蝶的翅膀,不再快樂的揮舞起來。

許多人談蝴蝶效應,往往只探討到一隻墨西哥的小蝴蝶,如何透過混沌效應,影響了紐約證交所的股市為之震盪,卻比較少人提及,一場美國華爾街的股災,又將如何透過市場連鎖反應,影響到你家後花園裡的一朵小花的花蕾之上,為何蝴蝶不再揮舞翅膀了?

從混沌理論的角度來看,彼此毫不相關的變數,往往會串聯成一樁因果相關的事件。比如說,小明打棒球時,不小心打破了你家的玻璃,這和你投資股票失利,原本毫無關係的,但因為你回到家,看到你最珍愛的大門口彩繪玻璃破了,很傷心難過,第二天無心工作,忘了賣股票,結果,那一天剛好是520,你忘了高點賣出股票以後,就一路不捨得賣,最終導致股價重挫60%以上。

小明打破玻璃,和股市投資失利,在傳統科學角度上,兩者並沒有若A則B的因果關係,但在混沌理論中,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卻往往緊密相連,串聯出因果關係。

這一場全球金融大海嘯,更可以驗證出這種混沌效應的存在。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最新得主保羅˙克魯曼的說法,這一波全球金融大海嘯的起因,就是美國布希政府一下子要救雷曼兄弟、一下子又忽然放手不救雷曼兄弟的政策搖擺,使得雷曼兄弟突然宣告破產,重創了全球投資人的信心。

當然,克魯曼的說法並非混沌理論,而是經濟學理。

我要補充說明的是,也許小布希總統那天吃早餐時,熱咖啡燙到舌頭,心情不爽,因此,斷然拒絕挽救雷曼兄弟,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混沌理論的說法,證實全球金融大海嘯的元兇禍首,就是白宮的大廚:誰叫他煮了一杯熱咖啡給布希總統呢?

讀者朋友,也許你看到這邊,覺得我在瞎扯淡。但我想說的是,影響一樁又一樁金融事件的關鍵,往往是一件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重點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是否會影響投資人或上班族的心情,完全取決於當事人你自己。

墨西哥的一隻小蝴蝶,可能會掀起華爾街的一場金融風暴,但如果你不是股票投資人,你只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上班族,那麼帝力於我何有哉?又何必擔心金融風暴呢?

也許你會說,等到華爾街的金融風暴,透過資訊傳遞,影響了廣大投資人的心情,而這些投資人又瘋狂且不理性的賣出股票與基金,造成全球投資市場重挫,並衝擊經濟市場時,那麼,本來沒做股票投資的人,卻因混沌效應而失去了職場飯碗,讓失業族喟然長嘆食無魚時,日常心情豈能不受影響呢?

但我要說的是,如果你是一位有競爭力的職場工作者,平時兢兢業業於工作本分,加薪沒份,加班卻苦幹實幹時,那麼往往,你會看到的是別人捲鋪蓋走路,而不是你。因此,全球金融海嘯會影響許多無辜的上班族被裁員,但具有競爭力的人,卻正是市場越洗牌、飯碗越牢固的時候。

但也有可能,一位不炒股票的上班族,真的是無辜的被全公司統一10%的緊縮令給資遣掉了,但是,這位上班族捲鋪蓋回家,在陽台上看到冬日後花園裡的一隻蝴蝶在努力揮舞翅膀時,信心受到激勵,努力再去找工作,結果三個月後,給他轉換到另一家更喜歡的公司,並從此飛黃騰達。這有沒有可能呢?

聽來有點瞎扯淡,但也並非不可能呀。

所以我要說的是,快樂是跟外在環境無關的,成功也往往是這樣。投資失利會讓一個人不快樂,也會讓一個人再接再厲,找出失敗原因而更堅強。同樣的,失去飯碗會讓一個人短暫不快樂,也有可能讓一個人從此更具職場競爭力。彼此與彼此之間,可說有關係,也可說沒關係,完全看自己怎麼想。

紐約的華爾街金融風暴,為何會讓你家後花園的小花蕾上的小蝴蝶不再飛舞呢?那往往是因為,當我們的心情受到環境影響時,再也不到後陽台上欣賞春花秋月所致。

所以,蝴蝶會永遠快樂的在後花園揮舞翅膀,也永遠悲傷的揮動沉重的臂膀。快樂與悲傷,完全看你內在的混沌系統如何解讀這場華爾街金融風暴:有人視之為災難,也有人視之為財富重新洗牌,但往往,從樂觀面解讀的人,只佔20%的比例。

誰叫82法則說對了呢!20%的人擁有全球80%的財富,而這些成功者的積極想法往往與80%悲傷的人相互顛倒!

Monday, October 13, 2008

沒錢,問題在習慣!

在建立習慣之前,必須先定義好自己的欲望,為這欲望設定目標金額 ,「理財是在為你的欲望服務,若沒定義清楚,任何理財都無法符合你的需要。」

習慣1〉 賺錢:專注本業拚加薪 累積第1桶金

對初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建議,一定要專注本業,把提高工作收入列為最重要的目標。因為唯有讓自己成為「暢銷」而不是「滯銷」的人才,隨著薪水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積可供理財投資的第1桶金。

雖然此時的重心在工作,但楊偉凱建議,可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情報網,例如像富翁一樣常到銀行和房仲走動,蒐集市場情報,或上網、看書 、參加免費理財講座等。日本賺錢之神邱永漢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跟比你有投資理財概念的人交往,累積人脈資源,為往後的投資奠下基礎。

習慣2〉 存錢:定期定額儲蓄 比投資更為重要

無論是靠工作收入賺錢或到了錢滾錢投資的階段,楊智淵認為,持續儲蓄的習慣絕不能廢,而且要致富,儲蓄金額一定要隨著收入等比提高。

至於最好的自動儲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暢銷書《有錢的祕密》作者之一約翰.布列南(John J. Brennan)表示,定期定額儲蓄的重要性遠超過投資和節稅,定期定額儲蓄很少會讓人一蹶不振,而且對情緒有助益,可獲得滿足和成就感。

不過,從去年底以來,全球投資市場波動加大、風險升高,楊智淵建議,此時提高儲蓄率,要比找到高獲利標的更容易執行,而且可以更早讓你存到財富目標所設定的金額。


習慣3〉 省錢:記帳檢討花費 效果最好

想省錢,一定要靠記帳。南韓理財作家金在泳表示,靠降低欲望來省錢,通常難持續,記帳,就很容易找出花錢的漏洞,對症下藥,效果非常明顯,「家計簿是一輩子最重要的理財成績單!」

除了檢討花費之外,他也建議,去找出停滯帳戶,例如久未使用的銀行戶頭裡的餘額、證券帳戶裡未處理的配股,或是保險到期後撥回來的錢。這些就像是藏在床底下的錢,找出來後,可能又是新的一筆百萬存款的「頭期款」。


【發布你的《吝嗇家公報》】

加拿大有名的節儉理財專家尼克森(Ian Nicholson)認為,節流比開源簡單不費功夫,他奉行大蕭條時期「用到壞、穿到破,沒有也要過」的信條,在自家創辦編輯的《吝嗇家公報》(The Miser's Gazette)裡,他提供了10項節儉理財的小祕訣,你也可以參照修改,建立屬於自己的好習慣。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一部分去存款

2.詳列預算與支出,搞清楚你每天、每周和每月金錢流向

3.核對所有發票、收據,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信用卡只保留1張,每月的帳單絕對還清

5.自帶便當上班,每周節省近千元的午餐費

6.搭公共交通工具或與人共乘汽車上下班

7.多讀有關居家修繕、投資致富的實用手冊,最好從圖書館借或從網路下載

8.簡化生活,到廉價商店、拍賣場購物

9.買東西時一定思考:這錢值不值得花

10.絕對要砍價,你不提出,店家不會主動降價賣你


習慣4〉 錢滾錢:冷靜、耐心 設定5年計畫

周筱玲說:「儲蓄是『加法』的金錢累積,投資則是用『乘法』在累積財富。」但你必須記得,投資有風險,不等於理財的全部。

不論周行一或楊智淵都強調,理財要愈早開始愈好,但一般人不應該太早開始做投資。因為,「沒有好的觀念、策略,通常賠錢的機率大!」楊智淵說。經常在全台演講投資理財的他,每每在演講後,若遇到有人問:「股市會再跌嗎?」「可以進場了嗎?」他都會替這些人的投資擔心。

王文華則建議年輕人或理財新生,應先參考投資大師的書,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些大師,投資賺賠、市場多空都遇過,他們的實證心法,也較經得起長久時間的考驗。

另外,年輕人想在股市賺大錢,常重壓所有資金。這一點,楊偉凱感觸頗深,因為他在念研究所時,曾與老師黃培源合寫《理財聖經》而有豐厚版稅收入,入伍到就業前持續寫書大賣,靠版稅就累積500萬元,但因為觀念和投資習慣不完整,100%投入股市,大賺又大賠,結果忙來忙去一場空。

所以他一再強調,年輕人的第1桶金,先以開源節流來累積75%以上的資金,另外25%才靠投資。而存滿第1桶金的時間宜設5年到6年,不要只設3年,「因為時間一短,就會急,一急就會冒險,不屑做長期投資了。」

楊智淵投資的資歷超過20年,在談到投資習慣時,他最大感想是:「一個人進場時的狀況,會影響他一生的理財習慣。」如果是在平靜無波時進場,會學習到冷靜、布局、耐心;但在市況大好時進場,就會過於亢奮、貪婪、交易頻繁,未能建立停利、停損的習慣。

對於停利,楊智淵會設定在一個市場的年化報酬率約是該市場國家經濟成長率的2.5倍;至於停損,他說:「在股市這一所大學,能做到停損,就畢業了。」他認為,停損的功用在於「本金保護」,只要能守住本金,就有再奮起的本錢。


每月扣款500元投資基金 晚1年開始,退休資產少30.8萬元

「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一整套4個理財習慣,必須一起運用,才能讓你朝著致富目標大步邁進。而且這4個習慣必須及早建立,因為理財收入乘上時間所創造的複利效果,可是相當驚人的。有多驚人?請看以下的例子:

小玉和阿霞這對好朋友,年齡一樣大、成績一樣好,大學畢業後都考上公務員。對理財有興趣的小玉,25歲開始一個理財習慣:每月定期定額500元投資基金。隔年,不懂也不想碰理財的阿霞,在小玉的催促下,才勉強開戶,每月扣500元買同一檔基金。

兩人65歲時,這檔基金還在扣,平均年報酬率10%,小玉共累積了318.8萬元,而阿霞則累積288萬元。就只慢1年,阿霞的財富比小玉少了30.8萬元。請問,你比小玉晚了幾年?

3張紙養你一輩子

《關鍵3張紙能讓小錢滾大》 若運用錯誤卻會不斷買進負債

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說,人要養活自己一輩子,除了靠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使用3張紙——股票基金、保單與房地契。

這3張紙,加起來的重量不到20公克,卻是你人生一定要有的3個關鍵朋友。

靈活運用這3張紙,用3張紙聰明投資,拉高資產、降低負債,就能為自己創造正循環的「現金流」。反之,如果誤用,錯把負債當資產,不斷買進負債,結果將產生「負現金流」,你的現金將不斷流失。

把3張紙用來累積資產,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很多人卻做不到。根據統計,國人住宅自有率達87.83%,投資基金的人達3成,有1/4的人持有股票,每人擁有1.84張保單。

多數人都擁有這3張紙,卻無法靠這3張紙養活自己一輩子,因為,他們犯了3大錯誤:

《錯誤1》 把保單當儲蓄→吃掉了資金的投資機會

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Christopher Knight),從英國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特別愛買儲蓄險。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全台灣平均每人擁有1.84張保單,換算出來的每人平均保額約162萬元。

等於台灣1個年收入百萬家庭,夫妻相加保額只有年收入的3倍,如果你不幸身故,這份保障只能支撐家庭生活3年。這個保障,距離一般理想的10年,遠遠不足!

換言之,國人手上平均持有保單接近2張,但保額卻不足7倍,此現象凸顯出國人錯誤的保險觀念:把保單當投資,將錢投資在低收益的儲蓄險,基本的保障卻沒達到。

事實上,儲蓄險的收益率只有3%多,連通貨膨脹率都追不上,但國人卻因盲從媒體報導、業務員的口耳傳銷,錯把保險當成資產增值的工具投資,導致資金運用效率過低,甚至因為過高的保費,成為日常生活支出的一大負擔來源。

《錯誤2》 股票、基金當成短線投資工具→若虧損則資產化為烏有

周行一分析,台股從1967年至2001年的35年間,平均年報酬率有25%。進一步統計,過去35年中,有8年漲幅最大,這8年投資人若沒有參與到,則35年的平均報酬率就會變成負數。

「這項研究最好的啟發是,不要想靠股票短期致富,難度太高,但是長期投資,報酬率則相當好!」周行一說。如果你在1966年將10萬元放在定期存款,到2001年會變成100萬元;但如果改放在股市長期投資,10萬元會變成1,000萬元,是定存的10倍。

股票、基金是最好的增值工具,但散戶投資人的短線投機心態,往往讓自己買在高點,當股票基金下跌時,又不願認賠調整,套牢的股票、基金甚至可能讓你負債,嚴重破壞理財目標的達成進度。

《錯誤3》 買超出財務能力的房子→變成房奴且阻礙退休理財規畫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則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你是哪種人?買進的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

買錯房子,就會陷入清崎所說:「買入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因為房貸一般長達20年,代表你得不斷將現金投入房貸,若購買超出自身財務負擔能力的房屋,過高的房貸將吃掉你其他的投資機會,成為退休理財規畫的絆腳石,讓生活壓力倍增。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發現:「台灣人超過40%會購買超過預算的房子。」也就是原本計畫買500萬元房子的人,往往會買到800萬元,而能買800萬元的,則買到1,000萬元。這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就會吃掉資金增值的機會。

張金鶚提醒,若不想成為房奴,必須謹記「33原則」:每月房貸占月薪不超過3成、自備款要占房價3成,這樣才不會讓生活品質受影響,同時有資金為退休生活預做規畫。

3步數對抗錯誤行為》輕鬆坐擁3000萬元退休資產 (马币300萬元)

要對抗這3大理財錯誤行為,可執行3件事:

〈第1步〉避免虧損

巴菲特投資法則第1條,就是不要賠錢;第2條法則,是不要忘記第1條法則。

大多數人投資,都忘了風險,挑商品總是選報酬率愈高的愈好。《一生3錢過4關》作者、全球復華證券投顧董事長宋炎本說,錢賺愈多愈好的錯誤觀念,讓投資人陷入「追高殺低」的陷阱,反而是愈投資愈少。

記住:高報酬帶來的就是高風險,當你抱著錯誤報酬率預期時,就會使錢因為投資而愈變愈少。股票、基金這張紙,不僅無法幫你買到房地契,很可能連買保單的保費,都會被吃掉。

第2步〉按人生階段設定理財目標

宋炎本指出:「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是理財的最佳境界!」前提是,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要用多少錢?

人生有4大用錢關卡:結婚、買房、子女教育與退休,要通過這人生4大用錢關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平時的收支形成一個「正現金流」的循環,要達到這個成果,就要靠下一步。

〈第3步〉每月支出遵守「541法則」

根據《Smart智富》月刊精算後發現,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最佳配置「541法則」,生活費占月薪5成、投資(含股票、基金、房貸)占月薪4成、保險費占月薪1成,搭配10%的年投資報酬率,不僅可面對4大用錢關卡,56歲退休時,你還可以坐擁3,000萬元以上資產。

依照541法則,再根據人生每一時期的生活花費微調,我們找到每月支出配置的「黃金動態比例」,這代表一個最符合人性的投資與消費模式的長期演化。也就是說,如果確實按照黃金動態比例建議,有紀律去執行,就能在56歲退休時,坐擁3,137萬元退休總資產。

541法則的威力有多大?6年5班、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的元大投信企畫部經理林育如最了解。她第1份工作的薪水只有2萬8,000元,靠著嚴格執行541法則,活用3張紙,為自己賺到300萬元,贏得買房子的第1桶金。

※ 合理投資報酬率 10%就好很多人投資股票基金,總認為要賺20%、30%甚至50%才叫賺,但是這樣的報酬率合理嗎?先來看看專家的投資成績單:
1.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43年的平均績效,每年才21.1%
2.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6%
3. 哈佛大學校務基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5%
4. S&P 500指數過去43年平均報酬率10.3%

如果,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長期投資報酬率都只有15%至21%之間,你怎麼奢望自己每年賺30%以上?切記,貪心追逐不切實際的高目標,一旦風險來臨,搞砸了股票基金這張紙,就更難活用其他2張紙。

其實,只要你長期且有紀律的投資,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0年的表現,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2.12%,在25檔超過10年期的新興市場基金中,就有超過20檔基金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2.12%,要達到10%的年報酬率並非難事。


※56歲退休 為何需要3000萬元?(马币300萬元)

碩士論文研究台灣地區退休問題的ING安泰人壽去年度個人獎第1名的謝佳芳說,以台灣目前的所得狀況,夫妻兩人從年輕時開始工作,計畫30年後,要在56歲退休,至少得擁有2,000萬元現金才夠。

因為目前台灣每人平均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萬7,424元,平均壽命約80歲,56歲活至80歲的24年間,夫妻兩人共須花費1,003萬6,224元。

1萬7,424元×2人×12月×24年=1,003萬6,224元

但是對於年輕夫妻來說,現在這筆資金目標在30年後才會派上用場,因此30年後的實質購買力還得算上通貨膨脹率。根據經建會的統計,民國70年至89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穩定期,這20年間,台灣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87%。

若以每年通貨膨脹3%為平均值,代表著現在預計1,003萬元的退休生活費,加計30年的通貨膨脹,會變成2,434萬元,才能維持現在預期的生活水平。

此外,這只是生活支出,若算上要擁有一戶房屋,讓退休生活住得安心。以現在台灣人平均35歲買一戶平均房價603萬元的房屋來看,由於房地產是抗通膨資產,同樣以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增值,603萬元的房子在20年後繳完房貸,將增值至1,089萬元。

這樣算來,56歲退休後,還有餘命24年,必須擁有現金2,000萬元,加上房屋,總共3,000萬元以上資產,才能順利養活自己跟配偶一輩子。

**焦點 -- 樂觀或悲觀對金融風暴

人生觀和投資觀-- 學習接受不合理的市場

這年頭做投資,果然是難如登天。不少人天天看著股價重挫,心中從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到驚心膽顫、兩眼發慌,終於演變到六神無主、失魂落魄,最終又槁木死灰,心如死水。

槁木死灰、心如死水,倒也是種不錯的境界,至少比天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腦,要接受一次又一次心臟麻痺的考驗,宛如被電擊棒一次又一次的重力衝擊,來得無知無覺許多。

如果投資如同人生一樣,那麼我覺得,學習轉換一種心境來接受沉寂如死海的灰暗世界,也許會是另類選擇。因為一個不合理的市場,如同不合理的人生,投資人只能接受命裡注定的苦難和磨練,而不可能強求去改變大環境與注定的命運。

天下完全沒有事後追悔並重頭來過這一件事情,八字生下來就註定好了,該生到什麼家庭?有怎樣的成長環境?以及,命裡是否有帶財或不帶財?幾乎都是生下來就先天決定好了多數的內外在條件,一個人的後天努力,根本很難改變先天注定好的財務狀況。

投資也是這樣,一個投資決策做成以後,那樁投資案件的投資成敗就已經在那一個時刻的時空環境裡決定好了,很少有人能夠自外於經濟與市場的大環境,獨立活出不一樣的賺錢命格。

這種說法,看起來有點悲觀,實則不然。因為人類能努力學習改變的,是自己面對先天命運的態度,學習圓融接受生命的不完美,並讓生命變得完美昇華。我們能改變的都只有自己的心念,而不是外在環境。

一個心念積極的人,會願意持之不懈的努力,以改變外在環境(雖然明知很難)。但只要他不怨天、不尤人,堅持作對的事情,那麼,外在環境會因為它的心念而產生轉化,他會改變命運不合理的一面,並讓不合理變得合理,而原本合理的那部分則變成改變不合理的籌碼動力。

一個心念消極的人,則可能只會看到人生的不合理與不圓滿,並停頓在不合理的地方,好像卡在那個缺口裡,抱怨連連,最終放棄改變不合理的努力,並停留在那裡嘆氣。

命運不是不能轉化或改變,問題是,人必須學會用對方法來改變!投資也是這樣的,大環境不好,人力很難勝天,人唯一能掌握的是:觀念、態度、智慧與---和市場搏鬥的時間!

人通常只能改變自己的心念,而不能改變市場對付你的客觀局勢,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人生態度。但許多人卻是執拗的不願意承認這種柔軟的觀點,而非要與市場、與大環境硬碰硬,非要與市場拼個你死我活,最後卻祇落得踢到大鐵板而感到槁木死灰。

自古以來,有智慧的人會選擇忍耐的接受不合理的現狀,並一點一滴的蓄積自己人生合理那部份的能量,守著時間,守著自己樂觀的心念,並在晦暗的宇宙洪荒中埋首待機,那麼,即使外在環境依舊是不合理的,但是,只要自己人生合理與圓滿的那部份能量能夠深根茁壯,那麼時間久了,合理的小樹會茁壯成大樹,等到陰霾退卻,陽光再現,怨天尤人者已老,而守時待變者卻能鴻圖大展,翻轉自己的命運到更圓滿的境地。

有智慧的投資人能夠在陰霾中保持樂觀的心境,用平常心來看待棋局上短暫的廝殺變化。

沒有認真修煉過的投資人,則習慣與市場的波動為舞,並輕率的將自己的人生混雜到外在環境的情緒裡,進而活出悲觀而槁木死灰的人生!

心靜如水與槁木死灰,一線之隔,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投資觀,投資人要選擇平常心面對不合理的市場,還是要與驚滔駭浪共舞,端賴自己的智慧。

認清現狀 !!! 短期投資 -- 打包損失,重新投資!

最近到外頭閑晃,總會聽到朋友們彼此交換投資的想法,這些對話通常是這樣的:"手上套牢了一缸子的股票,不知何時才能解套?""現在股市到了低點,好像可以投資了?""如果到了低點,是不是該逢低攤平手上原先的股票呢?""萬一逢低進場了,再跌怎麼辦呢?"

一籮筐的疑問,大部分都來自於股票套牢太深,而股價慘跌過程中,並沒有停損出場;又或者,停損出場了,逢低買進卻又被套住;又或者套牢過程中,一路加碼攤平,卻越攤越平,跌到無敵大海底,損失慘重不已。

幾個少數運氣好,已經停損出場者;或者現在手頭有閒錢者,想進場,看到投資戰場上哀鴻遍野,也害怕謹慎起來了。

面對諸種投資慘狀,我個人或覺得,與其一直去問股市落底了沒?不如去想,自己的投資風格到底是什麼?自己是屬於長線投資人,要靠時間來換取獲利空間?或者想要搶短線反彈,趁著股市跳樓大拍賣,搶一波短期上漲的行情呢?

投資人自己的投資風格弄不清楚,就極容易搶短不成,只好短期投資改列長期投資,不承認之前投機的損失,卻要用長期投資來認列損失,甚至希望時間久了,長期投資的績效能挽回短期投機的巨額帳上虧損。這樣子的一種想法,無異縮頭烏龜,是大大違反投資應該有的健全心態。

我認為,投資想要作得好,正確面對事實、認清現狀,是比較好的作法。

目前的投資事實是什麼呢?並不是金融風暴到底解除了沒?股市是不是到了谷底區?空頭市場結束了沒有?投資人不應該在外在環境的變動上花時間來探索事實真相,而清該多花點心思想想,自己手上的股票,到底還剩多少價值?

投資人要學習面對殘酷且血淋淋的事實,那就是---我手上的股票被套住了。或者更正確的說,我手上的資產價格下跌了!

正確認識事實,並承認事實,才是處理問題的第一步正確心態。承認自己作戰失敗以後,我們才能夠平心靜氣的清理戰場,把損失做出正確的計算,並一次打包損失,開始展開下一步的重新投資動作。

一次打包損失,並不是建議投資朋友馬上賤售資產或停損出場,我絕對不是這個意思,請千萬不要弄錯了。

我的意思是,把投資壞帳做一次總清算,並清點最後的資產價值以後,再來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這才是正確的作法。承認自己投資失敗,是第一步驟;第二步,則要清點投資損失;第三步,則要勇敢承認損失,一次提列為今年的投資虧損。

損失的發生,既然已經發生了,就不要繼續在那邊牽拖,一次打包起來,清點為一個帳目明細,同時一次承認股價下跌損失,如此,才能夠避免自己一直在負面的經驗與情緒上做決策。(同時更不要妄圖用少數殘兵去挽回既已損失的百萬雄兵)把投資失利的資產,綑綁為一包垃圾,徹底承認這是該扔掉的資產,那麼,投資人就不會每天在家中看著腐壞的食物而感到唉聲歎氣了,也不會妄圖利用觸底反彈的機會搞一個大投機了,因為這往往只會讓自己的少數殘兵灰飛煙滅,弄到完全輸光為止而已。投資不難的,難的往往是我們喜歡遮上眼睛,不承認投資失利的殘酷結果。(甚至妄圖觸空頭之鋒芒,浪費時間在那裡力挽狂瀾)事實上,戰場上一個厲害的將軍,並不是從不打敗仗的將軍,而是履敗屢戰,能夠認清敗狀,快速清點戰場的人,才能夠敗而不亂,捲土重來。也就是說,承認失敗、認列損失,接著,我們才能在垃圾資產,也就是殘兵敗將身上進行資產回收工作。

把損失的資產當成垃圾一樣,一次打包起來,並不是要當垃圾一樣扔掉,而是讓我們能夠重新啟動資產回收的救援工作。

但在進行垃圾回之前,請回到本文一開始提醒的:您到底是一位長線投資人?還是短期投機客呢?

這個問題決定了處理垃圾資產的方法,也是影響未來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應該說,多數人過去投資失利,都導因於對自己的投資風格與立場認識不清,才會在兵敗如山倒的過程中,茫然失措,不知該怎麼辦?

如果,自己明確認定自己還是想當一位短線投資的人,那麼,最好的作法就是將垃圾資產,一次賣出,換回現金,再逢低下注到具有強勢反彈相的類股身上。(基本上,擅長投機者,在過去三個月內大概都已經這樣做了,甚至反手放空,大賺其錢)

對於多數不擅長投機的上班族,我個人的建議是站穩立場,不要再搞投機了(也就是要承認自己的投機技不如人這件事情),然後重投資的立場,進行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

假如一位投資朋友過去花了10萬元在今年一月間投資A、B、C三檔股票,如今,股價下跌,資產帳面價值滑落到3萬元。那麼,這位朋友就要勇敢檢視自己的資產減損狀況,並承認今年自己賠了7萬元。

緊接著,這ABC三檔股票既然已經提列損失完畢了,那麼,我們就可以把股票當成一堆垃圾,仔細來檢視,3萬元的垃圾資產中,還能回收出什麼東西呢?

其中,A股票今年前三季都有獲利,預期明年能配得出股票股利,那麼,站穩投資立場的人,可以考慮留在手上,放長線等資產價格回升。甚至再加碼買進,逢低進行一個股利報酬率不錯的投資!

B股票屬於本業沒獲利的投機股,但是,可能產業大環境好轉,股市會有一波概念股炒作,那麼,投資人可以設定一個上漲10%賣出的原則,等到反彈點一到,就要賣出求現,甚至可將現金轉換為A股來操作。

C股票的本業沒獲利,景氣循環又跌到谷底,幾乎沒有任何價值了。那麼,這類股票該砍就要砍,根本不用等到股市反彈就要毫不戀棧的停損出場,因為,往往這類股票在空頭時期是跌時暴跌、反彈時卻又不漲的。所以留著根本沒用。

以上,是具體的示範案例,上班族朋友可以斟酌其精神,自己轉換運用到自己的垃圾資產上,想辦法把垃圾提煉出黃金。

但切忌一點,有些股票,是垃圾就是垃圾,賣掉是比較好的;有些股票,則是經得起千錘百鍊,因此,逢低在超跌行情時加碼投資體質好、耐摔、抗跌的股票,才是正確的資源回收之道。

最怕的是在垃圾股票上加碼攤平買進更多的垃圾股或投機股,那我覺得,除非您是衝浪高手,否則,哪有勝算呢?空頭初期您都無法全身而退了,空頭遙遙無盡期的谷底,您有啥辦法能靠著一堆兵敗如山倒的蝦兵蟹將,反攻大陸成功呢?

一次打包損失,歸零思考,再重新啟動投資戰略,還是比較好的作法喔!

全球金融風暴 -- 錢該放到哪裡好?

這一陣子,全球投資人最煩惱的問題也許只有一個---「錢該放到哪裡好?」
如果要作一項問卷調查的話,投資人最煩惱的問題,恐怕已經從幾周前熱門排行榜上最夯的「不知該投資什麼好?」「股票、基金不知是否該停損出場?」一直演變到:「怎麼沒有一個地方是資金的安全避風港?!」
投資人從投資戰場上戰敗的逃兵,演變成理財市場上驚慌失措的難民潮,只有短短十二天---從九月二十九日道瓊工業指數重挫777點的黑色星期一,到十月十日這個周五傳出的冰島破產、韓國岌岌可危與歐美股市連續一周的恐慌性下跌,真的只有十二天而已。
十二天,完美演出的一場金融世紀末日,讓全球投資人完全崩潰了!
大批投資人從停損賣股票、賣基金,演變成大規模的資金逃難潮。大筆資金從不安全的銀行、保險公司,被解約到國營或大型的行庫裡,並任憑各國政府怎樣信心喊話,都勸不回這些逃難者的心。
熟知金融運作的專業人士都明白,經營再怎麼穩健的商業銀行或保險公司,也經不起恐慌性的資金擠兌壓力。只要擠兌風潮一起,五星級銀行也要宣告倒閉!
但偏偏,升斗小民並非專業人士,多數人只知道趕緊把血汗錢搬到最安全的地方,以免跟著雷曼兄弟的「破產幫」一起陪葬掉畢生積蓄。
人是自私的,這點固然沒錯。但從自私觀點看,怎樣才是最安全的管錢之道呢?恐怕還是要先想想:錢到底是什麼?
從經濟學上看,錢,也就是「貨幣」,不過是物物交換的工具或籌碼而已。根據定義,貨幣一共有三大功能:(1)交換功能;(2)衡量物品價值的功能;(3)儲存價值的功能。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錢不過是方便我們交換物品的工具而已,而且它是最方便的交換工具,也因為它方便我們計算物品的價值,所以,錢,這樣東西本身也就從「無價值」變成「有價值」了。
許多人只關切錢在「儲存價值」上的功能,卻忽略這項價值的根源來自於「交換」。只要市場有交換的需求,整個金融市場才會有貨幣需求,這會讓錢更多,且更有用。但一旦市場不進行交換,整體貨幣市場的流通量就會縮減,也會讓貨幣顯得沒價值了。
金錢的價值來自於經濟市場上的「交換」,而不是幣別上的數字,更非浮動的利率或匯率價格,所以,真正懂得理財的人,是把錢投入價值被低估的地方,拿錢去交換廉價的東西---不論那東西是股票?商品?藝術品?保險單?或任何未來價格會上漲的東西。
就此而論,此時此刻,未來價格會上漲的東西很多,但似乎銀行存款利率卻沒有上漲的份---因為全世界中央銀行都在調降利率,因此,投資人把資產換成現金,再存到銀行裡,只是交換到一張利率極低的「定存單」而已!
從「現金為王」的角度看,這類投資人著眼的是「現金」的購買力價值---因為市場上多數東西的價格都在暴跌,無形中提高了現金的身價。這種觀點確實無可置疑,也導致全球市場竟然從三個月前的通貨膨脹,一夕反轉為疑似通貨緊縮的趨勢(同樣的錢可以交換到更多的商品)。
從全球通貨膨脹到緊縮,竟然不到三個月就能大逆轉(嚴格說來可能只有十二天),那麼就可以想見,未來真的什麼都有可能,也什麼都不安全了。
從「安全」角度來看,許多人急著搬回現金,不是著眼於現金的價值,而只是想保住老本而已。由於大銀行比較不會倒閉,所以,不但要把錢從股票市場搬到銀行,更應該將錢從小銀行搬到安全的大銀行。
就金融機構的「倒閉」風險來看,投資人這種思考邏輯卻是有問題的,因為---大銀行就真的就比較不會倒閉嗎?雷曼兄弟與美國AIG集團不就是大型金融集團嗎?(事實上,銀行如果國際化較深、金融衍生操作較多,倒閉風險就較高,這已跟銀行規模脫開了關係;所以,也許小銀行反而相對安全許多)
在全球各種法人機構(不分金融、保險、公司行號)的倒閉風險均等下,投資人如果急急忙忙想將資金搬到最安全的地方,那麼恐怕就只剩下枕頭底下是最安全了,只要家裡的保全系統夠可靠且不會遭小偷的話。
就破產風險來看,沒有一個地方會比把現金放到自家保險箱更安全了。但從交換效益來看,錢放在枕頭底下卻是最無法創造現金價值的地方---只要想想印度人至今還是喜歡這麼幹,而不把錢存到銀行,就可以知道這種回歸古老傳統的金融落後想法有多可悲了。
在金融風暴發生的當下,錢,確實沒有一個安全的地方可擺,因為市場處處充滿倒閉危機。但如果樂觀去想,明天過後,市場會回歸正常機制的話,那麼,把錢擺到價值被低估的地方---不論那是股票、債券、基金、石油ETF、黃金或房地產,可能會是比較高明的作法。(但一定要確認自己短期間內不需要這筆現金)
許多人憂慮股票、債券、房地產、石油與原物料市場價格暴跌的風險,並惶惶不可終日。但如果從放眼未來的角度思考,因為全世界頭一遭發生各類市場的價格齊跌走勢,那麼未來一起回漲的趨勢就有極大發生的可能。(除非投資人認為未來人類文明與經濟發展是倒退走,而非向前行)
有一個重要的世界經濟運作規則,可能要提醒投資朋友留意:近年全世界的熱錢之所以增加,除了過去衍生性商品交易所帶來的信用盲目擴張以外,經濟落後國家紛紛加入地球村,如中國、印度、中東、非洲等國選擇加入全球自由化的經濟交換體系,也是重要貢獻。
許多人擔心全球化帶來金融市場的價格劇烈波動和系統化風險,但如果仔細思考全球化帶來的經濟擴張效果仍在亞洲新興人口大國中發生,那麼,貨幣的長時期緊縮就絕不可能發生:因為貨幣數量來自於經濟市場的交換頻率,不可能經濟市場的交換變多而貨幣流通數量反而減少。
從這個觀點來看,全球熱錢似乎將來只會更多,絕不會更少。投資人如果只考慮錢的安全性,卻忽略錢的投資性(交換),就似乎只看到貨幣保存價值的一面,卻漠視貨幣的價值來自於市場交換。
試想,你如果只看到新台幣或美元鈔票上的阿拉伯數字,卻忽略另一面刻著孫中山的博愛精神,或者富蘭克林耳提面命的時間複利效果,這不是很奇怪嗎?
錢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這點是無庸置疑的(說來弔詭,過去五、六年來盲目投資的朋友,彼時從沒想過安全性問題,卻在此時才緊張不安起來)。在全球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金融風暴當下,投資人與其煩惱一個不可預測的風險,不如多花點腦筋想想:「錢放到哪裡較為安全可較,而且未來的增值性最高呢?」

Friday, August 29, 2008

你也可以為自己做好理財策劃

有不少人認為財務策劃等於投資。其實,財務策劃不只於此,它還包含其他元素。財務策劃的步驟如下:
1.了解自己財務及非財務資料
2.決定自己的目標及期望
3.分析自己現時的財務情況
4.訂定理財計劃
5.執行理財計劃
6.察理財計劃之執行情況,以及定時作出檢討

你可能有很多財務目標,但當中有些目標是可以透過理財達到,有些則是不切實際的。在理財計劃,投資只是其中一個方法,如果你不能承受風險,或是接近退休年紀,投資便不是計劃的必然項目,而其他理財項目可以是減省開支、重整稅務、或利用其他方法降低債務利息支出等等。

在理財計劃執行後,你應按時察理財計劃之執行情況,及定時作出檢討,這個程序非常重要,因為你的財務目標可能會隨年月改變 (如結婚、嬰兒誕生等),所以定時檢討理財計劃是必要的,從而作出適當的改變。

理財規劃

財務規劃基本分為4大領域,簡單說,可以用以下來歸納:
1. 累積財富─儲蓄、收入減去開銷
2. 財富保障─保險/醫藥/住院
3. 塑造財富─投資(有多種模式/工具)
4. 財富分配─資產規劃/遺囑/遺產


盡早學會理財
大家先如實答以下問題:
a. 不工作便會無法生活?
b. 銀行存款的水位,還不足以令你生活美滿?
c .曾否預計10年後,生活已可隨自己心意而行?
d. 有否預計過自己的退休年齡?
e. 以現時的財務為基礎,你用夢想規劃人生的可能性有多高?
f. 有否想過如何可避免“貧窮憂慮症”?

以上問題,其實是要問你的財政狀況正處於哪一個階段?答案不在乎:
1. 支出比收入多;
2. 收入和支出一樣多;
3. 收入比支出多。
有機會把金錢管得好,甚至用小錢理出大財富的人,是第3類,這類,人往往可以很快便趕上致富快車,要不就好好管理自己的財富了。

聰明記賬威力大

要落實理財,第一步當然是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包括記錄日常收支,以認清自己的理財狀況。繼而設定理財目標,建立預算,以瞭解每項目標所需要的財務資源。
美國理財專家David Bach提出“雙倍拿鐵因子”理論,也就是那些不必要的“固定經常性開銷”,例如一星期搭一次的士等。透過記賬,幫助你將平常沒察覺的小錢,揪出檯面,若是省這些錢來投資,可能有不錯的收穫。
把記賬範圍分為衣、食、住、行、教育、樂等6大類,再按消費項目分門別類。你也可依照不同項目以不同顏色做區分,使自己清楚知道錢化在哪裡。
經記賬後往往會有驚人發現,定時檢查一下支出狀況,藉此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消費,以及預算一下自己還有多少錢可以運用。

無論你在大學修讀哪一門專科,也應努力學習理財成為你的人生第2個專長。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就曾經說過,要成為世界一流的人才,就要提升“即戰力”,也就是要強化語言能力、財務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1)看懂資產負債表資產:簡單來說,可為你帶來現金收入的是資產,而負責則是每個月從你口袋流出去的錢。
(2)至少精通1種理財工具:在你的字典裡,不應只單單知道活期及定期存款、保險等字眼。事實上,坊間具備各式各樣的投資工具,不妨對此多瞭解,更理想的是空餘時報讀有關的課程,以及請教有關專家和大師,增進自己的理財知識。
(3)別貪圖安逸:這點好像跟理財沒太大關係,但其實理財離不開“選擇”與“放下”的智慧。生存的競爭就是智慧,不要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區,年時就要養成移動的能力,創新、眼光、膽識、動力就是成功的基礎。
(4)找個理財導師:大前砥一說:“練就自身能力的同時,借助別人的經驗更能激盪出知識的火花。”學習理財是一生的功課,不妨找個這方面的專家,作為你的導師,這樣會更快掌握箇中法門。

根治理財三大錯誤觀,新鮮人財富跟著來

踏入社會職場的您,或許跟我有同樣的苦惱,其實剛開始接觸投資理財,專家給的建議通常是『先理債,再理財』。但該如何理債,就須從瞭解負債的產生原因開始,追根究底,摩根富林明認為『3種錯誤財務觀念』才是造成有了薪水收入,反而負債增加的主因。

第一大錯誤觀:『預支收入、累積負債』

許多上班族,明明工作了好一陣子,戶頭存款卻總是不見增加,一到月底,更是成了月光仙子或是月光王子。從中不難發現,這群人在做較大筆花費時,存在錯誤的平均計算心態,舉例來說,當想要買一台市價二千元的新款手機時,會以自己很愛惜東西出發,想說至少會用3年,平均下來一個月其實只花55元,於是豪邁的付錢。由於把錢「算小」,買再貴的東西都會認為「便宜」,輕易背負「債務」,自難累積財富。摩根富林明認為,如此預支未來收入,將成了您累計資產的最大敵人。

第二大錯誤觀:『不知未雨綢繆』

有了薪水收入,新鮮人在意外表,經常性地購置手機、相機等數位產品、外衣採買上,也不遺餘力,到了月底,變成一樣的月光王子。其實不管是長遠的退休計劃,或是短暫的進修,都需要您隨時開始規劃,不然深造的理想、再多的夢想,通常都會因存不了錢而打消,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將是一大傷害。

第三大錯誤觀:『不重視小錢』

工作到了下午,習慣買杯焦糖瑪奇朵喝,提神又能讓下午工作充滿能量,平常跟朋友聚會,也三不五時要喝下午茶。如果仔細計算,一杯咖啡十元,一個月就會花掉300元,以社會新鮮人薪水3,000元來說,比重高達一成,僅管自身負擔的起,但仍須相當注意財產分配,各種小錢累積起來,是資產成長的極大包袱。

累積財富,從投資基金聚沙成塔

新鮮人雖然預算不多,但擁有別人用錢也買不到的「時間」優勢,要想理好財,就從所得支出規劃做起。摩根富林明建議您,直接投身股市風險過高,投資第一步不妨從股票型基金著手,採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每個月一領到薪水,就先挪出300至500元作定期定額投資,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同時提醒您,生活上的支出,若非必要不要花掉,而要學習富者的投資心法,將錢放在有機會「長大」的投資標的上,藉由「時間」的複利效果自然創造「財富」。只要修正錯誤的價值觀,「把負債變成複利」,生活就會截然不同。

3分钟测验你的理財觀

使用3張紙養你一輩子之前, 活用3張紙的關鍵觀念,你全部都學會了嗎?
試試看下面9道考題,你能答對多少個?

已有 8,888,888 人使用




題目

1 股票波動大,所以投資股票基金要挑報酬率愈高的愈好! 是 否

2 薪水多少沒關係,配置比例最好是5成用於支出、4成投資加買房、1成用於保險。 是 否

3 時間就是金錢,只要有紀律的投資,時間久了財富就自然累積。 是 否

4 保單須視人生不同階段需求做調整,不是1張保單就要用一輩子。 是 否

5 保險金拿不回來,真浪費,買可領回保險金的終身險最划算。 是 否

6 儲蓄型保單,是保值、抗通膨的最佳工具。 是 否

7 房子能晚買,就不要早買,才能累積更多財富。 是 否

8 每月房貸支出占月收入不要超過3成。 是 否

9 買郊區的新房子,未來的保值性、成長性勝過市區的舊房子。 是 否



答案

1 股票波動大,所以投資股票基金要挑報酬率愈高的愈好!
解析
正確答案為 否。
3張紙要能養你一輩子,靠的是長期、合理的10%報酬率,若預期報酬率過高,隨之而來賠 風 險 也愈高。


2 薪水多少沒關係,配置比例最好是5成用於支出、4成投資加買房、1成用於保險。
解析
正確答案為 是。
根據《Smart智富》月刊精算後發現,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最佳配置「541法則」,生活費占月薪5成、投資(含股票、基金、房貸)占月薪4成、保險費占月薪1成,搭配10%的年投資報酬率,不僅可面對4大用錢關卡,56歲退休時,還可以坐擁3,00萬元以上資產。


3 時間就是金錢,只要有紀律的投資,時間久了財富就自然累積。
解析
正確答案為 是。沒錯!
時間就是金錢,只要有紀律的投資,耐心等候,時間久了財富就自然累積。


4 保單須視人生不同階段需求做調整,不是1張保單就要用一輩子。
解析
正確答案為 是。
保單須視人生不同階段需求做調整,不是1張保單就要用一輩子,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頭檢視自己的保單喔。


5 保險金拿不回來,真浪費,買可領回保險金的終身險最划算。
解析
正確答案為 否。
羊毛出在羊身上,可拿回本金的終身型保單費用率較高,等於花更高成本,只買到一點保額。對於經濟壓力較大的人來說,可用便宜的定期險,來取代費用較高的終身型保險,以取得更高的保額。


6 儲蓄型保單,是保值、抗通膨的最佳工具。
解析
正確答案為 否。
房地契才是保值、抗通膨的最佳工具,儲蓄險的利息若過低,有可能最後被通貨膨脹吃掉報酬率。


7 房子能晚買,就不要早買,才能累積更多財富。
解析
正確答案為 是。
如果提早購屋,而每月房貸又占收入比重過高,將會使得沒有多餘的現金流可以投資,以準備未來的退休金。所以房子能晚買,就不要早買,才能累積更多財富。


8 每月房貸支出占月收入不要超過3成。
解析
正確答案為 是。
每月房貸不超過家庭每月薪水收入3成的意義,在於維持生活水準之外,還持續不斷有「現金流」放入投資項目,才能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若房貸壓力過大,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尤其是排擠每月固定10%資金投資,財富累積的進度將會大幅落後,將影響退休時的資金水位。


9 買郊區的新房子,未來的保值性、成長性勝過市區的舊房子。
解析
正確答案為 否。
地點永遠是房地契能否保值的關鍵,市區的地點永遠比郊區具有更高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值錢。

懂得理財,才能念出屬於自己幸福的《口白人生》

電影《口白人生》講述一個平凡而孤獨的國稅局查帳員哈洛克里(威爾法洛 飾),在一天早晨開始聽見一個女性旁白巨細靡遺地唸著他的每個動作、思考和感覺,而當這個聲音宣布哈洛即將死亡的瞬間,他驚覺必需找出寫故事的人,並說服她改變結局,這個聲音來自於曾經名噪一時卻逐漸被遺忘的小說家凱倫艾佛(艾瑪湯普森 飾),凱倫正在為這本極可能成為她代表作的小說結局絞盡腦汁,思索如何讓書中主人翁死亡,但卻絲毫不知道這個哈洛竟是真實存在的人,而她的文字和計畫都影響著他的人生…。

電影中主角哈洛在知道自己即將死亡恐懼之下,重新思索面對自己的人生,他開始放開像機器般精確執行的工作,並尋找自己失落已久的夢想、追求人生的摯愛….,看到這邊,會不會覺得我們也是自己人生故事下的主角,常常為了工作而失去了自己生活,我們不但要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去迎合大家對你的期待,且更要有符合社會價值觀的演出,但,我們卻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其實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唯有先掌控自己的財富才做得到,每個人心中都有想要不為錢生活的夢想,但現實生活中卻仍要為五斗米折腰,只有把希望放在退休後的夢想生活,並努力看看能不能提早實現,但您有沒有計算過,從現在開始存錢,到真正退休時,您可以累積多少財富?您退休之後沒有了固定收入,到離開人世的這段日子,還要用掉多少錢?

《口白人生》的哈洛當面臨到自己即將死亡時,才驚覺到要趕緊掌控自己的人生、要快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很多人快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尚未存好退休老本,更不用說要去實現夢想,因為一般人總是認為,反正離退休的時間還早,往往不太會考慮到退休生活的安排,殊不知退休金的規劃其實是越早開始越省力,如果提早幾年開始進行,就算一樣都是薪水階級,雖然投入金額不多,你也可以有機會提早享受退休生活、去實現自我,因為時間跟複利就是幫助你成就財富的最好幫手!

所以為了讓自己將來可以有機會實現人生的夢想,以及擁有安穩的退休生活,從現在開始就要充分運用時間及複利的效果,讓自己的財富累積更輕鬆且更有效率,每月利用定期定額投資,以拉長投資時間的方式換取安穩的投資報酬,最後,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精采結局的「口白人生」,讓自己唸出幸福人生故事!

Tuesday, July 15, 2008

第一桶存金術

第一桶存金術(上)

自律
許多投資大師都說,要開始投資,要先有本金,就是所謂的“第一桶金”。
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對社會新鮮人、甚至是工作2、3年的職場菜鳥來說,每個月2000、3000的薪水,扣除必要的開銷,差不多就是個“月光族”。
想存錢似乎是遙不可及,然而,要累積第一桶金,並沒有想像中這么難。
根據調查,大部分上班族希望在30歲前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萬,最好在33歲的時候可以坐擁10萬年薪,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不難,“自律”而已。
第一桶金是人生中第一筆關鍵性財富,如果可以在年輕的時候就存到第一桶金,往后就可利用這筆錢儘早完成出國旅行、留學、買車、買房子…等夢想,也可以利用這筆錢進行投資,提早完成退休計劃。




第一桶存金術(下)

理財
規劃人生的第一桶金甚至會影響或決定你往后的理財模式,至于要如何讓自己變有錢,方法無他,唯有理財。
專家指出,社會新鮮人或月光上班族,在理財前最好先準備好3到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
雖然,年輕人有探索自我需求及能力的權利,但要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有時候難免經歷工作的轉換。
加上未來產業變動迅速,職場變化大,萬一人浮于事,至少生活必須不虞匱乏才行。
準備好足夠的生活備用金后,接下來就是掌握存錢秘訣,快速累積到人生第一桶金,以提早達成理財的初步目標。

複利的力量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核子效應,而是複利效應!』
他發現一個有趣的數字―72可以在複利的計算簡單運用..
用七二法則計算財富增值的速度
※本金增長一倍所需的時間(年)=72÷年報酬率
(如100萬變成200萬的時間)
定存利率為 3% 72/3=24 --->24年後才會倍增..
保險利率為 6% 72/6=12 --->12年後才會倍增..
投資獲利若 9% 72/9=8 --- > 8年後就可翻一倍..
投資獲利若18% 72/18=4 --->4年後本金翻一倍..

所谓复利(Compound Interest Rate)效果,可以简单解释为像非法借贷的“利生利”,也就是把投资所获取的利息或赚到的利润加入本金(Principal),继续赚取回酬。
举例来说, 假定某金融产品每年有10%的回酬,以普通利率(Simple Interest Rate)计算,投资100万元, 每年可以赚10万元,十年就可以赚100万元。如果以复利计算,虽然同样每年的回酬也是10%,但每年实际赚取的金额却会不断增加,以100万元的投资额来说,第一年赚10万元,本金变为110万元;第二年赚的就是110万元的10%,即11万元,依此类推,第三年则是12.1万元,等到第十年,总获利将近160万元,比本金多出了1.6倍,10年160%的回酬当然称不上是奇迹。
复利伟大的地方在于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时间是复利的重点要素,要快一步见到“复利的魔力” 就要尽早开始策划投资。


投資名言:
每個人的目標都應該是耐性跟避險,然後慢慢地讓時間幫你賺錢。
~~~富蘭克林資源基金經理人 蒲麥克



若您覺得所分享的觀念不錯
請別忘了分享給您的家人或朋友
尤其是仍在使用高循環利息的人(現金卡循環18% 負債4年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