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0, 2010

理财有道: 理财真谛:先分配

2010/04/08 10:36:37 AM
●黄凯顺

巴菲特有句名言道:“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理财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让我们似懂非懂地跟上潮流,加入“理财”的行列。有些人会说理财不外乎买了保险、基金、股票等的金融产品就了事了吗?

还不是到处都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吗?在理财风气普遍的社会中,几乎人人都参与其中。

弄清目标

大家都在理财,有的人越理越好;有的人不理则已,一理之下越发不可收拾的原因。有人透过投资积累财富,有人因为投资血本无归,到底是产品还是理财者本身的问题?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理财者还未弄清楚自己的目标以前就迫不及待地起跑,结果往往踏上错误的道路还不知情。漫无目的地跑,到头来不但只浪费了青春,也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我们每天都在“理财”。理财就是处理钱财。只要你有一点钱,做了运用处理,就是理财。理财者的分别在于有人理得好,有人理得不好。学习理财的黄金时刻是当我们开始接触金钱、运用金钱的时候。具体而言就是小时候父母给予孩子零用钱时就应该引导孩子将金钱有效地分配与应用。

此外,理财和金钱的数目是不相关的。因为理财的目的在于透过管理金钱,有效地完成人生各阶段的财务目标,以达到经济独立。不管收入的多寡,理财所贯彻的原则是“先分配,后花费”,即将每月收入按2116的比例分配致各大领域。

策略配置生活层面

此分配法的目的在于将收入平均且有策略地配置在我们生活的各大层面,兼顾现在与日后的消费需要,做到真正的精明理财,“金”算未来。

谈及理财,自然少不了投资这项举足轻重的事项。牵涉投资就一定会有风险。然而,许多投资者往往在投资时只要回酬,不要风险,也不愿下苦功学习。

他们到处打听风声,唯利是图,哪里有“高回酬,低风险”的投资就跳进去。其实,投资所注重的是寻找有生产性的管道,让钱有效率地为我们工作,让我们经济独立之时能带来源源不绝的非工作收入,不至于“停手就停口”。

这并不是投机取巧就能如愿,还得要我们先从掌握投资管道开始,一步一脚印透过时间与经验的洗礼才能在投资上有理想的表现。

只投资了解管道

紧记:成功投资的第一法则——不可失败,第二——还是不可失败。要有成功的投资,必须只投资我们了解及掌握的管道,而掌握的方法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投资也如同其他事情——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理财是一种生命。金钱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解决财务上的捆绑,人生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丰盛的生命,绽放出人生的色彩。问题在于今天的你踏出理财的第一步了吗?

理财有道: 理财=刻苦耐劳?

2010/05/13 10:17:53 AM
●黄凯顺

许多人以为善于理财的人必须的精打细算、勒紧腰带,尽一切可能过着最朴素甚至寒酸的生活,否则,便称不上是“理财高手”。

因此,对于出外用餐、逛街消费、买奢侈品、旅行等的生活享受一律视为不会理财的“罪过”表现。

因此,想为自己的享乐花钱时会感到内疚,花了也心有余悸,守着钱财却眼看别人享受时却又心里不平衡,这样理财生活岂非很痛苦? 理财,其实是教导人们如何“开心”花钱的一种消费艺术。

没有事先分配

不论是何种消费的性质,问题并不在于消费本身,人们之所以会将这些举动和“乱花钱”、“财务问题”画上等号,无非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没有事先分配便茫茫然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所导致。

如各位也想体验如何能花得开心,买得安心的乐趣,就必须为这改变先付上小小的代价,因为日后所得的收入是必须严守“先分配,后花费”的理财原则。

此原则更可简化为“2116”的“四字真言”即:20%经济独立、10%保险规划、10%孩子教育、60%基本生活开销(包括上述所提及的用餐、旅行、逛街、奢侈品等项目)。

理守财两码事

无论家庭收入多寡,都可按此百分比给予配置。当该投资、短期储蓄、保障的部分都各就各位了,剩余用在日常生活的钱就应该花得潇洒、逍遥自在的去享受一番。

这就是理财的第二原则:“该省的一分也不花,该花的一分也不省;”。如果你的60%分配确实可以让你享受优质生活的乐趣且还绰绰有余,你又何必去苦思冥想要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符合“刻苦耐劳”的标准?

如果你纯粹是为了能省就省,毫无目标地刻苦耐劳,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应有的生活水平,金钱因只有进没有出而越积越多,那么你已不知不觉成为名副其实的“守财奴”了。但理财和守财是两码子的事,真正会理财的人是开心的,会分配的人花钱时是无忧无虑的。

守财的人却是很难开心的,因为这些人不顺应能力内自然的消费需要,只要求坚守自己的钱财,金钱也因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苦了自己,也苦了金钱。

一个家庭只要有符合上述的情况,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不能符合别人眼中的“理财”标准、而放弃现今的消费习惯。

量力而为 量入为出

教导孩子方面该强调的是量力而为,量入为出的道理,让孩子首先认识到每个人的消费能力都是有局限的事实。进而引导他们从小学习分辨“想要”和“需要”,在能力范围内发挥他们精明消费的艺术。

当然,刻苦耐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尤其是处身在现今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社会,刻苦耐劳的精神不知是有效制止贪念及欲望的心灵药石也是日后创业打拼及为自己长远财务目标积累财富的制胜因素。

孩子适时体验

因此,除了教育孩子理财,父母也应当善用一些日常的生活教育去让孩子适时体验这口良药,让他们体验以平常心看待欲望与物质的追求以免日后掉入无底的消费陷阱,不能自拔。

因为,一个人的财力是有局限的,而欲望却是可以在电光火石之间迅速膨胀的,学习控制心念远胜于控制钱财的效果。

最后,许多消费事项本身并无好坏或适合不适合之分,只要将消费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则人人都能活得更自在、丰盛且享受到金钱的价值。

累積財富‧聚沙成塔

· 投資致富
2010-05-17 11:10

累積財富,定存和定投是必須的,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每個月發工資後要立即積累起來20%以上,一部份定存,一部份定投基金,堅持不懈必有收穫。半途而廢是不能實現財富的積累的。
我是從高中時代開始儲蓄的,那時每年能得到50元的獎學金,我全部存了定期。到大學畢業,工作,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儲蓄的習慣,受益匪淺。

勿動用儲蓄資金
只有一定數量的金融資產,經過一定時間的運作才能看到收益和效果,中途經常改變計劃,往往會半途而廢。
我的儲蓄計劃是專款專用,如教育金賬戶,養老金賬戶,備用金賬戶、夢想賬戶等。

制定理財目標及時落實
所謂理財目標,就是當這些資產積累到能實現理財目標的時候,就應該變現、落實,提昇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質量。如購房、買車、旅遊計劃、購買自己心儀的物品等等。
理財是為了提昇我們的生活質量,一味積累不及時落實理財目標,資產規模會像坐電梯一樣上下幾個來回,空歡喜一場。

眼界和毅力的重要性
眼界和毅力,對一個投資者而言,則是比黃金和珠寶更為可貴的資產。這個是我欠缺的,從2000年入市以來,經常頻繁操作,收益甚少。現在的我總結了經驗教訓,已經開始有點進步了。

只做自己能把握的交易模式
不要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我曾經因為辭職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賦閒在家的我對甚麼都感興趣,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等樣樣都想嘗試,結果可想而知。我的交易有時一天操作十幾次,開始是盈利,最後以虧損告終。股票被套牢至今。
通過反思,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謂術業有專攻,投資要做自己熟悉的領域獲勝的幾率才大。

用資產配置分散投資
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資金,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全球經濟在去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歐美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企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就業形勢嚴峻等挑戰,通過份析,我採取穩健防守的投資策略,現金為王,用部份資金配置一些優質藍籌股。

練就幸福理財的功夫
聰明的理財人,必須練就幸福理財的功夫,讓自己在積累財富的同時,也積累幸福,保持良好的心態,知足常樂。這些年的理財之路,有成功有失敗,但充滿了喜悅和樂趣,我想這是因為我的期望值不高,心態比較好的原因。

均衡發展5財富價值

· 投資致富
2010-05-17 14:31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各種財富,亦對生命有很多假設,這些假設合起來就成為一般人所指的“價值體系”。筆者將人生財富的價值體系組合了5個價值戶頭,分別是知識、物質(包括金錢)、健康、人際關係及心靈,真正擁有財富的人應該擁有這5個滿滿的價值戶頭。

人出生時這5個戶頭原是空的,隨著生命不斷成長,便按不同的速度增加價值。有些孩子在物質,甚至知識、健康等戶頭裡載得較滿;有些孩子則在人際關係或心靈戶頭上相對較滿。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或會過份追求物質或知識,當這兩個戶頭有所進賬,相對就忽略了健康、人際關係或心靈戶頭的增值,甚至會出現“價值轉移”的情況,漸漸減低其餘戶頭內裡的價值,那時候,我們便容易病倒,與人不和,甚至心靈上出現空虛的感覺,這是人生常見的現象。

所以在我們的生命中,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尋找及發掘人生財富的寶藏在哪裡,儘量保持5個價值戶頭平均,當價值轉移的傾向不會呈現一面倒,我們才能擁有真正快樂。

明白以上概念後,我們大體明白擁有金錢(物質)並非代表擁有真正財富。在生命中,仍有知識、健康、人際關係及心靈以外有價值的元素,同樣需要我們好好地珍惜及增值。

理財教育只是生命中多種價值教育的一部份,而非價值全部,若要生命中擁有真正的財富,我們就要好好持平看待這5個價值戶頭,令它們經常處於“常滿”的境界呢!

為什麼?

窮人總愛問「為什麼」(Why),富人則問「怎樣」(How)。

窮人總愛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總是這麼不幸?為什麼我沒有錢?為什麼我每天做足十二個鐘頭?」

富人則問:「怎樣可以創造更多非工資收入?怎樣創造更多的財富?怎樣付出更少的工作時間而得到更大的自由 .....」

當你問你的下屬:「為什麼你遲到?」「為什麼你交不出成績?」你會得到一大堆籍口作回應,所以你應該問:「下次你怎樣做可以確保你能準時?」「你怎樣做可以提升你的成績?」

「為什麼」幫你找出籍口,「怎樣」幫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