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11

聰明累積家庭財富

媽咪寶貝 4月號 NO.130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資深財經撰稿人王志鈞先生

P.S.這是我於今年三月四日於台北行天宮圖書館發表的一場演講,會中,有<媽咪寶貝>雜誌記者吳慧敏前來採訪,並根據當日演講內容與事後補充訪問,整理成這一篇報導。我特轉載於此,讓未能親臨現場之網友,也能有參與感。希望對不太會理財,或理財觀念有所偏差的朋友,能有一點小小的幫助。

4步驟+7心法

一旦建立起家庭的開始,金錢的支出與收入便不再是單方的事情了,小則生活開銷、大至購屋買車、孩子的教養費……,你可能正無時無刻都在掂量著金錢的來源。尤其現在又是個大家不斷討論是否會面臨通貨膨脹、利率升值與否、民生原料又漲了多少錢、國際原油又漲了幾角等的經濟時代……姑且不論您目前的財富擁有多少,你可曾想過未來你的人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要擁有的是什麼樣的財富累積值?以下內容,不容錯過!

1思考:你心中的財富價值是什麼

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若是突然有個人問起你:「你希望未來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會怎麼回答?這是資深財經撰稿人王志鈞在某一場的演講會上,開門見山詢問在場與會的大眾,但見勇敢舉手的人回答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財務自由的生活」,「健康的生活」等……,王志鈞事後解釋,當他問起這個問題時,其實很多人都會掉入一種抽象與空洞的想像裡,他認為大家必須要再更清楚的描繪未來想要的具體生活。

也許有的爸媽可能會說:「我希望未來與孩子一起住,我會幫孩子們準備好房屋……」,但現在的你是否有把握成年後的孩子一定會跟你住,是否有與孩子溝通過未來的計畫,並且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而非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

對於未來生活的描述,王志鈞想要表達的是,如果是回答「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人,你是否有清楚的界定與思考過何謂「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心中的財富價值又在哪裡?

誠如像是一般人總會認為,我的未來財富目標是:「我希望擁有1千萬,我希望退休後需要多少錢等」,但王志鈞提醒我們,如果上述做不到就是不及格了嗎?於是,我們要先思考的是,單純的「財富數字」的目標真的是你心中的財富價值嗎?對你而言,這是一個有「人生意義」的數字目標嗎?

財富數字的迷思

以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的前提下,王志鈞告訴我們應該要去思考:所謂財富目標的界定,是要對你的人生有意義之下來談論,重點是你的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生活,並且有能力去描述一個未來的情境。記住,感受不到的財富不叫財富。

王志鈞認為,理財正確的第一步是對未來有想像力,他提醒:千萬不要扼殺你的想像力!然後,財富應該是你感受到彌足珍貴的幸福感、一種快樂與成就的真實感受,之後第二步的重點便是,你要有「實踐」它的能力。
最終,關於「你希望未來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發現這些答案原來並不在演講者身上,重要在閱聽者或是讀者你自己的心裡中,這也就是為什麼王志鈞想問問大家「你希望未來過什麼樣的生活?」的重點。你,開始思考了嗎?

2定位:累積家庭財富的目標

王志鈞提到,想要致富之前,每個人都必須認清自己的理財定位究竟在哪裡。於是,請你思考上述你所擬定的財富價值與財富目標是什麼後,接著就可以想像與規劃累積家庭財富的目標。第二步就是必須要有實踐它的能力,不過在此之前,你必須先釐清理財的門檻在哪裡,並且有效且清楚的指出想要達到的目標藍圖為何,你現在擁有的創造財富的能力在哪裡。

釐清自己的理財門檻,與檢視你現在有何能力,王志鈞提供我們可以從四大方向來查看,也是俗稱的SWOT分析。然後,再來看看達成家庭財富的機會(方法)是什麼。SWOT分析指的是,你可以就目前生活的狀態來寫下關於你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是什麼。優勢指的是你現在有何能力,可以達到未來的什麼目標;劣勢指的是阻礙你達成目標的缺點是什麼;機會是更快速達成目標的方法是什麼,掌握現在擁有的機會;威脅則是遲緩你達成目標的外在因素是什麼。

記住,財富不是數字的比較,而是幸福真實度的感受。王志鈞談到重要的幾點提供給讀者知悉:想像未來美好的生活,思考你現有的能力,承認你現有的缺陷,掌握身邊能夠為你創造財富的機會,用生命去釀造屬於你的ㄧ杯好酒!

3創造:家庭理財的正確心法

很多人都以為理財是專門、專業的術語,但王志鈞告訴我們,理財其實等於生活,並不是簡單的金錢遊戲可以輕描淡寫、隨口說說,重要的是讓生活達到平穩、舒適、幸福的狀態,讓你的人生充滿豐富,這也是財富平衡的基礎。王志鈞與我們分享理財的第一步,記住不要扼殺你對未來的想像力,否則容易掉入生活渾渾噩噩的狀態中,而且不要認為有許多事情不可行而不敢行動。此外,重要的是,如果你對理財不清楚,千萬不要亂投資!

正確的致富7心法

在王志鈞所著《20年後,你想過什麼樣的家庭生活?:十個步驟創造與累積家庭財富》中便提到,一個家庭為什麼需要有理財的觀念,他認為理財只是讓一家大小生活平穩、在生活上不愁吃穿;投資是要將資產變多,而且要善用有紀律的投資管理模式,讓工作辛苦賺來的一頭小豬,變成一群肥豬、肥羊與肥牛……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就是家庭的第一隻小豬,往往是靠夫妻倆人辛苦工作賺來的,但如何一隻小豬變大豬?大豬變大羊?大豬變大牛?這就是投資。

但王志鈞特別強調,正確的投資理財必須對於金錢的管理流程有非常清楚的目標與管理,所以應該要運用且設立一個「家庭資產管理帳戶」,有效且清楚地做好財務管理的大小事。而「家庭資產管理帳戶」在書中也指出:它是一個存在於我們腦袋當中的理財概念,指的是一個虛擬的管理帳戶或流程。透過每個月的多餘現金(記住,是多餘的現金),扔進資產帳戶裡,透過這個魔術箱的運作,變出下一期的現金收入來,並以此做為人生各種「想要」的財務來源。

王志鈞以此分享正確致富的7件事:

1對未來具備清楚的想像力
2現在,你就要相信未來就是那樣
3自己要先富,理財才能致富
4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勇敢格除內在缺陷
5果斷抓住一生致富的機會
6做了決策,就要承擔一切後果
7想要神明來保佑,請依循正確的致富原則

而理財與投資絕對是兩件不同的事,王志鈞說明單純理財並不會致富,他進一步解釋所謂的理財指的是:維持日常收支平衡與管理的能力,並且要尋找一套達成有錢目標的方法;投資是必須冒虧損的風險,用以追求報酬,在報酬率與風險之間進行權衡與管理,進行一場商業的行為;再者更深入一層為投機,指的是計算漲跌機率,以追求利潤的產生。

最終,一連串談論下來,你應該已經問好自己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要達成這個目標的動機與方法是什麼,現有的能力與機會在哪裡,如何提高財富的獲利,在設定的目標內可否達到。以上都是聰明致富的心法原則喔,而投資就像一場戰爭,一定會有風險的存在。王志鈞提到,投資很難但是也很簡單,但前提在於需要是你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庭財富創造的4迷思

王志鈞提醒許多人在成家後,也許會面臨到經濟上的壓力,過去單身時可能沒有理財的動作,結了婚後開始積極理財,但要注意以下幾點可能錯誤迷思:

1將理財與投資混淆:理財指的是風險的控管,投資為冒著風險去創造獲利。而許多人可能因為成家的經濟壓力而進行投資的行為,王志鈞提醒創造家庭財富之前,必須先清點家庭現有的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負債中尚包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支出),這便是理財的動作。若是發現有收支不平衡的狀況,適時去創造低風險的收入,例如工作上嘗試爭取加薪,或是減低開銷等……切記不要貿然因為財務缺口而去借錢或是進行投資。

2投資能力的誤解:當有了閒錢後,可以進行投資的行為,但有許多人不懂投資,因此受到理財人員或是媒體等宣傳貿然進入投資的行為,王志鈞提醒,大多數的人誤以為基金市場是相對於其他投資標的來說較為低風險的選擇,但其實包括股票,債券等都是存有潛在性的風險。而投資需要的是一個人的判斷力,自己要去認識投資是什麼,冒著風險去做一個會賺錢的過程,需要一個人的判斷力、膽識、前瞻性與決策的能力。

3胡亂聽信婆婆媽媽的明牌團:王志鈞認為他人從投資中獲利是因為他的敏感度足夠,或是在投資市場進出快速,但你收到的投資消息已經面臨到資訊落後與猶豫不決的情況,造成獲利的時間無法有效掌握;此外,風險的承擔力不夠強,可能因此斷頭出場或是停損出場!因此一個人必須具備投資的判斷力與執行力才是最重要的。
4誤把投機當投資:大多數的臺灣股友基本上喜歡賺取價差,但股市會受到心理、資金、消息面而波動,玩這種股價波動的行為便稱做投機,但大多數的人並不具有這種臨場應變的金錢遊戲能力,常誤將投機全部歸為投資中。投資基本上要對一個投資標的有研判力與認同感,在自我可承擔的風險下去創造一個獲利目標的行為。

4注意:理財管道的風險性

理財的重點在於生活的控管能力,一個家庭寅吃卯糧的狀況將會消失,接下來才要擔心財富不足的問題,王志鈞提醒,開創財富的根本在於工作,輔助行為才是投資,他建議一個上班族應該將百分之七十的行為投資在自己的工作上,百分之三十放在學習投資股票、基金或是房地產等行為中。

王志鈞認為,所謂的理財是盡量不要冒著風險;投資是冒著風險去創造獲利,這兩者的本質上已有不同。一般家庭的投資行為一定要建立在正確的理財架構中,且在收支狀況平衡下去學習投資。在此前提下,一個家庭的投資額度通常有限,將學習與理財的投資當成是投資自己的腦袋,從工作職場中得到財富的增值性,真正要注意的是理財、投資與投機的風險觀念喔!

<媽咪寶貝>原文出處: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4182CD7C4ADA494

分享锦集:股票投资正道●冷眼

2011/06/10 6:04:21 PM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作为一名股市实战者及股票研究人,我对股票投资之道从未停止思考。在投资哲理、策略、作风等课题上,殚精竭虑,自我提升,数十年于斯矣,从未感厌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可以作为我踯躅股市,摸索前进的写照。

一个念头如流星般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往往就这样一闪而逝,从此消失无踪;有时回想起来,觉得可惜。

我相信这些ideas,对股市同好,或有裨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孟子)。于是我决定将这些ideas记下发表,与读者们分享。

对我来说,对股票投资的感悟,有如井里的水,不会因为不断汲取而干枯;同样的,与读者分享心得,于己无损,于人或有益。何乐而不为?

如果读这本书的文章,像淘一杯井水止渴那样,对读者诸君的投资事业,略有帮助,则是我的最大安慰。

探索时间超过40年,因年龄、阅历、环境及意念的冲击,概念有所蜕变是必然的。

一以贯之

但倘若你细读、重读本书中的文章,你肯定会发现我的主张,有如一条直线般贯穿全书,从未偏离,就叫它“一以贯之”吧。

这条以基本面为基石的“价值”投资法,是我的投资生涯中“择善而固执”的。

我从未作他想,理由只有一个:它创富成效显著。我深信不疑它也能为您创富。

细读本书,你也许会发现我的一些主张,说了又说,喋喋不休,流于琐碎。

对此我不感到赧然。

因为我有一个居心,就是希望通过重复申述,加深读者的印象和信念,将我的投资理念化为行动。

任何理论,如果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对读者有什么好处呢?

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实用的投资参考书。

你所读的不是纯粹的理论而已,而是经过无数次实践而累积的经验。

我相信这对追求实效的投资者更加实际,更加有用。

改变看法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陌生人合股做生意”。

从这个视角买股票,你对股票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

既然是合股做生意,则公司股份的业绩高于一切,而股票的价值决定于盈利。

价值是本,价格是末,故公司比股市重要百倍。

我不厌其烦重复阐述这个既简单又原始的概念,但令我感到沮丧的是我发现将这个简单的概念深植投资者脑中,比我想像的难得多。

环境使然

缺乏这个概念,是大部分投资者在股市屡战屡败的主因,也是导致散户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却那么难在投资者脑中扎根?

有时我觉得不应过份责怪他们,因为那不全是他们的过错。

他们舍正道而走“左道”——投机取巧,是环境使然,他们都是投机气氛浓郁的投资环境,一个被高度污染的投资环境受害者。

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股市中,恐怕99%的人所读、所想、所做的,都是投机课题,开口是“炒”,闭口为“玩”。

对严肃的基本面,没有几个人有兴趣,你要他多读,是自讨没趣。

人的意志力是出奇的软弱,在“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孟子)的情况下,基本面之言论,有如水过鸭子背,在人们的脑海中一溜而过,无法生根,是不足为奇的。

置身吸烟室中,不吸进一些烟雾是不可能的。

只要投机氛围浓郁的环境不变,基本面就得永远靠边站,而投资散户也永远成为股市的牺牲者。

经验实录

假如你是严肃的投资者,以“财务自主”为人生终极奋斗目标,此书肯定对你有用。

这本书并非理论的诠释,而是一名投资者的股市实战经验实录。

对于读者,我无所愧疚,因为我怎样写就怎样做,并非写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投资之道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所走的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他的道路的权利,也没有人敢说那一条是“必胜”之路。

放眼全球成功投资家,你会发现没有两个人所用的方法是绝对相同的,然而都同样成功,为他自己或他所主持的基金创造庞大财富。

在我40年的工薪生涯中,有30年花在报馆中,10年则厕身商界,工余总是摒弃不必要的应酬,把全部时间倾注在股票研究与投资上。

无悔无怨

回首来时路,对于自己的选择,无悔无怨。

所出版的三本书——1981年的《股票投资手册》、2004年的《30年股票投资心得》和现在出版的这本《股票投资正道》——从“手册”的理论,到“心得”的肯定和现在的悟道“正道”,是一名股票投资者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助你减少摸索的迷惑,早日走上投资正道。

分享锦集:为何没有第二个巴菲特?●冷眼

2011/06/24 6:03:00 PM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世界500名最富有的人,都是靠经营某种事业成功而致富的,巴菲特是惟一“不事生产”,单靠股票投资而挤身世界500强者。他的财富,仅次於世界首富茨盖。

研究巴菲特成功秘诀的书,少说也有一两百种,模仿他的投资法的人,当不在少数,然而世上却未闻出现第二个巴菲特,何也?

实际上,在美国,曾有不少基金经理,师法巴菲特之投资法,对巴菲特亦步亦趋,却没有听说有那一个基金,创造了如巴菲特般的辉煌业绩。

不仅是巴菲特,其他投资大师,都成为无数投资者崇拜的偶像,如彼得林奇(Peter Lynn)、邓普顿(Sir John Teupleton)、菲力辉塞(Philip Fisher)、罗杰斯(Jim Rogers)等,都是投资界巨人,为基金投资者创造庞大的财富,本身也成为富豪。

这些杰出的投资家,都曾著书立说,与投资大众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私淑这些大师的人,难以计数,然而却没有听说有第二个彼得林奇、邓普顿、菲力辉塞、罗杰斯的出现,何也?

原来学习任何的技艺,或从事任何的事业,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方法”,第二个层次是“心法”。

长期醖酿

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自不同”,师傅可以教你怎样变戏法,而且只要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学会,因为这是“方法”,“方法”是基率的技术,但是如何把戏法变得“巧妙”,就要提升到“心法”的层次了,“心法”是天份。

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综合体,必须经过长期的醖酿才能得到,这就要靠徒弟自动自发的去摸索,去不断的练习,才有可能成功,所谓“熟能生巧”,要“巧”,必须“熟”,熟到极点,则“心法”自然水到渠成。

譬如打球,教练可以教你“方法”,但是要成为奥运会冠军,就要靠运动员本身的资质、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累积,到了“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白话:用心神去领会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器官(指手)的作用停止了,只是心神在运行操作)(庄子“养生主”)。

到了上下纵横皆如意的境界,“心法”就产生了。

又譬如武术,师傅可以教你如何使刀弄棍,而且一般资质的徒弟都学得懂,因为这是“方法”。

不假思索


但是,在迎敌时,你如何见招拆招,化解对方的攻势,就必须学到不假思索就作出反应的地步才行,如果你的招数停留在“方法”的层面,对方出招时你才来想一想用什么招数去应付,肯定一败涂地。

武艺练到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的出招的地步,才可以成为“高手”,“高手”必然有“心法”。

再譬如驾车,你的驾车技术必须到了不假思索就摆动驾驶盘的地步,才可以避免车祸。

如果你看到一只野狗突然奔出公路,你才来思索要把车子摆向何方,你准会出事,不假思索就把车子驾到左方或右方,避开野狗,其实就是“心法”在操作。

股票投资亦如此,尽人皆知低买高卖可以赚钱,何以那么多人赔本?何以在低的时候不买,高的时候不卖?为什么低不买却高买。高不卖却低卖?

因为你还停留在“方法”的层面,没有到达“心法”的层面。

在“方法”的层面,你在股价低跌时,希望跌得更低,所以始终不敢出手,也不知如何出手。

就好像只懂得花拳绣腿的武师,见对方使出一记“黑虎偷心”时,才来思索如何拆招,已是太迟了。

低不买,是因为你平时不做功课,不知股票的价值,所以不敢买进。

勤做功课做到“低买”

如果你平时勤做功课,对股票的价值了然於心,当股价跌到低水平时,你知道价值是被低估了,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买进的胆识,做到“低买”。

让我举一个实例:去年当嘉利丹(Kretam)的股价徘徊在1令吉20仙的水平时,我曾向一些股友建议买进,但多数人的反应是“这是一只劣股”,不要买进。

因为他们所记得的,是10年前的嘉利丹,那时嘉里丹由于属下股票行、高达2亿多令吉的烂账而陷入困境,几乎没顶。

该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发出一系列的可赎回及不可赎回债券,这些债券利息和数额各异。

该公司靠着3万6000英亩油棕园的盈利,加上脱售一些非核心资产,逐步赎回债券,加以注销,经过了将近10年的奋斗,终於一步一步的还清债务。

到去年8月时终於无债一身轻,手头甚至还有数千万令吉的现金,试问一家在沙巴拥有3万6000英亩油棕园,完全没有负债的公司,怎么会出毛病?怎能称为“劣股”?

为什么嘉利丹会给投资者以“劣股”的印象?

原来该公司的债券有多种,利息和还期不同,该公司忍辱负重,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赎回,每年赎回的数额,胥视公司的盈利而定,除非肯下工夫去挖掘这些资料,又长期追踪该公司财务进展情况。

错失良机

否则,很难了解该公司的实况,到投资机会出现时,投资者脑海中只记得10年前嘉利丹陷困时的惨状,看不到火浴后重生的嘉利丹,就这样错过了低价买进嘉利丹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是多数人不了解油棕园的价值。

目前沙巴油棕园每英亩的市价高达2万5000令吉,假如以每股1令吉20仙买进嘉利丹,等于以3亿令吉购买3万6000英亩油棕园,平均每英亩买价约为8000令吉,以8000令吉买进价值2万5000令吉的油棕园,风险何在?

为什么不买,因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没做功课。

特此声明,我只是举嘉利丹为实例,说明何以投资者做不到“低买”,并非推荐投资者买进嘉利丹。

提升层次

毕竟现在嘉利丹的股价已直逼2令吉20仙,而不是1令吉20仙了。

如上所说,投资者若无法将自己提升到具有“心法”的层次,岂不是没机会在股市赚钱?

(上)

分享锦集:为何没有第二个巴菲特?(下)●冷眼

2011/06/25 5:59:02 PM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是的,如果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就非有巴菲特的“心法”不可,很少人能达到巴菲特的“心法”水平,所以很少人,甚至没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但是,身为普通人的散户,也不必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只要能做到每年取得15%复利增长率的成绩,投资30年,到退休时就可以做到“财务自主”,做个有尊严的乐龄人。

身为凡夫俗子,我们只要坚持一些原则,脚踏实地进行投资,不投机,不取巧,就可以取得可观的投资成绩。

财富不能无中生有

这些原则包括:

1.一定要相信:财富不能“无中生有”,一定要有“价值”作为后盾,才能持久。没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泡沫”,随时会消失。没有价值的股票,有如建在沙丘上的大厦,随时会倒塌。

2.没有成长的股票不会增值,成长时有时无,甚至负成长的股票价值飘浮不定,股价随之起舞,很难捉摸。

3.最好的股票,是盈利长期保持稳健成长的公司的股票,稳健但长期成长,胜过高成长但不稳健的股票。成长率不必高,只要年年取得15%以上的成长,就可以成为蓝筹股,值得长期持有。

4.价值“需要时间去创造,不能一蹴即成。果子需要时间成熟,树木需要时间成长,同样的,生意需要时间去完成。

生意是一种过程,从买原料,制成产品、销售、收账,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完成,需要按步就班进行,绝无魔术可变。

你必须给时间让你所投资的公司去完成这个过程,为你创造价值,故投资宜长期,长期才能累积财富,并无捷径可循,快餐式的投资无法致富,快速致富根本行不通。

5.长期投资只需看股市大势,不必理会短期的波动,预测短期股市成功的巴仙率很低,不值得去尝试。

股市的运作有如一场球赛,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把球打向那一个方向。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你又怎样能打败对手?

参与大马股市的,少说也有400万人,等于有400万种想法。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说:河中之鱼悠游自在,所以很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秋水”)

同样的,你只是400万投资者之一,怎么知道其他399万9999名投资者在想什么?

股市只看大势即可

又何况世界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大事,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想法,预测他们的动向是白费心机。故股市只看大势即可,不必理会短期波动,大势如潮汐,可以预测,短期波动如波浪,千变万化,根本不能预测。

股票投资,如果要取得大师般的超常成绩,就要有大师“心法”的层次,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作为普通人,只要能取得超越大势的成绩,已属杰出投资者。

你若能坚持以上5原则,即使没有特出表现,要在退休时达到“财务自主”,绝对可能!

成功的十二法則

「一個目標,兩個基點,三項技能,四項原則,五分運氣,六項要求,七分學習,八分交際,九分習慣,十分自信,十一個應該避免的人生陷阱,十二分努力。 」

這成功法則節錄於王大慶先生的<35 歲以前成功的十二黃金法則>,實在是對成功的一個不錯的歸納。

成功法則以目標先行,可見有清晰目標的重要性,真正你想要的目標能夠給予你動力,當你好想好想做到的時候,你會想到達成目標的方法,當你跌倒的時候,你會拍拍屁股,爬起來,又再衝刺。

基點是指正確又正面的心態,並擁有達成目標的計劃;技能包括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及理財,對富爸爸術語而言,是指現金流及會計的知識;原則是要做好人、做好事,並以誠待人;其他因素包括:知識、自信、勇氣、領導才能、人脈、努力。

<35 歲以前成功的十二黃金法則> - 王大慶

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

在會計學領域,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收入:工資收入、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當窮爸爸對我說:「好好讀書,爭取好成績,然後尋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其實他就是鼓勵我為工資收入而忙碌。

當富爸爸對我說:「富人不會為金錢工作,而是讓金錢為自己工作。」他所說的就是要我爭取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在多數情況下,被動收入來自於房地產投資,組合收入來自於有價證券,比如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等。

富爸爸曾經說過:「致富的關鍵,就是擁有儘快將工資收入轉化為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的能力。工資收入稅率最高,被動收入稅率最低,這也是你要讓金錢為自己工作的另外一個原因。政府對於你努力工作得到的收入,徵稅遠高於你讓金錢為你努力工作而得到的收入。

故此,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是擁有將個人工資收入轉化為被動收入或組合收入的技巧。投資致富需要各方面的個人技巧,這些技巧是取得財務成功的基礎,也是低風險、高回報的基礎。也就是說,要懂得怎樣獲得能夠帶來其他資產的資產。

將缺點轉化成優點

缺點,人人都有吧,沒有人是完美的,但不要將缺點放大到讓你失去自信。

事實上,有些人視為弱點的東西,在其他人看來可能是優點。

例如:年輕沒經驗,可以視為新一代的意見,沒有以前的框框,觀點全新;年輕可以代表活力,可以代表初生之犢不畏虎,代表大膽嘗試、創新。

任何人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就能慢慢培養出自信。先學懂欣賞自己,再為自己創造出價值,讓自己的角色變得不可或缺,讓自己有所貢獻,努力學習,發展出自己的專長,培養出自己的優勢,那樣一定會成功,大家加油!

建立持續學習的心態

「博學者知道自己的無知。」

工作愈久,便發覺需要學習的愈多,也知道自己有愈來愈多不懂的地方。保持謙卑,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是一個人向前的重要動力。

有朋友問我如何可以找到機會,他們不知道機會在哪裡。事實上,機會到處都是,找到機會與否,關鍵在於你,在於你有否掌握足夠的技能及知識。每項的知識及技能也有其詞彙,你能掌握的詞彙越多,你所能發掘到的機會就越多。

閒來時你做的是什麼?
• 你有沒有在工餘的時候進修?
• 平日不可以,也可以報名參加一些星期六日舉辦的講座。
• 多看書籍,書是作者都一些事情的精華,這些知識及技能當你閱讀後,垂手可得,不勞而獲。
• 閱讀報紙及雜誌或上網瀏覽,以了解市場最新的資訊。
• 多閱讀、多思考、多學習。

當然人的知識、技能及時間都有限,似乎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東西,懂得團隊的合作及建立人脈,互相分享知識、技能及時間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