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理財重於投資

許多人喜歡投資而不愛理財,因為理財好像是在做瑣瑣碎碎的流水帳管理工作,更好像只是在省小錢,為家庭支出進行節流行為而已。至於投資,似乎才是開源之道,是工作本業之外,開闢投資報酬率的康莊大道,也是有為者當亦若是的致富之途。

理財只是省小錢?而投資才能創造高額報酬,為家人帶來幸福的錢景嗎?

真的是這樣嗎?

不這麼認為啦,但許多渴望快速翻身致富的升斗小民,似乎都這麼認為。很抱歉,無法改變多數人對理財和投資的刻板印象,但如果有緣讀到本文,且願意接著讀完的話,那想告訴你,多數人真的是弄錯了。所謂的"消極理財"和"積極投資"這八個字眼,根本是被錯誤連結的偏差觀念。

理財消極嗎?不!理財一點都不消極,理財必須做好收支平衡與開源節流這兩件事,因此,理財不是只有流水帳般的消極管理,還要有積極紀錄投資獲利與收割獲利的一面,否則,一個家庭財務調度就會失去平衡了。

為了達到家庭財務的長期收支均衡性,一個人必須知道人生每一階段的資金支出落點,也必須明白自己的收入狀態,同時更要知道人生無常,風險無所不在,因此,寅存卯糧,而非寅吃卯糧,就成了理財的基本態度---隨時讓米缸持盈保泰,而非米缸空空。

為了達到理財架構裡的開源之道,一個上班族除了工作本業外,適度學習投資,確實是對的,因為投資股票、基金等投資類標的,其報酬率都會比死板板的銀行定存利率佳。因此,理財是涵蓋投資項目的,不是有一條線把理財、投資用二分法給分開了。

同樣的,投資也能涵蓋理財,而非一定得包含於理財之中。比如一個創業家,其事業就是投資一個新創事業,因此,他的家庭收入來源將高度仰賴其事業收入,所以,投資管理得當,其家庭理財財就不會失衡。

一個把股票投資(或說短線投機)當做專職事業的人,也會發生投資重於理財或大於理財的現象。例如一個職業投資者,必須積極的在投資行為中,劃出一塊消極理財的領域,隨時保有一點保命錢,以作為市場崩盤或看錯行情而全盤槓龜時,還能讓日常收支不必失去平衡的資金。這是積極投資、消極理財的典型,因為只有積極投資成功,則理財不必過度耗費心力,也能吃香喝辣,不愁沒錢。

但可惜,多數人是中產階級的上班族,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休息,理財架構裡的主收入來源是工作,而不是投資,因此,這類上班族只能積極工作、積極理財,卻不能積極投資,因為上班族沒有積極投資的本錢。

就此而論,積極理財的意思,就是要確保收入來源的邊際效益極大化,越多資源必須要投入越能創造收入的地方,而對於自己能力所不擅長或是能力所未能及的領域,就要保守而為,採取消極守勢,以不虧損又能賺到比定存多一些的報酬為目標區間來奮鬥。

這個說法,不就是理財必須積極,而投資必須消極嗎?

是的,但消極不是不作為,也不是不可為,而是以安分守己的態度,設定一個高於定存,卻末超過能力所未能及的目標上限,進行知足常樂、持盈保泰的投資佈局、灌溉、茁壯與收割的工作。因為是積極理財和消極投資,所以一個低標準的獲利滿足區間達到,投資行為就要收割離場,以確保理財米缸裡永遠有米。至於外界投資氣氛如何熱絡,也千萬不要冒失或冒險的跑去與投資高手在市場高點上拼搏。這才是消極投資的正確定位。

一個積極理財者要明白,所有理財架構裡能拿出來作投資的錢,都是養家的血汗錢,都要以不虧錢為最高指導原則,見好就收。所以投資不可能過度積極,除非你的非本業之投資能力也相對很強。

如果聽懂"積極理財、消極投資"這道理的話,將會明白,散戶常犯的問題常在追高殺低與長期進套房的兩個毛病,而這都來自於投資沒本事卻過於積極,而理財有能力卻過於消極。

因為理財消極,所以散戶投資有獲利後卻仍想趁勝追擊,終於入住空頭套房。

因為投資積極,因此原本謹慎保守的理財藍圖,卻願意過度投資,甚至以舉債的方式來追逐熱騰騰與高獲利的市場,終於在股市反轉後,弄得理財架構失衡,負債累累。

看來,理財是投資的馬步功,投資是理財的南拳北腿。一個馬步功沒紮穩的人,沒資格去功夫競技場上與人搏鬥。而一個投資高手,看似拳打腳踢而毫無馬步身法,但那往往是因為馬步功早已紮穩、內化,成為他事業財務調度裡的穩健管理之一環。

理財、理財,多少人誤解你、忽略你,不知道理財才是一個投資高手的內運功法,是一切獲利表象背後的基礎平台,也是投資人懂得適時收割成果與佈局新苗的硬底子功。

理財重於投資,積極理財更重於積極投資。雖然對創造資產財富來說,消極理財是下策,積極理財而消極投資是中策,積極理財與積極投資方為上策。但除非有能力,也有本錢,否則,上策與上上之策的積極投資卻消極理財,建議千萬莫碰,否則必然畫虎不成而反在市場跌個狗吃屎!

No comments: